一直以来,东西方的各位先驱前辈们,都在对我们文化传承中的道家或者道教思想的宝藏进行挖掘,这引起了很多心理同行的关注、思考和实践。
今天咱们谈的道家,是指先秦诸子百家未分之前的道家。儒释道中的“道”,更侧重于道教这个说法。西汉之后,教派分门别类,门派分出之后,有了教的称呼。
关于道家成文的文献研究,可以说汗牛充栋。道家思想已渗透并应用到各行各业,比如临床心理学。
身为一名女性、道家行者、临床心理咨询师和督导师,请允许我带着多重身份来和大家一起探究“专业助人者对于道的一些思考”,同时畅想一下未来发展的可能愿景。
01、自我介绍
我的心理学专业背景是应用心理学硕士,之前读的是有机化工和法学。 我是国际人本主义聚焦疗法和全身聚焦的双认证咨询师,对于躯体somatic、正念和大乘觉观有着长期的修学,目前仍在持续学习荣格的思想和临床治疗技术。我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全日制进修过半年。从业期间,每周有精神科医生的督导以及研讨会谈。16年底,我成为循环发展模式取向的临床督导师。
近二十年,我先后创办了武汉九州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和上海淑尘青鸟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有着500强央企中层管理岗位和科研技术改造的工作经验,还有着放下专职工作做全职母亲的一段经历。
迄今我已工作27年。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身份到进入助人行业,这个时间为15年。最近10年,属于纯粹的心理咨询工作者。近七八年,我放弃了继续申请资质的相对标准化训练道路,同时把精力转移到自行设计的学习路线上,已成为本土的文化生态临床心理学工作者。
我好奇、修习于华夏传统的心性自体认路径、聚焦道医内丹学、诗学炼金分析、文学批评(《西游记》《高堡奇人》等研究),并开展易道为基础的咨询实践、意象和梦的工作等探索。
有必要说明一下,我不是宗教徒,只是循着兴趣,在宗理上进行了一些参究。我是自体心理学及人本主义聚焦疗法出身,学习荣格思想之后,发现“自性化”支持学人寻找属于自己的研究路线,就这样我又回到了自己的本土文化当中。
从个人经历来看,我们很多人都处在多元、统合、不同的职业身份发展当中。我相信,这些不同的职业身份,最终都会整合成我们的经验,帮助我们成为更丰富的自己。
02、场域思考
吴和鸣老师说过一句话:“我们咨询师的工作就是接力棒。”我对这句话很有感触。如何接好棒,传承并提升我们本土文化的临床工作水平,滋益助人者的价值感、幸福感,提升生命质量,更好地构筑心灵健康这一疗愈阵地,这是今天我们汇聚在这里的愿景。
长期工作的积累,再加合这次波及全球的疫情,让我发心要和更多同行一起开拓交流,共同扶植前行。我想要把助人工作中的思考更好地回馈社会,投身于完善精神卫生健康体系的大潮中。
疫情前,再早一点的时候,如果是严格的精神分析师等等的训练,线上接受咨询的时数曾经都不被接受,另外很多严重的精神疾患个案,在线上工作也可能是有违伦理的。我们也会强调人际的自然联结,“地面的、身体要在场的”,但按现在的情况,怎么办呢?比如上海,大家都被关在家里,但我们的客户不仅需要医疗级别的帮助,同时也需要不同层级的助人者去工作,这该怎么办呢?
可以想象,这不是一般的、寻常的、前人规划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新手和老手是一样的,差别只在于谁更能够生成新的思考,展开心胸,去与外界、客户、自然调和,产生更好的场域适应能力。这是老子的智慧,“一任自然”就体现在这里。
未来至少需要两年,我们将一起学习老子(包括庄子等)道家思想,浸泡其中、一起探路,共同前行。如果进行临床疗愈工作的同道们愿意继续的话,我们还可以经历五年或者更长时间。
“五”在我们的文化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它有着医与道的智慧,也是儒家与释家智慧的一个中心点。“五”是中,是正,是核心阳数一气流行的中间那一点儿。
我想邀请大家尽可能温柔地、轻轻地回到我们各自的中心。大家不要一听到中心,就想到道家的丹田,不是那样的。它就是一个意念中心,一个你熟悉的、过去的、可以让你沉静下来的任何位置。以我自己为例,就是简单的深深的三次腹式呼吸。当肩膀沉下来的时候,试着不带比较、好奇地邀请自己的问题,跟随声音导入自己的内在:
我们的职业所进行的日常干预,与我们作为闺蜜、家人或者朋友所做的安抚照料,有何不同?
我们的助人工作,更多的是指临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分析、社工这些专门的助人职业。在类似的行当里,每一个专业角色,都有专门的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比如,咨询室里,我一对一地和我的客户见面。这与在线上与客户们相见的感觉是不同的,角色定位也是不同的。
基于这样的角色转换,你留意过场域改变带来的不同吗?你有过感受、思考、反应与交流吗?当我们再次到达一个新位置,比如说,我们礼拜一又回到了咨询室,我们能够顺利调整到咨访关系的角色场域定位之中吗? 这就是老子智慧中的场域智慧,可以引导我思维:“我的咨询工作做的好么?”这也是《易经》当中关于“位”的思考:在这个场域当中,你得体吗?当不当位呢?我们的表现和交流,可不可以做到“能容不争、上善若水”?
我们还有多种疗法的共通性愿景。我们讲“渡渡鸟效应”,意思是每一种疗法都是有用的,都有其适配性。那么,怎样才能为每一个来访者量身打造适合Ta的疗法?
每一个来访者都说,我想在我咨询师那里变得很重要。这个重要是给予他们相同的东西吗?相同是意味着要排排坐、分果果么?我们应该给他们相同的东西?还是陪伴其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东西呢?是配合我们自己,还是配合我们的来访者?
如果效果都差不多,但是大家又想百家争鸣、百舸齐发,那共同的愿景又是什么?从共同的愿景出发,我们怎么去讨论咨询目标、咨询计划以及沟通方法?我们进行到哪个位置了?在不同位置,有没有探询我们的目标是否还在,我们又完成了多少呢?咨访中最关键的不是选择哪一种疗法,而是出现了困难,在做选择之前,我们有没有停一停、看一看、倒倒车,问问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这个叫道家思考。不只是我们咨询师(包括受督的咨询师)在思考,来访者也在思考。
道家思想里有个词儿叫“文武火候”。炼丹术里有文火、武火。我们做饭也讲究大火、中火、小火、微火。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们来访者的心灵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大国,我们要像煎小鱼一样,轻烹这个心灵的小鲜。
道家还有“玄德不居”。来访者的问题解决了,病情好了,这是我们的功劳吗?我们一天1/24,或者密集咨询3/24-4/24的时间,真的能够掌控或改善24×7的生活吗?这就是为什么要“玄德不居”,不要自居有功、有能。
当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是在一个新的、不确定的道路上均衡地维护着我们的助人实践。
我一直强调荣誉感。我们的工作坚持做下去,会越来越感觉有滋有味。会时常感到荣幸,因为我可以遇见你,你可以跟我做任何交流,必要的时候,甚至“打一架”都可以。
这样的一个平衡的助人实践是顺其自然的,它关乎来访者的福祉,也催化着双方同步的成长,让我们可以在这条道路上同步发展,累积经验,一路向前。
03、临床职业发展意象
在道家思想的思考之路上,慢慢地会产生一个关键性的转变。注意:不是说有了思考,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它只是会带来一个关键性的转变。 大家的临床职业发展场域性意象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是完整的,还是像盲人摸象一样碎片化的?
首先,我们要放下对错好坏的评判之心,只把以上自我发问当作一个提醒,这样它会更容易凸显自己的价值。
当我们说好坏对错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自责,甚至还有一种除之而后快的心态,而这样做容易失去它的价值和功能。事实上,我们职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是有价值的,因为价值是多元的、开放的,就像一个开口的圆,只有当它破缺的时候,才有可能重新回归完整;就像我们的茶壶和扇子,它需要有空缺,有折叠展开才能发挥功用。 经常性去思考,就可以帮助我们调整职业认同意象。
这个直播就是一个动态场域的意象,它有我们的文化背景做后基。文化是一个非常好的装备,我们可以称其为文化换装。你去参加婚礼,假如不懂得换装,穿了哀悼的服装去,或者我们去朋友欢聚的场合,穿着一身戎装,这显然都是不合适的。所以,生活要求我们会换装,文化当然也需要。
不过,我们要注意自己是怎么换装的。你有没有注意,我们时常为自己的换装进行防御性辩护。这有点像蜡笔小新画眉,如果我们不承认,我们的工作就会越描越黑。来访者其实都是我们的老师,大家可能有共识,如果我们为自己辩护,很容易就被一眼看穿,你有没有这样的觉知、觉察?
我们要适度地调整、调频、调节,要填补专业弱项。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知识体系非常碎片化。对此,先不要讲“绝圣弃智”。前提是:专业工作,一定要先有知识,才可以弃掉,如果没有,就必须查漏补缺。
我们既要在理性的意识层面知道,也要在感性的精神层面认知:我们的工作有点像助产士,就是精神分析经常提到的助产士意象。这个意象的场域是什么?
实践当中我们要有场域意象。场域意象是指我们跟宇宙自然相关,既包括时间,也涵盖空间。场域与时空是互动的,甚至有着更多维的深层次交流。
交流当中,我们会问来访者:这个事情你现在是怎么看的,过去是怎么看的,你注意到这里面的变化了吗?
很多受督咨询师会告诉我,我猜我的客户可能会怎样怎样,然后一通讲述。我通常希望大家不要猜想,而是好奇地进行邀请。当我们被拒绝了100次之后,为什么不可以再提出一次呢?因为第101次的时空已经不一样了呀。有时候,我们少了一点去发现重复当中的那个“新意”,以及无中生有的耐心,就会错失很多风景的变化体验。
我们描述一些东西的时候,用的是单独意象,还是集群意象?荣格说,原型是一个集群,不能离开场域。场域是什么?以树为例,场域是树和谁在一起?和鸟儿、小动物们、土壤、小草在一起。树的家是自然的,和鸟儿、森林、土壤、水、花、草一体不分。
我们刚刚成长的时候,就像种子发芽。当我们要去分离,要个体化,要长出自己专业思考的翅膀,才能够独立门户,走自己风格的道路。这个时候,你是鸟的意象,就不必卡在树的意象上了。你自由飞翔,可以跃入蓝天,可以落到平地,还可以再次飞回树上。只要感觉安全,感觉到滋养,随时可以回落。因为落回来,才有家的感觉,才有树的感觉,才有大地的感觉,才有艺与术的心灵生长场域。
我们的专业思考以及心灵的一部分,必须要有离开大树的能力,才会有落巢的安稳。单纯的一棵树是没有生命力的,单纯的土壤也是——土壤需要积肥才会产生变化。
我们可以说说茶树。最好的茶是长在石头上,即“冰碛岩”的石缝里的。“乱石生好茶”,这是陆羽《茶经》里面说的。不只肥沃的土壤,是乱石才生好茶。冰碛岩乱石是冰川时代冰冻卡住的石头,遇到气温回暖解冻后碎裂而成。这样的环境是6亿-7亿年前全球性冰盖气候“雪球事件”而产生的,目前全世界,除了安化只有非洲有这样的地质,生出了好茶:安化黑茶、湘益茯茶等。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发展意象可以包括很多:融合、投入、分离、失去等。如果我们在自我意象上比较流动、可塑、顺其自然、能够弹性思考,我们就能容忍很多混乱局面。病虫、自然灾害、情感跌落起伏等,这就是自性化,自然中一切都有,大道涵容一切。我们各种能力的培育正是心理行业魅力的体现,十道九医也是为此。
04、课程研学与职业精进
大家看:第一个,儒饭道药知行不二;第四个,古道茶马树鸟群集;第二个,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个,自然涵有生生不息。这四个相都是动态场域性意象。
“一”统领所有,就和乾卦的元亨利贞、乾元统领一样。我们中国传统智慧讲究“一”。“一”也是“虚”,老子《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叫“虚一而静”。其实,我们是不讲合一的,在先秦的道家思想里面,合一是把两个东西合在一起。而在原初的先天之道上,它是不分、不二的,就是混沌的完整的场域。
(1)儒饭道药知行不二
我们儒家文化里有一往无前、破釜沉舟之举,这个是积极进取的精神。项羽过河的时候砸掉锅砸沉船,为了成事儿,饭都不吃了,从孔子到文天祥等,过涉灭顶,只要有价值意义,就会去坚持的精神,这是真正的“好饭”。
道家的药有没有用?当然有用啊!人吃五谷,哪有不生病的?生病的时候最关键的东西就是药啊!道家有内丹和外丹,内丹是心性的修养,包括调适呼吸。外丹有专门的炮制。我们熟悉的复方丹参滴丸,别看一小粒一小粒的,这个东西特别神奇,药效突出吧,当然如同中心不直接等同丹田,外丹也不是小药丸,和具体临床心理学关系不大,此处就不展开讲。
这就是儒饭道药,知行不二。
李孟潮老师曾经提出过一个假设:我们儒释道三家合一,有没有第四相,它会是什么?有可能是基督吗?我认为是的。所以先讲第四相:古道茶马树鸟群集。
(2)古道茶马树鸟群集
明朝,甚至上溯至唐代,基督教的传教士就把西方的东西带进来,把我们东方的东西运出去,包括精神文明、物质经济的东西。现在到我们拿回来的时候了。我们正在重构文化自信,要清晰地认识西方对我们文化观念的殖民影响。
万经之首的《易经》,被大大贬低了,很多人认为它是占卜之书,忘记了它的《易传》里面,有很多儒家心性的修学。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被当成形而上的精神神位供了起来,忽略了祂不止是帝王之学。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汉学家顾斌先生,研究了中国历史上老子思想传播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帝王传播阶段,用以治理国家;第二阶段,贵族传播阶段,用来修身养性,修齐治平;第三阶段,知识分子传播阶段,主要是训诂、考证、注释,现在的心理学工作者就属于知识分子传播阶段;第四阶段,老百姓传播阶段,侧重于生活妙用。
我把古道茶马树鸟群集这个意象放在“第四个相”,侧重的就是咱们老百姓的日用。
心理创伤、精神疾患在这个时代大肆其行,那我们的生活应该怎么妙用药方呢?道家讲性命双修,修性先修命。生命都没有,身体都不好,物质基础都没有,那么灵魂的升级、心灵的工作始终就是受限的。我们一定要小心这个。所以上古的道家总是先讲保生养命,在这个基础上再来提升心性。
现在的很多心理创伤也是和经济相关的,而要提升经济创造的水平,就涉及现在的职业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升精神的福祉。事实上,无论是帝王、贵族,还是知识分子,都跟经济有关。当我们肚子饿着的时候或者饱胀不能消化,就会爱发脾气、迁怒于人,夫妻关系也会变得糟糕。
西方的福利经济学派,它提出经济学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注,经济学是从伦理学中发展出来的。包括现代家庭家族主义,也都与此一脉相承。西方心理治疗和政治经济相关,源出于道德哲学,最早的城邦经济学就是从家庭经济学议题出发的,后来在很多专业细化之后,研究越来越深入,范围也越缩越窄,以致有些通识、常识都被弄丢了。
但是,我们的心灵却可以回到广阔的天地之中,打开时间拓展空间,去了解更多。古道茶马树鸟群集为什么放到第四部分来说呢?大家看,一和四加起来是不是五?这又回到了五这个中心。
最近我看温铁军教授的视频,他说我们近代中国挨揍不是因为我们文化落后,也不是因为闭关锁国,而是因为银本位、贸易顺差、十船九空、白银流入的不平衡所致。
当你细看历史的时候,你会发现她是一个被精心打扮过的小姑娘。研读茶的历史,你就会发现茶的贸易改变了我们中国的走向。我们的文化和资源是非常有力量有内容有深度的。茶,就像中东的石油一样,是一种资源、一种象征、一种连接。当这种连接得不到平衡和满足的时候,就成为一种破坏的力量,破坏之后,再强加给我们“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口号,从而入侵我们主流文化的知识分子圈的精神世界。
实际上,真正动摇我们的也不是两次海战。海战的失败虽然让我们伤筋动骨,却不至于动摇我们的根基。第一次鸦片战争并不是真正决定国运的战争,赔款割地不过是敲敲警钟,我们虽然拿出了2亿多白银,那是日本3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但仍然伤不了我们国家的元气。那伤元气的是什么?我们的文化自信,包括在临床心理咨询工作和训练体系中的元气怎么维护、扶植?
查找文献的时候,我读到比昂的传记,里面介绍他的受督来了、学生来了、客户来了,他就开始拿出一套东方的茶具来泡茶。一个西方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师,为什么有着东方老师的举动?我们知道英国有茶,可是我们中国的茶和英国的茶,在心理咨询这件事情上,即在这么一个场域里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
茶对于西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源。英国人需要我们的茶,他们就要用白银来买,发生贸易顺差之后,他们钱不够,就得不到我们的茶,那怎么办呢?用鸦片来改变“力量对比”。
大家知道吗?我读林则徐的传记,虎门销烟多么豪迈,当众把鸦片销毁。可是,晚年的他做了什么事情呢?培植我们中国自己的国产鸦片。我们内地的国产鸦片基地是林则徐首先创建,做起来的,同治十一年六月初四,上海《申报》登载了《抑弛自种鸦片烟土禁论》的文章,提出了全面弛禁,广泛种植、生产鸦片,课取重税,以增加国库收入、限制吸食的主张。为什么呢?大家可以再去了解一下波士顿倾茶事件与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的关系。
茶关乎我们的历史,关乎我们的文化自信,它是一种资源、一种象征、一种连接。
真正伤我们元气的是精神殖民。当我们的精神被打压变虚弱了,当一个国家,从最高层的皇帝、大臣到普罗大众,都手捧一杆鸦片枪的时候,我们就失去了我们的根本:海战防守不住之后,从上到下开始鸦片化,精神上日益羸弱和投降。
这让我更加确立了茶马古道这个意象。请喝茶,是一种打通,是一种通畅的表达。比昂很有智慧地运用了我们华夏文明的智慧。再补充一点,我们的安化黑茶一直是国家的高级机密。近几年,日本的使团还请求去参观,但不被允许,为什么? 湘益茯茶,从明朝朱元璋时期就派军队驻守,那里还有禁茶碑,一般老百姓不被允许自由贸易,为什么?因为被保护的是国家传统机密,是智慧,也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这里面有我们文明的传承。这些都可以作为发展意象,值得我们玩味思考,把玩一个好的意象,即是内携“恒久伴随我们成长”能量的心理象征。
(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先秦文献里记载,孔子见了老子之后,三天没有说话。弟子请教,孔子说,我见到老子,就像见到一条神龙,知其首而不见其尾,见其尾而不知其首。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他的思想。弟子问,这条龙说了什么?孔子讲,道没有了才有德,德没有了才有后面的仁、义,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和4相加是5,2和3相加也是5,“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是第二相。
我们经常讲:人不需要才华横溢,只需要在关键时刻担得起事儿。比如边缘人格水平的客户,往往一直有困难的日子或者就医经验,但是何时求助心理咨询师,进入咨询室?往往是升学、恋爱失恋、结离婚、求子、升职、财务变化、家人的病老故时,要比过去多出几分承担的时候,他们情绪变换频度很高、人际冲突突出、思考爱钻牛角尖。当分裂去看情境事件的时候,摆荡就一会东一会西,缺少中间过程,不足以支持日常功能而出现了很多身心状况,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升起更多探索和改变自己的动力和愿望来。但最新的西方研究显示,边缘人格工作几年后的情绪水平改变其实是不大的。所以,我们不需要对着情绪猛发力,告诉他们情绪要平稳,因为情绪也是一种身心反应,也受自然节律,比如月亮潮汐起落影响,硬要压制或者去刻意放松,是做不到的,在这里我们要无为接纳。但我们可以改变他们的行为,协助他们通过承担而获得新的体验:慢慢地承担耐受冲突情境,一小点一小点地往前走,也倒回来滋养情绪管理的掌控感。
文化、思想都是活的,也是有时代特征的。道家思想在疫情的当下可以说非常有用。为什么老子出函谷关的时候要留下五千言《道德经》?他要对社会有为。
当前,大家都在探索线上咨询怎样突破人身不在场域的限制。这个场域更多地靠元宇宙吗?我听到一个笑话。有人问门卫,微信里面不是已经开了发布会,说疫情已经解封,我们可以出去了吗?为什么你还不让我们出去?门卫说,那你从微信里出去好了。身处限制与自由太多不确定的场域,我们都在摸索怎么能做到突破过去的专业经验,获得新发展,而道家思想对每个人的帮助是一样的,它是公平的,是太上忘情、自然而然的。
时间也是场域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事情过犹不及。比方说疫情当中,我们把消毒水喷到人的身上,这说明我们的控制欲太强了,太想战胜困难了,这就是过犹不及。如果今天我再滔滔不绝地讲下去,也是过犹不及。以后正课开始,我们会慢慢地对东西方的前沿文化进行思考,对以往考古挖掘的文化进行回溯交流。
(4)自然涵有生生不息
我们96讲初阶课程,最主要的就是把《道德经》学一遍。每一章内容我都做了总结规划。比方说《道德经》第一章的核心思想众妙之门,对我们临床助人者的实践发展有什么作用呢?有没有提供向内和对外的平衡?
我们做咨询会有很多烦恼。怎么去观变,怎么去涵容,如何保证伦理的常态?要不要像风一样徐徐地潜移默化?所以它对应:巽卦。巽象之一就是自然界的风,又是移风易俗,八卦,特别是三爻的八经卦,都是我们临床咨询中常用、需要观的基本卦象。我们会一起研习。
再比如:最后第81章,它提示我们同仁交流不要捆绑攀比,要鸡犬之声相闻,守望相助。而我们有多少时候真的可以做到?我们经常里外攀比,一下就把心情搞没了。 咨询是独特的个人化历程,是体会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行合一,内外一致”的道场。
兑卦是什么?朋友讲习。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和朋友们讲习。讲习完会有一个震卦,带来一些震动。春天到了,雷下来了,种子啪啦啪啦发芽了,这是震出来的。
所以道家思想,老子道德经和易经,特别是先天八卦有同源同构的关系性循环,我在课程大纲设计里,已经着力体现了出来,具体会在正式课程里带大家看清楚。
道家的思想是活泼泼的,该睡睡,该吃吃,该喝喝,想玩就去玩,该上课就上课,一切遵从我们内在的指引。
05、场域智慧总结
我们身在何处?知道以自己当下的身份怎么说话以及说什么得体吗?
举个例子:一个来访者,说了自己离婚的事情、孩子读书的事情,以及和父母关系的事情。她有几个身份?妻子、母亲、女儿、社会公民。她在以哪个角色身份跟我们讲话?我们能不能切到相应的频道上,跟她去发掘同样的场域性智慧对话?
再具体一点:常见的离婚后关系议题——前夫需要我带孩子一起吃个饭,我需要做一些什么?我怎么对待他? 来访者有没有考虑过她这个时候的身份?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去和孩子爸爸商量事情,还是以纠缠关系中的前妻身份去吃饭,或者以已经和解的家人朋友身份去享受一段时光?
当她区分清楚的时候,咨询师就能够和和她在不同位置切进去关注倾听。尤其是,如果来访者考虑的是母亲身份,咨询师能不能从体认母亲的角度切入跟她同频共情对话而不是说教建议?倘若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的咨询就是流畅的,而这就是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妙用。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87983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5710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8416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395637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48489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