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上演的游戏是怎样的呢?艾瑞克·伯恩列举了30多种游戏,我将其分为7大类。
自我惩罚的游戏:“反正我一无是处”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经常犯错,无论提醒多少次都死性不改。焦躁不安的人就容易启动这样的游戏。心理地位是“我不可以,你可以”或“我不可以,你也不可以”的人也容易启动这样的游戏,他们想要的游戏报酬就在于确认自己的无能,并惩罚自己的一无是处。
启动游戏的人会无意识地挑衅他人、招致大家的指责;也可能会惹怒上司,遭受大家的排挤,从而验证“果然我什么都做不好”的消极人生脚本。有些人的父亲是酒鬼,从表面来看,他们会认为“我一定不能像父亲一样”,但是其内心深处很可能为自己强加了一项禁令,即“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因此,他会像父亲一样酗酒,过自甘堕落的生活。
攻击、惩罚他人的游戏:“你怎么能这样”
总为一些小事不停抱怨的人很容易启动攻击、惩罚他人的游戏。心理地位是“我可以,你不可以”或“我不可以,你也不可以”的人也容易启动这样的游戏。
启动游戏的人可以通过游戏否定他人,肯定自我,从而确定自我价值。这类人往往具有攻击性,且极度自负。但是,他们在内心深处很可能是自我否定的,是因为想要守护脆弱无能的自己,才会选择攻击他人,以此来肯定自我。
回避责任的游戏:“这不是我的错”
不少人都喜欢在取得成绩时邀功,发生过失时推卸责任。也就是说,在工作中,即使下属是完全按照他们的指示去做的,一旦发生什么状况,他们就会以“你曲解了我的意思”为由将责任推给下属,这就是回避责任的游戏。拥有“我可以,你不可以”心理地位的人会启动这样的游戏。
肯定自我有利于个体积极面对人生。但是,仅仅执着于自我肯定的人往往不懂得认可他人,毫不谦逊,还会推卸责任。考试失败的原因明明在于自己没有努力学习,却归因于自己家不适合学习,没有学习的氛围,像这样将责任转移给自身以外原因的人,就是这类游戏的典型代表。
竞争游戏:“我昨晚又一夜没睡”
这种人总是高调宣扬“昨晚工作了一个通宵”“我一直很努力”“我过得很辛苦”。
事实上,这也可能是一种游戏。启动这类游戏的人深信只有通过与他人比较,得到他人的称赞,才能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对他们而言,自己要不停地吃苦,直到认为自己比他人厉害才行。可以说,工作狂上演的就是这一类游戏。他们每天加班到深夜,是在向周围的人宣告自己的努力。事实上,因为内心深处充满卑微感,他们深信,不努力的自己毫无价值。
支配他人的游戏:“我这样说,是为了你好”
容易上演这类游戏的人有很多,比如因下属对自己没有言听计从就大发雷霆的上司;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替身来培养的父母。
启动这类游戏的人喜欢支配他人。支配方式并不仅限于强迫他人,也有人会刻意展现自己的不幸境遇,利用对方的同情心来达到自己的支配目的。例如,拥有“我不可以”心理地位的人就善于这样做。
也有些人在向对方征求意见后又一一否定对方的意见,以此来引起对方的反感或打击对方。严重时,对方可能怒火中烧,而这样的效果正中其怀。此外,拥有“我可以,你不可以”心理地位的人一旦启动这类游戏,就可能一边说着“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一边任意支配着他人的行为。
复仇游戏:“我一定要一雪前耻”
这类游戏的目的在于报复对自己做出过分行为的人,例如,假设男朋友和女性同事集体出去团建,女生就会立马生气,蛮不讲理地吵架:“你要是再和她联系,我们就分手。”此外,沉浸于复仇游戏中的人无法容忍他人幸福。当朋友被幸福包围时,他们甚至希望朋友遭遇不幸。因为对方比自己好,所以想要报复,以解心头之恨。
依赖游戏:“你为什么不理我”
男朋友没接电话,或是回复短信的时间比较迟,那种焦躁不安、不停打电话的女生上演的可能就是依赖游戏。这类游戏的目的就在于要完全依赖对方。也有人喜欢演悲剧主角,甚至编造谎言,以博取对方或身边其他人的同情。他们总是会哀叹“没人能理解我的痛苦”,试图以此使对方陷入不可袖手旁观的境地。
一般来说,禁令是“别思考”“别长大”的人容易启动这样的游戏,所以,他们会倾向于过度依赖他人。离不开领导、始终扮演背后角色的人也可能上演这类游戏。他们不愿承担责任,总希望能够依赖他人。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1725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1743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23361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5617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84294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