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养生馆做推拿,那个操着外地口音的五十多岁女技师王姐边做边给我聊天。她说哎呀呀你看你,总是伏案写作身体都硬了,这些经脉啊,我得全给你疏通好了。
王姐在我身上按得很起劲,粗硬地手掌冲我僵直的颈椎揉捏下来,我疼得嗷嗷叫。这种惨烈的声音让她很有成就感,手下不停,兴奋地犹如为做鲜美蛋糕而活面。
王姐始终反复嘟囔着一句话“人活着,咱不比车、不比房,咱比健康!看谁活得长谁就赢了。”也许这是养生馆的套话,但也许,这是王姐的心里话或者说是自我安慰。
王姐有一儿一女,女儿都工作了,全家还在租房住。他们在老家有房,但在这个城市,始终没有扎下根来。毕竟打工家庭想在高房价的当今时代拼搏出一套房,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但她的脸上毫无逼仄感,反而红光满面兴高采烈,每个顾客过来,她都会反复聊起这句话。当一句话成为了信念,便不知不觉被内化成了力量。这力量,可以让苦逼的人感觉生活没有那么绝望。
王姐是离异单亲妈妈,一直在各种打工,以前在老家种地、在饭店洗碗。进城后在足疗店给人修脚,后来又学了推拿,她大半辈子都在干纯体力活。
还好女儿争气已经找到工作,能帮衬一下家里的开支。小儿子还在读书,书读的一般,王姐打算以后让儿子考个技校。
也许是对儿女的责任赋予了她生活的动力,她几乎全年无休,顾客做得晚了,她就直接住在养生馆的内间,那里给员工加了小床。
她的信仰就是活着,她觉得只要活得长命,就是人生圆满。
我不忍多嘴她的人生观,因为在我看来,活着仅仅是个喘气的活物,日复一日只为吃口饭生存下去而活着的话,那人生简直就是噩梦。
没有各种未知的可能足够去等待生命的长度,倘若一眼望得清这辈子的路,顿感索然。
王姐对女儿的期待就是好好上班,赶紧找个有房的人家嫁了,赶紧生孩子。女人一旦工作结婚生子,这辈子就圆满了。
王姐并没有想更多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许她的处境已经容不得她多想太多,能够平安健康生活下去,就是王姐心里最美好的生命样子。
她对儿子要求也不高,在技校学手艺,能自己自力更生。娘俩一起攒房钱,娶个好媳妇,生个孙子。她的乐观是一种平和的滋养,让儿女至少心情好。
但我看出了问题,就是她的观点,缺乏了狼性。她不争,天天宣扬长命就赢,儿女也平庸,基本她们全家的格局,明眼人都能看出就这个高度。
很多时候毒舌写故事,写人性,实际上展示的是一些特例。因为不普遍,所以才吸引人。但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像王姐这样的家庭,才是中国的大多数。
人生太难了,难到让人没力量反抗,于是用各种鸡汤和自我安慰在劝慰自己,就这样吧,我健康,我存在,我就值上亿。
这个估值是按照人体器官在核算,因为总有鸡汤让人别拼了,去多看看那些残疾人,渲染一下人体零部件受损维修的价格有多高。
实际上这真是自欺欺人的理论,就算每个人都不争,但也没办法保证一辈子顺风顺水能如人所愿把普通人当好。其实真正吃苦的还是劳苦大众,这才是大多数。因为普通,到真的零部件受损,都拿不出钱维修。
惜命就一定能笑到最后吗?但放手一博的人,去拼命,又能如何呢?想到很多时候看鬼子片,鬼子杀中国人的时候,一片一片屠戮,人群涌动,却无人反抗。
每次我都想说句他妈的,现场那么多人,如果一起反抗,光在人海里踩也能把鬼子踩扁了。对方有武器怎么了?想办法抢过来啊?但没用,人们都在麻木中等死,等前面死光了,轮到他自己的时候顺便死一死。
现在没有鬼子了,也没有入侵者,人们沉浸在生活里,却忘了生活本身就是我们最该反抗的敌人。试着拼,也许熬夜,也许辛苦,也许受累,也许耽误了婚姻。但人生总能拼出点不同的样貌。
但千千万万王姐们,已经认了,她们觉得拼不过,那就保命吧。即使一把年纪没车没房到处打工,心情好,心态好,身体不透支,就是人间大赢家。
如果输赢真的按生命长短来计量的话,那墓地就是一群鬼在这样对话“你多大死的?”“我四十八!你呢?”“我八十八,值了。”然后活到四十八的曾经的人,怅然若失,潸然泪下。
但如果按生命意义和质量来计量的话,画风将会是这样“你多大死的?”“我四十八,但我是个博士,著名医生,我救活了好多好多人,值了!你呢?”
“我八十八,退休职工,以前给单位送报纸倒茶水,退休以后看孙子,后来就老死了,死之前在病床上躺了大半年,孩子们都烦了,我就抓紧死过来。”
究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值得的人生?一万个哈姆雷特,就有一万个答案吧。但我自己看来,如果活着的时候活得高质量,有意义,那真的就不怕死了。
因为生命价值不在长短,而在价值本身,但毒舌仅代表我个人观点。
今天我就总结写写关于好死和关于赖活着。
常言道--“好死不如赖活着”,我并不那么认为。很多人活到75岁,其实在25岁已经死了。
世上最深奥的问题恐怕就是那句:活着为了什么?这句话很多人从小就想过,却实际到老也没想明白。中间的流年岁月,急匆匆赶路,也更加来不及去想,思想与快乐素来疾慢如仇。
出生、成长、上学、工作、成家、立业、养孩子、照顾老人、退休、养孩子的孩子、无用、死去。这样的一辈子如此熟悉,即使玩出一万种花样,基本轮廓把绝大多数人都框入模式。
在生老病死人生八苦的路上,关于活着,无不沉重。
在当今现实社会,无处不在的焦虑其实在不知不觉摧残着每一个人。只要有攀比就有焦虑,中国人更是如此。当追逐利益成了最现成的价值标尺,大多数人就像走上了不停转动的齿轮,不敢停下。
富人有富人的焦虑,穷人有穷人的恐惧,关键词是活不可自己。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在唱完之后,轻得像一场空梦。
很多人都明白,当苟且佩戴上责任的光环,瞬间豪情万里。而诗和远方也可以顶着骗子的骂名,毁掉良家妇女。
说到苟且与诗,就是活在哪里的问题。这世界不是平面的一个世界,至少是现实和精神两个世界。你在哪个世界里当真,就收获哪个世界的悲喜。
利益丰沛的成功人士也许是精神世界的穷人,有些颠沛流离的艺术家,也许早已是精神世界的富翁!不在不同的世界寻求认同,日子其实能够好过一点。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哪里都是江湖,哪里都有人生。如果不幸怨憎会不得不与不同世界的人在一起,保持内心的孤独和放弃对他人的期望也许是最好的选择。或者,当真你就输了!
没有谁能够给予完满人生一个标准答案,有更多时候,痛苦与幸福一样可以互相转换互为裨益。很少有人配得起“苦难”这个词,真正的苦难往往是上苍给予的大礼,解开它,就当下顿悟了生死。
除生死,无大事!
既然因为欲望苦,那就多试试舍弃;既然因为爱别离苦,那就多试试成全;既然因为怨憎会苦那就多试试原谅;既然因为求不得苦那就多试试遗忘。
生,是一整个疼痛的过程,当中的快乐夹杂,无法是下一波痛苦的缓冲与补给。犹如唐僧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慢慢熬到死亡的边缘。
死,才是一个考核官。活着的时候再成功,在死亡这个坎上各有各的死法。
有的被疾患折磨得痛不欲生,却在病床上苦挨着无望的岁月;有的早已失去了神识,仅剩呼吸维持体征,却被家属的名声顾虑拖延在仪器中生不如死;有的活没明白怎么活过来的,死也没明白为什么就这么死了,死不瞑目。
有更多到了终点才追悔此生的各种辜负,最大的辜负就是没有按照自己的活法痛痛快快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从生到死,做不了自己的主,是生死之中最大的悲哀。这,就是无明了!
其实我心中的好活很简单,就是点着心灯一路领悟的过程,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去面对、接纳、解开、放下,不至于悲苦积聚缠身,蒙蔽了眼睛。
而好死,最高的境界是毫无痛苦的瞬间去了。去之前没有遗憾。遗憾在哪里呢?就在活着的领悟路上一道一道卸掉了!
如果修得好死,亲人应该锣鼓喧天欢庆。倘若未修好活,也不用听得坟头孝子贤孙的悲声。
其实终究,生死都是自己的事,就像做了一场大梦,只有自己看得见......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07520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849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831251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59479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20604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