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神分裂症常见的误解与事实
作者:吉一 2022-02-25 19:45:13 心理百科

近日,「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精神分裂症患者」这类特殊人群,再一次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

随着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尽管大众不像以前那样「谈精分色变」,但依然存在较多认识误区,下面就为你逐一澄清。

误区一

「疯子不够,精分来凑」,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是暴力分子?

精神分裂症病人就是个疯子、暴力狂!这可能是很多人对精神分裂症的固有印象。在很多影视作品和悬疑小说中,施暴者/杀人凶手往往都被贴上精神分裂症的标签。仿佛只要套上精神分裂的帽子,一切就能解释通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关于精神分裂症常见的误解与事实

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5类症状群: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症状、激越症状(攻击暴力、自杀)、焦虑抑郁。不同的个体、疾病的不同阶段,临床表现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有些患者以幻觉、妄想、行为怪异等阳性症状较为突出,也有些患者主要表现出情感淡漠、生活懒散、兴趣缺乏、少言少语,既不乱打也不吵闹等阴性症状。

有研究发现,只有10.7%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7%的女性患者曾有过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凶杀行为的可能性并不比常人高。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和暴力挂钩。我们对待精神分裂患者,不必如临大敌,敬而远之。过度强调病人的危害性,会增加社会恐慌和歧视,导致患者不敢承认自己的病情,羞于启齿,害怕失去工作、失去亲人而延误了治疗。

误区二

「得病就等于宣判死刑」,治不治意义不大?

生活中,相当一部分人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后,本人或家属觉得这辈子没救了,索性破罐破摔,不治了。因为他们认为,这个病一会恶化一会缓解,好像治不治都差不多,治也治不好。

事实上,精神分裂症初次发作,或轻型精神分裂症,采用完善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并长期坚持,很多患者可以达到临床痊愈,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而且越早开始治疗,疗效和临床结局越好;持续治疗时间越长,社会功能恢复越好。相反,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治疗,那么,每一次的发作都对患者的大脑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长期以往,疾病越拖越重,越重就越难治,最终患者可能完全丧失社会功能,无法正常工作、生活。

所以,毋庸置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与不治差很多,早治比晚治好。

误区三

「治了几天,症状好转就跑路」,不想长时间吃药?

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都逃不过复发的魔咒,他们在症状有所缓解后,就错误以为自己的病好了,不必再继续服药而自行停药,最终导致疾病卷土重来。复发的次数越多,恢复原来功能的机会就越渺茫。

精神分裂症治疗是一场“持久战”,强调全病程、分疗程治疗。一旦确诊,要给予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尽快控制精神症状。

在经过急性期的治疗后,还要坚持完成巩固期(至少6个月)和维持期(至少5年或更长)的治疗,多次复发者或者病情严重者甚至要终身服药,并不是说症状缓解、自我感觉良好了,就可以停药。

有些患者和家属对“长期服药”或“终身服药”难以接受。但大家不妨想想,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不也需要长期终身服药吗?在某种意义上来讲,精神分裂症也属于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正确认识疾病,调整好心态,坦然接受治疗很重要。

误区四

「是药三分毒,不敢吃药、不想吃药」,精神分裂症药物会成瘾?

停药-复发-再吃药-再停药-再复发,让患者和家属误以为是陷入药物成瘾的恶性循环圈,断不了药。但实际上,复发的是病,而不总是药的锅。还有的患者长期用药后,擅自骤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出现坐立不安、心慌出汗、行为紊乱、症状加重等撤药反应,给人药物上瘾的假象。

关于精神分裂症常见的误解与事实

所谓药物成瘾,是指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后,对药物的需求不断增加,使用后会有愉快感,不用就会非常难受,产生强烈渴求。比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当长期服用后,相同剂量的效果会变得越来越差,需要加大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疗效;一旦停用,出现明显的反弹和戒断症状。

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如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等),长期服用不会产生愉快感,不服用也不会有强烈的渴求,只要病情稳定,长期服用不会出现剂量越用越多的问题。抗精神病药没有成瘾性!

误区五

「得这病就不能生孩子了」,得病=和子孙无缘?

有人觉得得了精神分裂症就不能生育孩子了。生育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没有人可以剥夺。精神分裂症不是遗传病,患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生育,而不是一棒子打死。

关于精神分裂症常见的误解与事实

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病情稳定且具有自主决定的能力。因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疾病。为避免复发,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如果怀孕期间停药,疾病复发风险增大,但如果坚持服药,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导致胎儿畸形。

所以,建议生育时机选择在病情稳定1年,停药1个月后。有生育计划时,要与主治医生充分沟通,接受医生对病情的客观评估,同时要按时完成各种产检,严密监测病情及胎儿的发育情况。

对疾病的误解会成为治疗精神疾病的“拦路虎”。我们在此呼吁,大家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精神分裂症患者,希望更多的人能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及时发现,尽早救治,坚持治疗,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朱文礼,尹良爽,程万良.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影响因素调查[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05):19-22.

[2]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翁永振.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操作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爱丁堡俄狄浦斯情结心理爱情挽回倾诉社交恐惧症弗洛伊德亲密关系容貌焦虑心理测评系统九型人格回避型人格原生家庭社会心理学洁癖恐惧心理职场心理思维反刍存在主义职业价值观偏执型人格哈利波特叛逆心理健康强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