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二胎父母需要做哪些心理准备?
作者:非羽 2021-12-14 17:49:20 成长心理

所谓一个娃母慈子孝,两个娃鸡飞狗跳

生完二胎后我时常回忆起只有一个娃的日子,对比之下那真是神仙般的生活。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娃的时候从未失去过耐心,高声量吼孩子都没有过,但二胎以来面临过无数崩溃的边缘,时常被挫败的情绪笼罩着,孩子之间的矛盾是无限的,大人的精力和耐心却是极其有限的。

想要二胎父母需要做哪些心理准备?

好在,经过两年多的洗(cuī)礼(cán),现在对孩子们的相处之道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体会,生活中也有了更多的秩序和幸福感。孩子之间的矛盾看似无限,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的引导方法还是有迹可循的。

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兄弟姐妹间的年龄差、性别差异也很大程 度上影响孩子们的相处方式。假如你们家孩子年龄差10岁,那基本不用担心,大宝可以真正意义上地照顾小宝。如果像我家哥哥妹妹差3岁的,或者小宝还没出生的大宝也在学龄前后,那么希望以下的分享能供你参考。

阶段 1:二胎前(纸上谈兵)

你以为做好了万全准备?

小宝出生前,我们对多孩共处是怎样一番景象并没有概念,但是大概是知道要优先关照大宝的情绪,所以会提前给大宝做一些思想工作,比如买相关的绘本共读,让大宝熟悉哥哥/ 姐姐这个角色;邀请大宝陪伴产检、摸胎动、对小宝产生好感;甚至为了跟大宝表示亲密,挺着 8 个月大肚子也抱起大宝(就是我)……

并不是说这些没必要,只是小宝出生以前,一切还是纸上谈兵!我们的准备工作应该紧紧 围绕一个目的来开展,那就是:让大宝知道小宝要来了!至于大宝要怎样才能接受小宝的到来?孩子们要怎么和平共处?家人要怎么面对这一切……都是实践才能出真知的事情,要讲战术,但需要配合实战。

想要二胎父母需要做哪些心理准备?

一个重要的交接棒!

相比起思想工作,我认为做好主要抚养人的交接工作更重要。如果之前的孩子最依赖妈妈,那就应该在小宝出生前至少一个月能循序渐进地使大宝愿意让爸爸、老人、保姆等负责陪伴,甚至晚上愿意跟着他们入睡,这就保障了大宝在小宝出生前后的环境比较一致— —稳定的生活环境能够给他带来更稳定的情绪,这有利于大宝更好地适应弟弟妹妹的到来。

阶段 2:小宝出生后半年内(和平期)

大宝的适应时间其实很充足

想当年,突然发现怀了小宝,我对朋友说完全没做好二胎妈妈的心理准备,她丢过来一句话:给你十个月准备还不够?!小宝出生后有至少半年里受限于未能“自由活动”,跟大宝之间独处、合作玩耍的时间基本为零,平时大宝抱一抱、逗一逗小宝,偶尔帮大人打打下手,弟弟或者妹妹的到来似乎只是家里多了个软糯可爱的小肉球,对本身安全感充足的大宝来说影响不大。这个阶段足以让大宝完全接受小宝的存在,是一段和平期,甚至“蜜月期”。

的确也会有些大宝出现退化行为,要喝奶,要抱着哄睡等等,此时第一步的主要抚养人的交接就显得很重要了,家人做好陪伴,大宝就不会总是缠着妈妈了。

想要二胎父母需要做哪些心理准备?

关注大宝的情感账户

说是和平期,其实更像是“潜伏期”,这时我们不能缺少前瞻意识,应该多往大宝的“亲子账户”中存点“积蓄”,毕竟后期透支亲子账户的事情时有发生……

而小宝跟妈妈的情感依赖还没有到稳固的阶段,只要有熟悉的家人照顾就可以,孩子的情感需求也比较容易满足,所以,妈妈恢复了身体以后,除了喂奶等必要的时刻,可以多分一些时间给大宝,最好有固定的陪伴时间,如睡前故事、周末游戏时间等等,跟大宝建立更稳固的信任关系。

阶段 3:小宝 8 个月-1 岁以后(矛盾期)

战争的帷幕终于拉开

在我看来,手足间真正的矛盾就从小宝熟练爬行或者站立后开始的,原因是小宝的活动范围更广,动手能力更强了,心理上的自我意识也萌芽了,随着小宝“存在感”越来越强,大宝昔日所有的宁静都被打破了,曾经受到的高关注度也被转移了一大部分,“礼遇”大不如前。

小宝一点小小的成长就能博得所有人的欢呼,而自己做什么都被认为理所应当;明明是讲故事时间妈妈要去哄小宝睡觉,还不时叮嘱自己降低声量;原本属于自己的玩具被小宝一把抢了去说是他的,说什么也不还回来;搭建了很久的城堡被小宝一脚踩坏,还要不时挨弟弟妹妹拳脚;爱吃的零食要跟小宝分享,曾经的旧衣服、旧餐椅都被小宝占用了;以前家人的“及时回应”现在全都“延迟满足”,耐心变成了抱怨和责怪……

想要二胎父母需要做哪些心理准备?

面对这一切,大宝终于意识到来自小宝的“威胁”,为了“争地盘、抢资源”,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并逐渐地白热化。

大人看着俩娃发生各种冲突,只能频繁地做法官——判定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督促一方道歉,教育另一方忍让,设立各种不符合现实的规定……这样下去,在一起的时光总归是矛盾多过愉快,大人的情绪容易崩溃,手足之间的感情是一定会被破坏的。

面对源源不断的矛盾冲突,调

和的方向是什么?

01、我们的态度:信任

我们一定要坚信一点:两个孩子之间本无怨恨!

无疑,看着两个孩子一言不合就掐架的时候,你很难相信他们并不恨对方,但是你应该有注意到,他们经常上一秒还在哭闹、抱怨,下一秒可能就眉开眼笑、又和好了。并不是他们情绪化,或者演闹剧,而是因为这一切的告状、争抢、哭闹,背后都是由于缺乏沟通技巧,是的,他们真的还不懂如何与对方相处。

不仅他们,连大人都不清楚如何引导孩子们相处,甚至我们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就没有处理好关系……显然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需要体验和学习。

当我们看到其中一个孩子被弄哭,切忌为了片刻安宁就责骂呵斥、以暴制暴、小事化大,那矛盾一定会滚雪球一样,孩子之间的怨恨会越积越深。因此,我们一定要发自内心地信任,他们彼此是亲人,一定不会希望对方过得不好,尽管“相爱”是必然,“相杀”也是必经阶段。

想要二胎父母需要做哪些心理准备?

02、手足关系的核心

手足间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同一屋檐下的一家人相处问题。如果说亲子关系的核心在于我们能够做到既满足孩子的需求,也满足我们作为父母的需求,那么手足之间也是同样的,我们需要真诚地去教会他们如何满足彼此需求。只要他们学会了自行商量着解决问题,真正地懂得和平共处,懂得亲情的珍贵,我们才有可能全身而退。

03、原则和方法

我们实施任何的养育策略,最好不只是考虑到现在,而是考虑到未来我们退出主舞台角色后,孩子还能不能“自行运转”下去。下面几个调和矛盾的原则及方向,希望能够给父母们一点启发。

慎做比较,不主动挑起矛盾

相信有养育意识的父母都能够做到不恶意地拿孩子比较,比如,“妹妹比你懂事多了”,“你看姐姐写字多好看,你写得怎么那么丑”,“弟弟动作真快,你当哥哥的还慢吞吞”,我们的原意可能是想让一个成为另一个的榜样,但尺度把握不好容易有反效果,手足之间已经自带天然“竞争”关系了,我们就不要再去触发这种心理了。

还有一些是我们对两个孩子发自内心的感慨,类似“你看你妹妹吃得又多又好”,“怎么哥哥皮肤这么白,妹妹你这么黑呢”。说者无心,但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孩子可能产生理解上的错误,或者让他们给自己贴上一个“我就是妈妈口中这样的”小标签。

所以,不拿孩子做比较,特别是恶意的比较,是最基础的一条原则。不做比较,但不代表不能评价,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孩子们各自的闪光点,比如说姐姐弹琴不错,妹妹更爱身体的律动;或者哥哥专注力好,弟弟动手能力强,等等。

保持距离,不深化矛盾

这是最重要,且最需要实践和锻炼的一条。

很多时候大人因为害怕矛盾升级,给自己带来不安宁,所以在事情还处于初始阶段,孩子们自己还没来得及思考,大人就立即想要抱不平,进行干预、苛责、袒护、教育。孩子之间吵架已经很不愉快了,还要被大人胡乱评定一通;得到保护的那一方(通常是小宝)则增长了气焰,越发不尊重对方,用大人的语气指责对方,或学家长一样动手。

经常性地干预,还可能引发其中一个经常打小报告的行为。我曾经观察到一对兄妹,哥哥只是想帮妹妹荡秋千,妹妹就带着哭腔大喊起来,“妈妈!哥哥他推我”妈妈远处没太听清,走过来就是一句“你又做什么了,你怎么做哥哥的?”哥哥只好悻悻地走开,嘴里嘀咕着什么……孩子在这种压力下显然更不利于他们胜任自己的角色。

想要二胎父母需要做哪些心理准备?

所以我们理应跟矛盾中的孩子保持一点“距离”,先观察观察,看看矛盾的关键点在哪,是双方争执以后慢慢达成一致,还是矛盾冲突愈演愈烈?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一两个符合双方需求的建议试着“平息”矛盾,还没有把握的时候切忌点评和干预,先让矛盾“飞一会儿”,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我们家妹妹是跟屁虫,哥哥玩什么她就要玩什么,哥哥还不懂和妹妹相处的时候,经常紧 张兮兮地守着自己的物品,不允许丝毫的侵占。每当妹妹提出想玩哥哥的玩具都会遭到拒绝,有时妹妹想方设法趁其不备抢了去,哥哥一着急就会动手硬抢回来,画面酸爽宜人。后来妹妹都有应激反应了——哥哥只是冲她跑过来她就立即把东西藏身后。妹妹正处在自我中心非常强的年龄,她会认为手及之处都是她的东西,哥哥的行为深深伤了妹妹的心。

跳出具体的矛盾,我认为哥哥存在的问题是:1.不懂得妹妹此阶段的认知程度;2.他不了解妹妹的心理状态;3.缺乏沟通策略技巧。因此,事后我给5岁半的哥哥科普2岁半妹妹的心理特征是什么,她总是自我为中心的原因是什么,能够让妹妹放松从而谈判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我建议他,遇到问题第一时间要冷静,接着脑筋就要动起来,动脑筋的目的是想办法,想一个智取、双赢的办法。

后面我陪着哥哥一起经历了冷静想办法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哥哥真切地体会到,妹妹果然是“吃软不吃硬”的,现在哥哥随手拈来就能想出很多让妹妹放松下来不跟他硬抗的方法,屡试不爽。他独立化解了不少矛盾,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同时锻炼了他对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控制能力。

有时候,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我真的会完全放手,暗暗观察两个孩子之间的“斗争”,明明已经要开打了,但总有一方先破防、退让了,另外一方也就冷静下来,瞬间又和好了,这何尝不是一种体验和学习呢?

想要二胎父母需要做哪些心理准备?

公平地看待二人

这里不是指处理矛盾时要公平,而是指不要什么事都上升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的身份角色去评判他们的行为,而是把他们当做普通的小朋友来相处。

比如哥哥因为抢玩具推了妹妹摔倒在地,我们不要去套用他的身份来说“你是哥哥,不能这样推妹妹”,而是应该这样分析:推人打人的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无论推妹妹还是推姐姐还是推妈妈都是不对的,没必要频繁使用“哥哥”标签去要求孩子,否则“哥哥”这个标签会越来越不好使,大宝会有“我根本就不想当这个哥哥(姐姐)”的想法。

反而当大宝做了我们认可和鼓励的事情,我们可以多多地用“哥哥(姐姐)”的标签来表扬他,比如哥哥真是帮了妈妈的大忙,哥哥会照顾妹妹了等等。

我从不说教大宝“你是哥哥要照顾妹妹”,而是在行动上把“请他照顾妹妹”当成日常。比如在妹妹去爬楼梯的时候,我很着急地跟哥哥说“快去看看妹妹干嘛啦”,他说“不好啦,妹妹要爬上楼梯”我就赶紧去处理。就这样,哥哥很多次比我早一步发现妹妹的异样,比如喝生水、吃异物等等,事后我都会很感激他的帮忙,当大宝感觉到自己有照顾小宝的能力,他自然就会承担起做哥哥的角色。

反过来也一样,当弟弟/妹妹做了不对的行为,我们劝说“他是你哥哥,你不能这样对他” 也显得特别无力,给小宝带来的同样是不解和迷惑。我们只需要针对具体的行为给出客观的分析就可以了。

充足的相处时光

我们知道,手足之间越是不懂得如何相处的,就越需要锻炼,不要为了省事儿总是分开两人单独玩耍。这好比小婴儿学吃饭,一开始他的小手都不一定能顺利把食物送进嘴里,一顿饭下来弄得到处是饭菜,但如果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他则永远学不会吃饭。所以两个孩子都需要时间了解对方的性格、喜好、习惯,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妹妹刚开始学说话的阶段常常口齿不清,我们分辨不了的时候,哥哥经常在一旁翻译,他嫌弃我们竟然听不懂的那个表情,真是让我们又尴尬又好笑。

阶段 4:适应期

经历过密集矛盾期,孩子基本适应彼此的存在,已经把对方当成重要的亲人。这个阶段并不是矛盾完全消失了,而是孩子能彼此理解,为了一点事情伤了和气是不值得的,开心最重要!只要我们不断地给孩子传递这样的理念,他们一定会不断进步的。

孩子的每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分别不一样,孩子跟孩子之间、我们跟孩子之间每一天都可能产生新的矛盾。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不断不断地去调和,一次次地用爱化解问题,相亲相爱才是一家人!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偏执型人格自卑绿帽情节回避型人格抑郁症测试叛逆职业性格心理测评系统源码洁癖心理恐惧症社交恐惧抑郁症霍格沃茨负面情绪反社会人格人际关系心理效应心理健康测试社会心理学正念焦虑症女人心理自愈能力产后抑郁测试九型人格恋母情结情商测试外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