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以来,咨询理论可谓百花齐放,孕育出了相当多的流派。
这些现存于世的流派,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随着咨询实践的丰富和推广,我们会发现,它们都不像自己所宣称的那样,具有完全的解释性和效用,而是常常只适用于某几类问题,或是呈现无明显规律的有效性。
因此,现在大多数的心理咨询师更倾向于把自己归类为“整合流派”,在几个流派之间“反复横跳”:根据所面对的个案的具体情况,自行选择相应的理论视角进行组合,从而完成对个案的概念化及后续处理。
然而,整合不是瞎整。如果一味实行“拿来主义”,根据现实问题随意采用不同的理论视角,而不能以一种稳定的视角和一以贯之的态度对相关理论观点进行重新组织,则必然将遭遇理论框架的割裂,从而最终失去对个案的整体理解。
有鉴于此,笔者根据自己(并不)丰富的咨询经验,以及对咨询过程的(并不)深入的思考,突发奇想,于今日创建“扮演咨询法”,作为一种新的咨询理论整合视角。
该理论的精髓,以一句话即可以概括: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治愈,应以扮演来访者所缺失的某种健康“功能”而实现。
具体来说,该理论的基本推理过程如下:众所周知,一个心理功能完善的正常人,可以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保持心理健康;而大多数来访者,却会在这些同样的情况下,产生心理上的困扰。由此可知,其心理功能必然有所缺失或缺陷。
因此,咨询师可通过相应手段,暂时性地扮演来访者所缺失或缺陷的心理功能,帮助其体验正常人的反应和体会,从而改善其症状或困扰。
其后,咨询师可进一步帮助来访者培养该功能,并逐步退出,最终实现来访者的自力更生,实现问题的治愈。
从该理论视角出发,我们将对咨询中的诸多问题有一个全新的理解,比如:
为什么咨询关系的建立,在咨询效果中起到普遍的积极作用?因为咨询关系的本质是咨询师进入来访者的心理功能体系的过程。当咨询师与来访者关系越紧密,其所扮演的心理功能发挥的作用才能更大,咨询效果才能更明显。
双重/多重关系为什么会产生危害?因为大多数的双重关系,会使得咨询师所扮演的对应功能掺入杂质。比如,如果和来访者建立恋爱关系,则当你在扮演来访者的某种缺失功能时,你的男朋友/女朋友身份却要求你同时扮演其他矛盾的功能。这不仅无法帮助来访者,反而会让来访者更加困扰。
如何理解咨询师的胜任力(competence)问题?咨询师的胜任力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关系建立能力,即心理功能的植入能力;第二,诊断能力,即查找来访者具体缺失某种心理功能的能力;第三,治愈能力,即扮演某种心理功能的能力,有的咨询师只能扮演一种功能,而有的咨询师可以扮演多种功能;第四,退出能力,即帮助来访者自行重建某种心理功能并逐步脱离的能力。
如何看待咨询中的各种设置(如收费、环境)?这些设置的作用,都是把咨询师的扮演限制在一个狭小的时空中。这一方面可以提高扮演的准备性和效率,另外一方面也能让来访者更清晰地感觉到在日常生活中缺失某种心理功能的反差,从而增强其改变的决心。
同时,我们也将对各种理论的效用有一个独特的视角,比如:
精神分析理论为啥能起作用?咨询师所扮演的就是来访者无意识宣泄的通道。
认知理论为什么能起作用?咨询师所扮演的,即是来访者所缺失的元认知/自我认知功能,帮助来访者分析并对抗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自动思维。
情绪导向的理论(如依恋与情绪聚焦治疗)为什么能起作用?同样,咨询师扮演的是来访者所缺失的情绪表达或管理功能。
总之,各种治疗流派,其所起作用的部分,都是对某种类型的心理功能的深刻扮演。
最后,扮演咨询法还可以将基础心理学研究、咨询过程研究和咨询实践三者融为一体:基础心理学研究,探明各种健康者的心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咨询过程研究,研究如何在咨询场景中最大程度扮演心理功能;咨询实践则是实际进行扮演的过程,是前两者的研究内容的结晶。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6497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545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1638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385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3449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