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老年人疯狂的追星心理?
作者:詹洁辰 2021-10-15 17:31:20 人际心理

一直很喜欢看的综艺是《奇葩说》,表面上看这是很多奇葩在打辩论的综艺,会有很多怪诞的理论,按理这样的综艺也是从来不适合中老年人的,甚至最开始节目会在开头打出“40岁以上的人请在90后陪同下观看”。 但是后来,节目开始向全年龄段开放,思考的问题不再局限于年轻人中的问题,中老年人也在越来越多地被看见,他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一群富有智慧的群体。

《奇葩说》多次邀请父母、子女一起来现场观看比赛,辩题中关于亲子的话题也越来越多,比如:

“父母提出跟老伙伴去养老院养老,该不该支持?”

“父母观念过时还固执己见,我该闭嘴还是battle?”

“决定离婚的夫妻要坚持到孩子高考结束吗?”

“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

看到这些辩题时,大家也能发现,现在的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变化了很多,现在的人们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每个人都比以前的人们拥有了更多的自我,拥有了更多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因此才会有了以上这些辩题。

给我印象很深的一期辩题,是“妈妈疯狂应援男明星,完全不着家,我该不该阻拦她?”

如何看待中老年人疯狂的追星心理?

这道辩题中的妈妈不知年龄,也许是中年人,也许是老年人。但是辩题中的妈妈的形象非常鲜明,非常与众不同,或者说和我们印象中的年轻人相似。

1、追星是年轻人的专利吗?

上网搜索“追星”一词,搜索结果多是和年轻人相关,特别是青少年追星行为。

比如对于初中生的追星行为的心理原因分析中,提到了从众、模仿、归属、爱恋几种心理。初中生需要从众以融入集体,通过模仿去学习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因为课业繁忙以及与父母的矛盾而会追求归属感。

纵观这些文章可以发现,多数文章都在谈论青少年追星的危害。因为青少年的三观还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受明星或者其他的粉丝影响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中老年人和追星似乎是不相干的两个词。

比如这道辩题中,对于妈妈,我们印象中的形象是贤惠的,是温婉的,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

如何看待中老年人疯狂的追星心理?

将妈妈和“追星”结合在一起,确实会让人难以想象。

但正如辩论反方一辩提到的,想要阻拦妈妈,我们是觉得妈妈不在家洗衣做饭就是不对的吗?

也许有可能是这样的,似乎妈妈们在家做家务就是理所当然,而她们去做一些原本可能和她们不相干的事情似乎就变得不对。

也许这只是我们的想法有些偏差,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不妥。

2、疯狂是年轻人的专利吗?

辩题中的妈妈,可能是中年人,也可能是老年人,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中老年人应该是沉稳的,疯狂一词似乎很少与他们沾边,疯狂应该是年轻人的专利。

年轻人经常这么和自己说,“再不疯狂你就老了”。

但也正如反方所说,“再不疯狂你就没了”。虽是戏谑之词,但也在说,疯狂并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

疯狂本身应该是个中性词,说的是情绪或者精神状态方面比较激昂。那为什么说疯狂应援,大家会很担心呢?

可能是因为这些年,大家看到的关于饭圈疯狂事迹的报道比较多,不过这些疯狂事迹大多还是以年轻人为主,正如前文所说,年轻人的三观还未完全形成,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如何看待中老年人疯狂的追星心理?

但是中老年人已是成年人,他们在人生的经历中,三观已经很稳定,有着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而且对于很多事情也有更多的经验,追星对于青少年的不利影响较少发生在中老年人的身上。

3、我们眼中的疯狂一定是疯狂吗?

答案是不一定的。

正如小时候的我们在大人眼中,我们追寻着热爱的事物而可能遭遇阻拦,那时的我们也希望他们可以支持我们,现在的他们可能也这么期待着。

之前有阿姨“逃离”家,独自开车自驾游。她说,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

如何看待中老年人疯狂的追星心理?

我们眼中的“疯狂”或是不可思议,也许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这样的疯狂也许是对青春的弥补

相对于我们现在生活所面对的信息开放程度,在妈妈们所在的年代信息很闭塞,他们曾经能认识的名人就很少。

那时的物质条件也很有限,相对于现在的追星花钱看演唱会、买电影票或者买专辑等,以前的追星可能只能默默抄些诗文、电影台词、歌词等,好一些的可能可以买到照片,进行剪裁后贴在笔记本中。

现在的生活,物质条件变得越来越好,信息也越来越丰富与开放,大家通过网络可以浏览很多的内容,名人也变得越来越多。

中老年人有时间也有能力可以了解这个世界更多的东西,了解更多的人。中老年人的追星可能是对于自己曾经青春的弥补。

这样的疯狂也许是情感需要

有了家后,每个人都仿佛不再是自己,他们是某个人的妈妈,某个人的爸爸,某些人的孩子,一生都在这一层身份下努力做着要做的事情。

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提过这样一句话,“首先妈妈是她自己,其次才是妈妈。”

我们在成为某个身份前首先是我们自己。只有认识到自己,明白如何让自己活得更快乐,才能在其他身份中做到更好,父母给孩子以榜样,孩子也能更好地成长。

特别是作为中老年人,对于情感更加在乎。渴望能够从最亲近的人身上感受到温暖与爱。

但是如果在家中无法满足,就只能从其他人或者事物上去寻求。比如追星,比如开车出去自驾游等。

李诞在节目中说,“妈妈们被看到了。”

可能不只是妈妈们,中老年人都在慢慢被看见。

如何看待中老年人疯狂的追星心理?

追星是有积极作用的,它的正面意义是一种榜样的作用,会让人学习他们身上发光的地方。

正如一些文章中的报道,有些老人在追星后会更加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而且也会学习一些名人的谦和态度,待人更加尊敬有礼。

当然,之前出现的“假靳东”事件确实会让人感到害怕。老年用户在接触媒介时更容易轻信媒介权威,相信“眼见为实”,难以甄别虚假内容。

根据以往的研究来看,老年人容易轻信别人,容易被说服,这增加了他们受到欺诈的可能性。且现在的社会很复杂,欺诈事件发生频率很高,中老年人很容易中招。

而且中老年人更加注重情感,如果在家庭中这种情感关怀无法得到满足,他们可能会向外去寻求,那么有可能会给这样的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因此,最重要的其实并不在于阻拦他们做什么事情,而是要了解他们做什么事。

如果是有益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尽可能支持他们;如果对自己或他人有很不好的影响,要及时用适当的方式制止;如果行为涉及欺诈,更要及时报警。

就像节目中说的,家人应该是彼此的安全网,而不是束缚的缰绳。我们小的时候不想被父母束缚,那父母老了的时候,我们也不应该束缚住他们。

如何看待中老年人疯狂的追星心理?

马东说,现在50-60岁的这一代老人是最幸福的一代老人,因为他们是有精力还有钱的一代人,可以花自己的钱出去旅游,去追求自己爱好的一代人。放心地让父母去追求吧,记得经常关注他们的动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所做的事情,对他们更加包容、给予更多的支持。相信你和你的父母都会很喜欢他们的生活的。

参考资料:

[1] 陈文瑾. (2021). 初中生追星分析及教育策略. 现代交际, 1, 147-149.

[2] 熊雨婷. (2021). 关于未成年追星现象的几点思考. 教育进展, 11(1), 109-119.

[3] 何伟. (2011). 银发追星族,退休生活别样美. 中国老年, (10), 23-24.

[4] 沈紫嫣. (2021). 从短视频平台“假靳东”事件看老年人的媒介使用困境. 视听, 3, 144-145.

[5] Shao, J. , Du, W. , Lin, T. , Li, X. , Li, J. , & Lei, H. (2019). Credulity rather than general trust may increase vulnerability to fraud in older adults: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Journal of Elder Abuse & Neglect, 1-17.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恐惧症正念容貌焦虑边缘性人格障碍MBTI测试职业价值观产后抑郁哈利波特九型人格易怒症咨询师绿帽聊天依赖型人格障碍爱情挽回偏执型人格心理治疗师性取向自愈能力自卑智商测试控制情绪社会心理学无性婚姻情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