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妻案频发的背后,我们如何保护自己?
先来看几张人物照片。
第一张图
第二张图
第三张图
从照片中,你对他们的第一印象如何?觉得他们为人怎么样?
我反正觉得他们帅帅的,整洁的仪容背后,一定包含着不俗的修养。
再来看一下他们的真实身份。
第一张图片中的男子叫朱晓东,2016年十月,杀死妻子,藏尸冰柜,制造了震惊世人的“冰柜藏尸案”,之后还若无其事的和其他女性在全国各地游玩。
第二个人叫张轶凡,照片还打着马赛克,这是因为目前他还是嫌疑人,没有宣判。
他今年为妻子购买了3000万的保险,苦心积虑骗妻子去泰国旅游,并涉嫌在今年12月份,伪造现场,在泰国杀妻骗保。
第三张图片中的男子叫泰德·邦迪(Ted Bundy),是美国一个活跃于1973年至1978年的连环杀手。他仪表堂堂,有光鲜的身份背景,被捕后人们根本不敢相信他是杀人犯。
他亲口承认自己犯下了超过30起谋杀,不过真正的被害人数量仍属未知,据估计为35人。通常,邦迪会棒击受害人,而后再将其勒死。他还曾有过强奸与恋尸行为。
这个人,被写进了厚厚的《变态心理学》作为案例。
泰德邦迪是反社会人格的人最极端的例子。
他已经不满足于在夫妻关系中去控制自己的妻子并杀害她,他直接在大街上寻找猎物,利用自己的英俊长相和不俗谈吐引诱受害人坐进他的车里,并伺机杀害。
你看完什么感受?我反正觉得背心一阵阵发麻。都说相由心生,这些人长得仪表堂堂,根本不像是一个杀人恶魔,为什么会做出这么残忍的事情?
这背后的关键,在于这些人都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定义,具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没有同理心,以侵犯他人基本权利为乐,为满足私欲不择手段,撒谎成性。
他们行为冲动,不考虑后果,追求刺激,无法忍受日常事务的单调乏味,以及坚持婚姻和工作中日复一日的责任,往往移情别恋,或辞退工作。
他们的智商没有问题,很多人还拥有高智商。但他们没有情感,坐牢等惩罚措施对他们没有威慑,他们善于操控人,极具欺骗性,是最危险的人。
而根据美国2008年一项调查研究(Lenzenweger,2008),人群中多达4.1%的人都曾被诊断为反社会人格障碍。
这意味着,每25个人中间就有一个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一个潜在的罪犯。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危险性这么高,有没有办法把他们辨认出来呢?
我们先来找一找前面三个案例中的共同点。
1、帅
在现代,如果你问一个人帅能不能当饭吃,答案是“能”。
看看整形美容医院铺天盖地的广告就知道了,“以貌取人”从一个带有负面评价的词语,转变成了一个普适的规则。
只要一个人帅,那就是政治正确,背后代表着体贴、有责任感、事业心强。
这些莫名其妙的推断,心理学上叫做“晕轮效应”,简单说,就是一好遮百丑。
这也是为什么,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接受马云爸爸有钱这个事实。
当然,不是所有的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都帅。帅这个特质的出现,也是有几率的。
但这好像没法解释“相由心生”这句话。一个人的邪恶,不是可以写到脸上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警察叔叔鉴别坏人就太简单了。把所有丑人抓起来就行了,保证不会错。
这句话本身和“以貌取人”一样,都是不对的。
如果硬要按照“相由心生”这句话的逻辑往下说,我也可以给你一个解释。
有些反社会人格的人之所以帅,是因为他们感觉不到内疚,内心没有冲突。
一个正常的人,做了错事,会后悔,害怕,担心,内疚,坐立不安,这些情绪导致眉心紧锁,脸扭曲成一团,长期以往,就变丑了。
而反社会人格的人,最重要的特质就是没有情感,也无法体会情感。
后悔害怕内疚这些情感元素,在他们身上是出现不了的,自然反应不到脸上。
他们给人的印象就是话不多,冷漠,酷酷的。而这,也正是吸引受害者的特质,三个案例中都有表现。
2、没有稳定工作
朱晓东从职校毕业后,辗转于一些商场做销售,都没干多长时间,结婚前已经离职很久了。
张轶凡婚前在银行工作,婚后不久就办理了辞职,伪装成自己还在工作的样子,每天上班先送小洁,晚上下班再接回家,所有人都不知道辞职的事。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追求刺激,无法忍受工作的单调乏味,这是他们频繁更换工作的原因。
工作,只是他们用来找钱的一个迫不得己的选择。一旦从精神上控制住一个女性,可以负担他们的生活,他们会马上抛弃工作。
泰德邦迪一开始在一个杂货店打工,后来又干过汽车乘务员。但这些工作没有带给他亮丽的背景。他开始凭借着高智商,进入政界,参与“短期”竞选活动。
“短期”两个字说明一切。
3、频繁出轨
朱晓东和杨俪萍2016年5月举办婚宴,6月朱晓东出轨就被发现,为表决心,写下保证书。
这像保证书吗?这更像是绝命书。
没多久,8月1日,朱晓东假装未婚,与小路(化名)确认恋爱关系。
从杀妻后到被发现的106天里,朱晓东以妻子的名义盗刷骗贷二十余万,用妻子的证件与多名女子开房, 期间又与异性飞往韩国旅行。
这,果然很反社会,你根本看不到人性。
张轶凡在泰国杀妻后,小洁家人调取了张轶凡的消费记录,发现张轶凡曾多次给网络女主播打赏,每月都有好几万;查出其在塘沽及福州有过开房记录;在福州化妆品专柜购买高档化妆品,出轨经历妥妥的。
而他之所以要杀妻骗保,就是因为没有工作之后,处于坐吃山空的状态,打赏,购买奢侈品需要大量金钱。
如果很顺利地制造溺亡现场,得到保险赔付,那他就可以如愿过他自己安排的生活了。
万幸的是,这个人渣已被警方绳之以法。
4、欺骗&控制
欺骗是手段,控制是目的。
反社会人格的人漠视规则,漠视生命,漠视惩罚,为达到刺激享乐的目的可以无止境的撒谎。
他们也没有悔恨之心,没有信用,根本不会信守承诺。
他们伪装自己的身份,工作,社交圈,用欺骗赢取目标女性的初步信任。
他们和对方发展成情侣或夫妻关系,并不是因为爱,仅仅是利用婚姻对女性的束缚,把婚姻作为控制女性的一种手段。
而他们自己,并不会受到婚姻的约束。
之所以把欺骗和控制放到一起写,是因为这两点是反社会人格危害他人的主要手段。
杨俪萍的表姐称,2012年,杨俪萍在商场买东西,朱晓东突然上前搭讪,他们就此认识。
搭讪之后,两人处于暧昧阶段,但朱晓东突然消失了一段时间。再次出现时,朱晓东向杨俪萍展开了追求。
朱晓东向杨俪萍解释,之所以消失是因为自己长了肿瘤,于是辞去工作,断了一切关系,独自到西藏。
后来发现脑袋不疼了,复查发现已经病愈,就鼓起勇气回来追求她。
这一段漏洞百出的谎言,杨俪萍就那么相信了。
或许她觉得,爱一个人,就应该全然的相信他。这一个善良的姑娘,却不知道有一个恶魔,正在利用她的善良。
在杨俪萍去世后,网友挖出朱晓东前往西藏的行踪。
他带着当时的女朋友私奔到西藏,中途不知什么原因,还曾打算双双自杀。后来,因女方家里强烈反对这段感情,他们才被迫分手。
我一贯坚持,婚姻自由,父母不应该干涉子女婚姻。但这个女孩子的父母,反对的真是太对了。他们凭借自己的直觉,挽救了自己女儿的命。
婚后,朱晓东开始限制杨俪萍正常的社交,第一步就是删除杨俪萍微信。
“前几天微信删了,找我就短信或者电话,也不知微博活着的人有多少,女性随时OK,男性有被删除的危险,在未来的48小时,微博也要战败了,开始陆续删人,这不是演戏,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2015年2月,杨俪萍突然发了这条微博。
之后,以到香港发展为借口,胁迫杨俪萍辞去了学校里的工作,进一步控制杨俪萍的生活。
再然后的事情就都知道了,朱晓东掐死了杨俪萍,盗刷她的信用卡,在杨俪萍的微信朋友圈伪造消息,隐藏死讯106天。
另一个恶魔,张轶凡也有类似表现。
小洁家人形容,张轶凡性格内向,除了有点邋遢,其它各方面都让人满意。
他在小洁家人面前表现的特别好。
小洁怀孕期间,张轶凡时常会端着水杯跟在小洁身后说“洁,喝点水吧。”这一幕场景,曾经羡煞了许多在场的人,大家都知道张轶凡疼小洁。
张轶凡2017年1月就已从银行辞职,但这些,张轶凡从来没说过。他仍然装作在正常上下班,每天上班先送小洁,晚上下班再接小洁回家。
这一切现在来看,都是表演。
表姐讲,小洁和张轶凡住在一起,对于张轶凡的异常,她肯定有所察觉。但她被张轶凡用种种手段控制,从来没有对家里人讲过实情。
当从欺骗发展到控制,反社会人格的危险性就大大增加了。
因为极端的控制,就是夺取对方的生命。一个死去的人,才是永远不会反抗的人。
我们可能没有办法祈求老天,让我们一辈子都碰不上反社会人格的人。
每25个人中就有一个反社会人格,碰上他们的几率,是相当大的。
那么,我们怎么鉴别和应对这样的人呢?
哈佛大学心理学者玛莎•斯托特博士,在《小心,无良是一种病》这本书里,提出了对付生活中的反社会人格者的13条规则。
我列举几条重要的。1. 最高法则——我们必须承认有些人就是没有良心。而且他们可能长得就跟我们一样。
2. 听从你的直觉。
3. 事不过三。考虑跟一个人建立新关系的时候,拿“事不过三”原则检验这个人的主张、承诺和他所负的责任。千万不要把你的钱、你的饭碗、你的秘密或是你的感情送给一个“事会过三”的人。你那些珍贵的礼物会白白浪费掉的。
8.保护自己不受伤的最好办法就是避开反社会人格者,拒绝跟他们接触或是沟通。
9.质疑自己的妇人之仁。我们通常会发现,就算是在有人激怒我们、一再地欺骗我们或是暗中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还是会习惯性地表现出客气有礼的态度。反社会人格者就是利用了我们的这一点而获益良多。遇到这种人,不要害怕对人不客气。
10.不要尝试弥补已经无法弥补的事情。反社会人格者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你的错,并不是你造成的,因此替他们赎罪或是矫正他们不是你的使命。你的使命是过好自己的日子。
11.千万不要出于同情或是其他理由,而同意帮反社会人格者隐瞒他的真实性格。“请不要说出去”是窃贼、虐待儿童的人以及反社会人格者最爱用的一招,说的人通常不是咬牙切齿就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别被这些话迷惑。你应该警告其他人,而不是替反社会人格者保密。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第3条和第8条。
第3条,事不过三的意思是,不要和一个经常欺骗你的人交朋友。
反社会人格的人依靠欺骗行事,欺骗是他们惯常的行为模式,因为这是一种短期付出最少,收获最大,性价比最高的人际交往模式。
对于普通人来说,骗局破裂后可能导致名誉受损,或一段重要关系的终结,这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而反社会人格的人不一样。这些可能的后果对他们完全没影响,他们没有名誉的概念,也不在乎失去一段关系。
这一段关系终结,就换一个猎物,重新开始一段剥削的关系。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学到的经验就是:“远离撒谎成性者”。
当然,经常撒谎的人不一定都是反社会人格的人。但这不重要。只要他经常撒谎,就不值得结交。
第8条告诉我们,应对反社会人格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
是的,远离。
反社会人格的人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他们认为其他人有错,这个社会有错,他们自己是完美无瑕的。
你拯救不了他,你改变不了他,你也帮不了他。
别说普通人了,许多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对于通过心理疗法治疗他们也不抱希望。(Kraus & Reynolds,2001)
你跟他在一起,只会被他剥削,利用,甚至被伤害。
而你是一个好人嘛,你又不能主动伤害他,所以你只能远离他。
朱晓东的前女友家人就做的很不错。和他断绝了关系,远离了他,避免了自己遭受不幸。
最后想说一点,反社会人格是一种人格障碍,并不是一种精神病。
他们认知清晰,智力正常,做事有计划有预谋,所以他们更具危险性。
他们被捕后不会像精神病患者一样免于刑事处罚,依然要遭受法律的审判。这或许是我们稍感慰藉的地方。
作者简介:星辰西米露,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一个被心理学耽误的段子手。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214249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5874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6150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573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24757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