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果你是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并且总是在苦苦挣扎,不想拖延但最后还是拖延,那么强烈推荐你《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书的作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都是美国资深心理咨询师,从1979年就开始致力于攻克人类通病—拖延症。
在这里,他们将从心理的角度描述、解释、克服拖延。接下来我将分享3个值得一读的点。
1、拖延现象
作者在多年和拖延者打交道的经历中,发现拖延者的行为几乎有一套标准的运行模式。首先,因为上一次拖延的惨痛教训,当刚接到一个任务的时候,拖延者往往会信心满满,想着自己这次一定会提前开始准备。但Ta们只是停留于想一想,并没有做出任何的目标和计划。
当一段时间过后,发现这一次的情况和以前并没有多大差别,已经没有机会提前好好准备了,开始慢慢变得焦虑,总觉得自己应该开始做点什么。但是发现离最后期限还远着,时间又过去了,还是什么都没有做。
焦虑开始不断增加,平日里无论做什么,都有可能突然想到这件拖着的事情。吃饭的时候可能会突然想到,刚睡醒也会突然想到,但还是不想动。并开始做其他任何平常懒得做的事,开始整理书桌、清理房间,甚至是去看本来一点都不感兴趣的综艺。但就是不做拖着的这件事,并且在心中不断安慰自己,还有时间。
当最后时间已经完全不够用的时候,整个人开始陷入绝望,想起之前一直拖着不做的时候,就不断地自责为什么不能早早开始,开始否定自己,“我这个人就是有毛病”,最后进行到底做还是不做的选择。要么通宵加班,火急火燎的完成;要么干脆直接放弃算了。
最后对于那个任务,无论是被放弃了还是被完成了,拖延者通常会如释重负和筋疲力竭。虽然历经磨难,但毕竟已经过去了,Ta们再也不想被拖延折磨,毅然决然地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拖延,下一次一定要早早开始。但直到下一个任务出现,Ta们又陷入了这个循环。
作者将其称为“拖延怪圈”。拖延者身处其中,日复一日,圈复一圈,没有尽头。想要跑出去,但又总是被抓回来。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拖延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利的外在后果:拖延者很难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一项任务,因此很有可能丧失一些重要的机会。
但其实还有一个同样严重的内在后果:在这个拖延怪圈循环往复的时候,拖延者一直处在一种极度负性的情绪之中,包括恼怒、焦虑、后悔以及强烈的自我谴责。长期以往,整个人不仅做事拖拖拉拉,可能对人、对这个世界也会变得更加消极,整个人越拖越丧。
2、拖延根源
作者认为,如果我们没有理解自己为什么拖延,我们就很难克服它。作者觉得拖延的原因有很多,在这里主要向大家介绍害怕失败。可能我们大家觉得有点奇怪,害怕失败的人不应该会早早开始准备吗?怎么会拖延呢?而作者这里提到的害怕失败,并不是单纯地害怕失败的结果,而是害怕失败后个人形象受损。
作者在书中也举了他本人的例子,他在刚毕业的时候选择在网上开创博客,但是花了四年的时间才有几百个关注,那时候他会觉得备受打击,觉得自己本应该用这些时间去干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他长时间处在懊悔的状态之中。
但是他现在觉得,如果不是四年的博客时光,他也很有可能无法完成一系列这些书籍的写作,也没有那么多的素材给他提供灵感。所以不要急于否定我们过去的选择,认为我们本不应该做什么,说不定在未来这段经历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在一部分拖延者的内心会存在这样一个等式——“价值=能力=表现”。Ta们内心会想:如果Ta们早早就开始准备,但最终还是失败的话,就说明Ta们能力不行,能力不行就说明Ta们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如果Ta们选择拖延的话,如果失败了,Ta们就可以这样安慰自己:“我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我能力的问题,是因为我的时间太少了”。那如果Ta们最后背水一战成功了,Ta们就可以开心很久,因为这是对Ta们能力的最好证明。
即使时间不充分,Ta们也表现得这么棒,所以通过拖延的方法,Ta们可以永远给自己的个人形象和价值感留下一条后路,永远都可以将失败的原因甩给时间和拖延,反正不可能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这样子的拖延除了有上面说的外在和内在的危害之外,还有可能使拖延的人止步不前。因为Ta们畏畏缩缩,永远不敢拿出自己全部的实力,不能直面自己的真实实力,也就没有办法调整或提高。
同时,我们在这个情绪当中也会忽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下次可能还会这样。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那停顿的30秒回想一下,我们当时是为了什么拿起手机。可能是因为太累了,想休息一下;可能是因为要回消息。发生的“问题”可能是为了解决另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休息好了,回完信息了,这也可能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尝试原谅没有时时刻刻做到“应该”的自己,也许可以更好的投入接下来的问题。
除了害怕失败之外,我们拖延的原因可能还包括缺乏时间概念。总是过于乐观地估计自己的效率和剩余的时间,顾虑太多、不够自信,总是想要看看别人做成之后的效果以及各种其他心理原因。大家可以从书中详细了解。
3、向拖延宣战
作者在向我们介绍了拖延的原因之后,也分享了一些克服拖延的实用技巧。首先是专门针对那些“害怕失败”的拖延者,作者认为关键在于摆正心态。如果我们一直畏畏缩缩,不拿出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件事情,虽然可以躲在“如果时间足够,我一定可以做到完美”的保护罩里,但我们也无法成长。我们应该尝试认识到,完成一项任务的意义并不单纯只是为了证明我们有多优秀,同时也是给我们一个学习提升的机会,为我们今后的成功做下铺垫。
其次是针对更加普遍的拖延者,其中的方法对我们大多数拖延患者都有所帮助。想要摆脱拖延怪圈,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制定目标和计划。制定的目标一定要是一个可操作的目标,而不是那种模棱两可的目标。比如说,不是“我要停止拖延”,而是“我今天晚上收拾桌子”。并且当我们面对一个大任务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将其分解为多个步骤和小目标,然后再一个个完成。
当我们制定完目标,到了实施环节的时候,作者和我们分享了以下的一些小技巧:首先当我们制定完目标计划之后,只管开始做,千万不要想一次性做完整件事情。尽量不要畅想自己今天把所有事情做完之后,就可以去休息,去放假了。因为休息的念头一旦出现,作者认为,我们很有可能又会欺骗自己。
现在先休息,等一会再开始,时间还是来得及,然后我们就又开始拖延。我们可以想一想,我现在可以开始的第一步是什么?从一个小步骤中进入学习工作的状态,作者还推荐我们在真正开始前,可以尝试做一点小小的运动,通过运动启动我们的工作状态。例如站起来拉伸一下、做做操等,适当运动可以让我们的大脑更快启动,在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中会保持更高的专注度。
而当我们觉得实在不想做,想停下来甚至放弃的时候,作者推荐我们强制让自己坚持15分钟。大部分人都可以对大部分事情忍受15分钟。一方面,我们特别有可能在这15分钟渐入佳境,忘记了之前想要停下的原因和念头,又重新回到了学习工作的状态。另一方面,即使15分钟后,我们还是想要休息,我们也在这15分钟内,做了一部分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当我们因为抵触等心理,想要停下手中工作的时候,我们可以让自己多坚持15分钟。并问一问自己:“在接下来的15分钟里,我可以完成这项任务中哪个小部分呢?”
那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最后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写下你想要开始做的事,欢迎日后回来分享你的进展。希望大家都能摆正心态,拒绝拖延,想做就做,做就做到。我们下期见。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68685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313158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32455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298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12338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