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禁止师生恋,痴迷禁忌之恋的孩子们都怎么了
作者:非也 2021-05-14 16:30:40 婚恋心理

最近,教育部发布了一则《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中小学禁止师生恋,痴迷禁忌之恋的孩子们都怎么了

其中有一条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小学要制止教职工与学生发生恋爱关系。

中小学禁止师生恋,痴迷禁忌之恋的孩子们都怎么了

第一感觉很诧异,毕竟印象中,老师与中小学生谈恋爱的概率很小。

仔细看才发现,恋爱是“性骚扰或性侵”隐晦的说法。

考虑到这些年学生被老师性侵案时有发生,这么规定的确很有必要。

可是,再细想一下总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

正如大多数网友说的那样,这不是谈恋爱,而是犯罪。若为人师者连这条线都守不住,祖国的花朵该由谁来守护?

不过,也有一少部分人认为,这是在干涉恋爱自由。法国总统就娶了自己的中学老师,不是过得挺幸福的吗?

在我看来,禁令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现实很可能并不会如预期那般发展。

01、禁止有用吗?

“中小学要制止教职工与学生发生恋爱关系”的潜台词是“发现教职工与学生谈恋爱的时候,相关监督者,比如学校领导、家长,要立即制止”。

客观地说,恋爱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制止没有道理,也没有用;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恋爱或者性行为有极大的私密性,若是刻意隐藏,别人是很难发现的。一旦被发现,往往意味着有些伤害已经造成。

之前爆出的一些老师与学生“谈恋爱”新闻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禁止早恋的规定就是先例,可是当我询问他们“你们会因为禁止早恋而不谈恋爱吗”,他们直接回以一连串“哈哈哈哈……”

中小学禁止师生恋,痴迷禁忌之恋的孩子们都怎么了

都说爱情就像龙卷风,来了根本挡不住,青少年的感情更是如此。

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现在的青少年,普遍成熟得比较早,又很容易被各种“偶像剧”洗脑,在强烈的好奇心和原始冲动的驱使下,绝大多数人或多或少想亲自体验一下。

中小学禁止师生恋,痴迷禁忌之恋的孩子们都怎么了

可是,恋爱和性骚扰或性侵根本是两回事,性骚扰或性侵是不可被原谅的违法行为,不该避重就轻。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制止违法行为,因为这实在没什么可讨论的。

关键在于,这样做真的能够“保护”到学生吗?

正如要保护未成年人不被性侵,事后严厉惩罚性侵者不过是亡羊补牢罢了。尽早告诉孩子何为性侵,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做,才能防范于未然。

否则,很可能只会催生更多错把“猥亵”当“爱情”的“房思琪”来。

02、青春期的恋爱特点

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是心理社会的延缓期。

在此期间最重要的任务是形成自我同一性,具体表现在逐渐形成更为清晰的自我认知、性别认同。

比如,开始思考自己以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性取向是什么等。

中小学禁止师生恋,痴迷禁忌之恋的孩子们都怎么了

而发展自我同一性往往必然伴随着孤独感的产生,因为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渐渐学会自己做决定。

这个时候,他们会迫切需要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来缓解自己的孤独感,所以青春期的爱情往往有4个明显的特点:

理想化:通过“被爱”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成熟的、值得被爱。所以那些成绩很好或很酷的学生往往最受欢迎,因为他们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样子,本质是一种理想化投射。

游戏性:对青春期孩子而言,谈恋爱和游戏、外出旅游的性质差不多,只是一种调节情绪的方式,对男孩而言更是如此。他们几乎不会将恋爱与婚姻联系起来。

情绪性:相对于成年人更为实际的恋爱需求,他们最在乎的是关心和陪伴,所以能够玩到一块或学到一块至关重要。

探索性:青春期的爱情是我们学习如何跟异性相处的开始,它会引起明显的内心变化,是一种成长仪式。同时,也需要通过与父母之外的异性建立关系来证明自己的独立性。

这些正常的发展诉求,若是不能以温和的方式表现出来,就很容易表现为“青春期叛逆”。

但是,它不一定发生在同学之间,也很容易出于魅力崇拜而爱上成年人,比如老师、前辈、明星等。而且这种经验不对等的爱,对少女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在这样的关系里,少女情窦初开,而“哥哥”已经千帆过尽、心性成熟,他知道怎样不动声色地左右少女的心思。

比如,曾经轰动一时的爷孙恋,17岁的林靖恩爱上了57岁的李坤城。

中小学禁止师生恋,痴迷禁忌之恋的孩子们都怎么了

是爱情吗?真的很难定义,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

03、如何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恋爱观?

每一条禁令后面都是爱和保护,然而对被保护者而言,它是城墙,却不是贴身盔甲。

关键时刻还是需要学生自己有能力分辨伤害行为和健康关系,有力量保护自己,所以做好性教育和恋爱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小学禁止师生恋,痴迷禁忌之恋的孩子们都怎么了

该注意些什么呢?

1、接纳,而不是否认

同学(师生)之间相处久了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要帮助孩子准确辨认是单纯的喜欢,还是爱情、性冲动。

喜欢是在一起感觉很开心,但是不掺杂性欲。

爱情一定有性冲动的成分,包括接吻、拉手、性爱,还有承诺。

性冲动,纯粹的、强烈的生理冲动,心理层面的链接不是很深。

性冲动或爱情一般是要在出现第二性征之后才会出现,也就是青春期。

小学生受了电视的影响,也可能产生类似的想法,但是相对来说,他们的内心是懵懂的。中学生恋爱一般是出于好奇,很少会持续很久。高中阶段的恋爱观会比较成熟,接近成年人。

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当孩子内心懵懵懂懂有了这些意识的时候,不应该忙着指责,而应该坦然接受。

其实,他们内心比我们更惶恐。

这个时候,若是家长或老师一味否认或打压,反而会激发出他们强烈的反叛意识。

此外,还会导致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敢找你商量,而是自己试错。

2、积极引导

积极引导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发现孩子的恋爱观不太正确的时候,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比如,告诉他们该怎么处理矛盾?什么样的关系才是健康的?

二是帮助孩子转化恋爱关系中的积极因素。

年少的爱情,往往始于纯粹的互相欣赏,远不如成年人恋爱关系那样复杂。

这些年其实出了很多学霸情侣。无数事实证明谈恋爱并不一定会影响学习,相反良好的亲密关系不仅能够促进人的心理发展,还能够激发出人的创造力和斗志。

作为家长或老师,能够做的以及需要做的就是在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

3、明确底线

底线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感情上的,二是生理上的。

青春期的孩子在谈恋爱的时候容易不自觉地陷入讨好模式中,会为了赢得对方的喜欢而不自觉地做出一些自我贬损或者自我伤害的行为。

而且他们很容易因为对方的拒绝或者是若即若离的态度而陷入自我怀疑、自我贬低的负性状态中。毕竟处理亲密关系,对久经情场的成年人来说,尚且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何况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呢?

生理底线,主要是指性行为安全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会有本能的性冲动,加之社交媒体的影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很可能会做出一些试探性性行为。

研究表明,适当的科普是避免不健康性行为最好的方式。

比如,当孩子问到相关问题的时候,开诚布公地告诉他们真相,不用太过于详细,只要让他们清楚应该注意些什么就行。

总而言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下意识地想要通过制定一些约束来引导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遗憾的是,缺乏足够的理解、不尊重发展规律的约束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中小学禁止师生恋,痴迷禁忌之恋的孩子们都怎么了

所以,如果我们真的希望青少年们能够拥有健康的恋爱观,以免被居心叵测的成年人引诱,更好的选择是客观地告诉他们爱情以及性爱究竟是怎么回事,同时坚定地告诉他们:

无论发生什么,老师或爸爸妈妈都会坚定地站在你们身旁给予指导和支持。

在社会层面,在中小学中开设有关爱情或者性爱的课程,也是势在必行。

因为如果他们不能够从正规的渠道得到应有的指导和帮助,就只能疯狂试错了。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禁令当中磕磕碰碰一路成长起来的。

回过头去看,是否发现曾因为太懵懂走过太多弯路,吃过太多苦?

既然如此,又何以忍心看着自己的下一代重蹈覆辙呢?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叛逆期心理测评无性婚姻智力九型人格心理咨询师绿帽情结心理咨询女人心理依赖型人格回避型人格障碍霍格沃茨焦虑正念聊天治疗师爱情挽回桃花运产后抑郁恐惧症自愈能力恋母情结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亲子关系心理效应职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