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成都49中高二学生林某某在学校发生高坠,不幸离世。
家人是从警方口里得知救护车8点半到学校时儿子已经停止了心跳,甚至没有去医院直接就拉去了殡仪馆。其母亲还表示,10日去看了监控,唯独事发那一段没有监控。
网传信息显示,坠亡学生占用了化学老师孩子的出国名额。对此,49中工作人员表示,网传信息都不是真的,学校会继续发声,积极配合处理。
现在事情出现了反转,不清楚是真的自杀坠楼,还是另有隐情。先不讨论孩子是不是不堪重负跳楼自杀,我们也能发现:近些年来,选择自杀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以下是2021年来引发热议的自杀事件:
1月5日,武汉大学一名博士后跳楼,疑因科研压力,堂弟:30多年,他没有做到和自己和解。
3月12日,因《我的滑板鞋》中“摩擦摩擦,在光滑的地上摩擦”等魔性歌词爆火的歌手庞麦郎,被诊断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且多次有自杀倾向,年初被强制送进精神病院。
5月6日,三亚红衣女子在25楼阳台上跳舞,随后从高楼坠落,警方通报称房内留有遗书。
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提醒我们:自杀问题由来已久。
由于很难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类似的事件也会因为这些没有被处理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
掌握一点基础知识,学会一点基础技术,一个普通人,也有机会向身处悬崖边的亲友伸出援手,努力将他拉上来。
心理疾病,是人们无法控制;但自杀,却是可以预防的。
自杀现象有多普遍?
一、流行病学特征
已经过世的人,生前发布的微博,被称为“微博树洞”。
它们留存在网络上,被很多网友用来留言,大多为负面情绪,甚至自杀、约死……
今天,微博上最大的“树洞”留言已超160万,并以每天2000条新留言的速度激增。
这意味着每天有500-600人在此微博下表达了绝望,大部分有自杀倾向。
在中国,每年自杀平均数是28万人,每天有接近700人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自杀未遂有6000多人。
调查结果显示:
170 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而出现长期且严重的心理创伤。一个人自杀会对周围至少 6 个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而且还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2014 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自杀是造成青少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交通事故和艾滋病。
二、关于自杀现象
情绪性自杀
由爆发性的情绪所引起,由委屈、悔恨、内疚、羞愧、激愤、烦躁或赌气等情绪状态所引起的自杀。这种自杀具有冲动性和突发性,很难事前预料到,也很难进行及时干预。
理智性自杀
经过自身长期的消极评价或体验,进行了充分的判断和推理以后,逐渐地萌发自杀意向(觉得活着没啥意义),并且有目的地选择自杀时间和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自残和自杀有一些相同的原因,但自残并不一定是自杀的征兆。比如:
逃避难以承受的痛苦。
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缓解紧张、焦躁的情绪。
寻求他人的帮助。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自杀?
一、生物因素
1、有自杀家族史、有药物或酒精滥用史、有慢性疾病或残疾。
2、有抑郁、躁郁、精神分裂、睡眠障碍等精神障碍。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抑郁症患者是近年学界公认的“高危人群”。
二、心理因素
1、长期的消极情绪
焦虑、抑郁、绝望、愤怒、内疚、悲伤等消极情绪会对人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2、性格特质
冷漠、退缩、易怒、冲动、好斗等性格特质影响人的行为倾向;对寻求帮助有强烈的耻辱感,也容易让人不愿寻求他人帮助。
3、原生家庭
父母的角色缺位或教育方式错误,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童年有被虐待和被性侵的经历,会增加人的创伤体验和自杀风险。
三、社会因素
1、负性生活事件
最近经历了失恋、失业、失去住房、家庭矛盾、丧亲、霸凌等压力源。
2、人际关系不良
独居,故意疏远或与他人失去联系,缺乏社会支持。
3、社交媒体传播
网络上出现大量自杀新闻、邪教传播极端思想和“蓝鲸游戏”误导性自杀游戏等,容易造成心智不成熟的人效仿这种行为。
如何进行自杀危机干预?
自杀倾向绝不是“蹭”一下跑出来的,而是有个一般流程:
自杀想法——自杀威胁——自杀企图——完成自杀
需要注意的自杀警告信号:
直接威胁要自杀、“干脆死了算了”
专注于死亡问题、很难专注学业和工作
抑郁、悲伤和绝望
愤怒或寻求报复
攻击行为、冒险行为、暴力行为、叛逆
滥用酒精或药物
回避与他人交往、回避与家人和朋友的互动
没有生活目标、对过去感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
心境忽然改变、不注意个人形象
性格明显改变、丧失接受赞美或奖励的能力
把自己珍藏的东西作为礼品送人
近期生活中出现危机或受到情感创伤
身体征兆:失眠、无食欲、极度疲乏、体重明显下降、生理功能紊乱……
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不要对打算自杀的人说“生命多美好啊”、“想想你父母”之类的话。这种话说了,听到的人会觉得“你根本不理解我”,然后更加生无可恋。
如果身边的人情绪或行为反常了,可以留意一下,并告诉对方家人。
如果事情已经发生就是报警,拖住ta的时间,找110/120/119。
怎么挽救想自杀的人?
一、如何预防自杀现象?
自杀表面上是偶发事件,实际上存在一些相似的危险因素,可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开展对自杀人群的预防工作。
01
家庭应注重家庭关系和谐、家庭教育民主、家庭沟通融洽,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02
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团体辅导活动、定期筛查并提供专业有效的心理咨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03
社会应重视心理卫生工作,培养更多有爱心的精神医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者,提供便捷、合适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
二、怎么挽救自杀人群?
1、表示关心
坦率、开诚布公地谈论“孩子/朋友想自杀”这件事,就能清楚地向ta传递一个信号:你关心ta,并想要了解ta的心情和想法。
2、认真倾听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们经常会说“不要再对我说这些事了”、“我还小的时候就没有你那么矫情”、“你就是心理素质太差了”这样的话。
不要把这些话说给孩子听,要尝试说一些像“告诉我你的感觉”这类的话,然后认真听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3、经常联络
帮助他们与朋友保持联系,同时,作为亲友,也应该花更多时间与之相处,加强他们身边的支持系统。
大家可以一起看电视,或者各自做各自的事,但是“你在他身边”才是你真正想要告诉他们的。
4、表示共情
给他们更多的爱,告诉他们你对他的痛苦感同身受,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不管发生什么事,你都会支持他,陪伴在他身边。
5、未雨绸缪
假如一个他否认自己想自杀,而你却怀疑他话的真实性,那就相信你的直觉。
6、安全第一
收起周围的尖器器具,尽量不要让他们有“可乘之机”。如有需要,应尽快向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员求助。
三、如何打消自杀念头?
1、避免消极事件
确认那些令人绝望或产生自杀念头的事件,如离异的爱人,生活压力,酗酒。
2、照顾好自己
调节生活规律:平衡饮食,按时进食,保证充足的睡眠。
坚持运动:可以释放脑内啡,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3、积极参与活动
参与同伴聚会、志愿活动等户外活动,或有意义、有目标、有成就感的工作。
4、建立社交网络
多与乐观、积极的人相处,他们会使你感觉良好。更多地关心别人,保持友谊,还能帮助你保持积极的人生。
5、学会应对压力
以健康的方式控制压力,包括运动、冥想、放松训练等。
6、诉说你的烦恼
试着和你的家人,朋友,信任的人讨论你的烦恼。找一个愿意倾听、无条件支持你、不向你说教、不批评你、只告诉你要“振作起来”的人,谈谈你的想法:
如以上方法无济于事,请尽早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面对心理问题也不用着急,安肯心理有“青少年心理中心”、“人际情感中心、“睡眠困扰中心”三大中心帮助你快速解决心理问题。
参考资料
1、季建林、赵静波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
2、李献云、费立鹏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在大学学生中应用的
3、Hopelessness, defeat, and entrapment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Their association with suicidal behavior and severity of depression.
4、Testing Shneidman’s model of suicidality in incarcerated offenders and in undergraduates.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19343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7884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028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9036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91204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