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需要药物治疗,为何又惧怕药物治疗?
作者:周婷 2021-03-16 17:18:16 心理健康

在10余年的心理精神科临床经历中,抑郁症是我最常接诊的疾病,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不良的生活经历会出现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包括家庭成长环境不良、遭受虐待、不良生活事件刺激、遭遇重大创伤性事件等。

这个时候,来就诊的患者或家属把心理治疗当做了“救命稻草”,当我提出药物治疗的建议时,患者或家属一般会有以下质疑:

“医生,我是因为丈夫出轨才抑郁的,我吃药就能让我丈夫不出轨了吗?”

“医生,心病还需心药医,药物治标不治本呀......”

“医生,药物治疗副作用太大了.......”

抑郁症需要药物治疗,为何又惧怕药物治疗?

抑郁症只需要进行心理治疗,不需要使用化学药物治疗,这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对抑郁症治疗的认知。

然而,一系列的科学证据表明,抑郁症也是一种具有异常生物学改变的疾病。

抑郁症需要药物治疗,为何又惧怕药物治疗?

表现在:

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会发生一系列异常改变,比如海马体萎缩;抑郁症患者大脑神经递质水平会发生异常改变,比如5-羟色胺浓度降低;抑郁症患者大脑会发生炎性改变,炎性因子水平会比正常人升高;抑郁症患者胃肠道微生物菌群会发生异常改变等等......

可以说,抑郁症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疾病。

选用何种治疗方式,取决于抑郁症病情的严重程度。

在抑郁症起病早期,病情较轻时,大脑能保持较好的分析和辨别能力,也具备一定的醒悟能力和执行能力,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能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增强对于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保持正常工作和生活节奏,降低复发风险。

而当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多次时,大脑的认知能力会受损,注意力难以集中,大脑反应迟钝,言语沟通能力下降,不具备心理治疗的基础,需要先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将病情稳定后再联合心理干预。

如同外伤骨折,必须是要在前期手术治疗骨折愈合情况良好,肢体具备康复训练的条件后,才能开展康复训练、恢复运动功能。

抑郁症需要药物治疗,为何又惧怕药物治疗?

大部分国家的抑郁症治疗指南均认为,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首选心理治疗,其中认知行为治疗被认为是有循证依据的心理治疗方式。

但对于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比如出现幻觉、妄想,或是伴有自伤、自杀想法或行为,不能维持正常工作、学习、生活时,各个指南都推荐首选药物治疗,以快速、有效减轻抑郁症状,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以结合心理治疗。

可以说,药物治疗在中度及以上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医生建议需要药物治疗时,如何克服对药物治疗的恐惧,正确合理的看待药物治疗,对于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和疗效是很重要的。

01

首先,偏颇的信息获取是普通人药物恐惧的首要原因。就像现在问世的新冠疫苗,一方面举世期待新冠疫苗上市接种以终结此次疫情,另一方面稍有些问题发生时,更容易被大肆宣扬——接种后晕倒的忽视、注射5天后去世的91岁的老人等。

这些极端情况在各种媒体和自媒体大肆宣传下人尽皆知,引发不明真相的人群对其恐惧,似乎让人无法不去怀疑其安全性。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抗抑郁药使用过程中也经常出现。某些夸大的宣传、个人化的用药体验在人群中散布,于是这些错误的信息导致不少明明需要用药的个体拒绝用药或中断治疗,让本该可以生活得更好、更容易得到缓解的情况一再迁延。

更有些时候,一些对药物的体验来自于病人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有用的、没用的、好的、坏的,不少人会在一片周围人的感想或牢骚中犹犹豫豫的停药。

抑郁症需要药物治疗,为何又惧怕药物治疗?

而一些科学、靠谱的科普知识往往被淹没在这些歪曲信息中。

当不知道去哪里找到靠谱的信息时,可以尝试关注当地或者国内权威心理卫生机构在各个平台发布的信息,一般来说,每个省、市都会有公立的精神卫生中心或精神专科医院,国内也有很多比较权威的心理卫生机构,比如北大六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等,通常这些医疗机构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其他网络途径发布科普文章,以这些机构为载体发布的信息更客观、可靠,更具参考价值。

02

其次,拒绝用药还有一个很根本的原因是整个精神科的就医体验不算好。

精神疾病诊断缺乏像身体疾病的检验、检查结果的客观依据,医生们在接诊时往往又没有太多时间听病人详细描述,因此不少患者抱怨医生就是简单问几个问题或者评了几个量表就给自己下了诊断、开了药,前后就是几分钟的事情,所以他们认为疾病的诊治潦草、仓促,自然会怀疑诊断的准确性、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精神科的发展和医疗资源的配备相对其他学科是落后不少的,如何找到与自己匹配的医生其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能找到有足够长面诊时间的医疗资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抑郁症需要药物治疗,为何又惧怕药物治疗?

在医院面诊,医生虽然接诊时间仓促,但医生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和了解必要的信息后,一般都能判断出病情的整体情况,给出诊断方向和治疗建议。

面诊是评估病情、明确诊断必不可少的一步,虽然只是短暂的接触,但可以让医生从直观上有了一定的临床印象,因此,只要是精神科医生面诊后给予的诊断和建议都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但得益于网络科技的发展,线上咨询和问诊也日益成为线下医疗资源不足的补充,一些平时在线下难以挂上号面诊的口碑好的医生,可能会提供线上咨询服务,如果面诊后对于病情、诊断和治疗仍有疑惑,可以提供面诊的病历、检查结果进一步选择线上咨询,再综合这些建议做出合理判断。

03

第三,拿到药物之后,一般会迫不及待打开药盒拿出药物说明书开始逐字逐句逐行仔细阅读,那些密密麻麻写满了正反两页纸的副作用,一些严重的后果还会被加黑框警告,普通人看了都会心里打鼓,本来就在抑郁症病情影响下出现诸多身体不适、悲观消极的抑郁症患者看到后自然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在开始药物治疗之前一定要了解药物副作用、合理看待药物副作用。

抑郁症需要药物治疗,为何又惧怕药物治疗?

与抑郁症带来的心理与躯体危害相比,服用抗抑郁药物明显是利大于弊的。大部分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都会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而减轻,开始服药后前1-2周副作用较明显。

由于抗抑郁药物的起效时间一般为2-4周,起效时间较长,故可能刚开始用药时患者会出现明显不适,而体会不到抗抑郁药物带来的正性治疗作用。

但只要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物疗效显现后副作用也会随之减轻。临床上存在许多处理抗抑郁药副作用的基本方法,例如逐渐增加药物剂量、睡前服药、饭后服药等等。

对于实在无法忍受的副作用,应该及时与医生沟通,医生将会减少剂量或改变药物种类。不要因为出现了副作用而擅自停药,一定要与医生沟通后共同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如果擅自停药将会导致抑郁症状复发或诱发“停药综合征”。

作为患者,如果存在对药物副作用的担忧,在用药之前可以与医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医生所开具药物的特点,了解药物产生副作用的原因,告知医生对治疗效果的期望。

抑郁症需要药物治疗,为何又惧怕药物治疗?

例如,对体重有要求,需要充足精力进行白日工作,或者不希望影响性功能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应当将自己的症状改善情况与出现的不适均反馈给医生,与医生共同讨论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人诉求与精神躯体特点,从小剂量起始,采用科学的用药方案,并在用药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反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与种类,在保证患者的药物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轻药物副作用。

总体来说,在患者与医生的良性互动之下,用科学的方法原则指导使用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患者是利大于弊的。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哈利波特绿帽情结安全感焦虑症冥想焦虑倾诉智商情商无性婚姻智力情绪管理女人心理自卑心理俄狄浦斯情结产后抑郁心理学洁癖心理咨询MBTI测试心理健康双向情感障碍PUA自闭症性取向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