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之前学习的焦点、叙事技术相比,“催眠”这个名字显得既大众又神秘。很多电影电视剧甚至动画片都对“催眠”进行了演绎,催眠师拿着一块怀表,在别人眼前晃一晃,就可以把对方催眠。这种“催眠”被运用到了很多领域,比如回忆罪犯容貌、骗取保险柜密码,套取机密信息甚至植入想法……
影视作品的演绎或许是夸张和艺术化的结果,但其中包括了人们对催眠技术的幻想和期待,也塑造了我对催眠的理解。所以当课堂上史老师问我们眼中的催眠是什么的时候,我感觉非常迷茫,脑海里闪过各种影像和名词,却说不清催眠到底应该是什么状态,又是一种怎样的技术。
随着课程上史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催眠神秘的面纱被逐渐揭开。首先,我知道了催眠并不是放松,而是一种注意力高度专注的聚焦体验。每天人都接受着各种感知觉信息的冲击,但认知神经资源是有限的,只有当我们能忽略掉一些现实世界的信息,才能真正的聚焦到心身问题和自己具有的能力。
催眠技术则是在这种高度聚焦的状态下,放大和利用来访者的个人资源解决来访者面临的难题。很多真人秀或者魔术会为了催眠而催眠,而在心理咨询中它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解决问题才是永恒的主题。
当史老师在课上提问“这个来访者适合使用催眠吗”的时候,我毫无悬念的回答错了。我本以为熟悉催眠状态、易感性强的人就适合催眠技术。但是在之后的课程中我理解到,是否进行催眠,更多的取决于来访者对催眠的期待,是否有适度的想象能力,以及他要解决的问题是否适合催眠。这些都需要对来访者有足够的了解和评估,和来访者建立稳定的咨访关系。
另一个对催眠的迷思是,进入催眠状态后来访者看到的画面,到底是被唤起的真实的记忆,还是一种想象,或者是一种被咨询师暗示甚至植入的想法呢?当老师讲到“选颜色”的催眠体验的时候,我想起电影盗梦空间里的情节:造梦师构建复杂的多层梦境,来给客户的目标植入一个想法。
那么咨询师进行催眠,也需要植入想法吗?当老师讲到“自行车恐惧”这个例子的时候,这种迷思的一部分被破解了。因为我们的目的并不是用催眠破案或者获取信息,而是解决问题,只要塑造的情景可以帮助来访者发掘自己的力量,从而解决他的问题,是想象还是记忆并不重要。而“植入想法”,可能更像让来访者在这种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寻找发现自己的真实想法。
催眠对我来说是这三种咨询流派中最难以入门的。叙事和焦点中的一些语录和问句,就像理解这种方法是如何进行工作的线索。而理解催眠可能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和实际经验。总之,这节课不仅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也揭开了催眠世界的“门帘”,希望在之后的学习和体验中,能更好的感受和理解催眠的力量。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61587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0954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3470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400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73753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