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大约20%的青少年遭受心理问题的困扰。中国儿童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总人数约有3000万。
其中,50%的青少年厌学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有关。厌学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厌学,本身不是一个心理问题,而是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
比如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强迫症、多动症等心理疾病,都可能表现为不想上学,觉得脑子不好使,注意力不集中,觉得学校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大等。
因此,在处理孩子厌学问题时,需要解决隐藏在厌学背后的心理问题,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根源。
许多父母不太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甚至否认孩子有心理问题,我们这么优秀的父母怎么会培养出一个失败的孩子、怎么会培养出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孩子呢?
在进一步与厌学孩子的父母交谈过程中,经常听到家长有以下困惑:“每天晚上辅导孩子功课,基本上11点前没有睡过觉,但是孩子成绩总是上不去,还经常做一些让人生气的事情”;“我用了全力培养你,你的什么要求都能满足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老以为孩子学习不好是成心的,是青春期叛逆”。
这些都反应了家长对学习期待过高,家长不觉得自己有问题,也会觉得自己委屈,认为自己的要求不过分。
大多家长遇到孩子厌学后,仅直接要求处理厌学问题,想法设法逼迫孩子去上学,自己的方法不凑效后,带来看医生也是要求医生劝孩子去上学,而忽略了背后可能的心理问题,便失去了理解孩子真正的困难和痛苦的机会,也错失了帮助孩子成长的时机。
其实,每个孩子厌学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是背后的心理现象是相似的。厌学的孩子在早年心理发展过程当中几乎有这样的共同的现象:
第一,父母在孩子早期抚养参与率较低;
第二,依恋关系不够安全;
第三,父母惩罚打骂孩子比较多;
第四,过早的开始寄宿或寄养生活,隔断了和父母的关系。
这些现象,都可能让孩子从小出现缺乏安全感、不自信、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遇到困难或者挫折容易退缩、回避,不善于求助等特征。
因此,一旦上学后,在学校里面对学业或成绩的压力,面对同伴关系的处理或矛盾时,面对老师的批评、同伴的冷落,就开始自我怀疑、否定,自卑,导致情绪波动起伏,进一步出现回避上学的想法,一想到上学就觉得痛苦不堪,而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厌学背后的心理问题,一味的要求孩子去上学,甚至指责或者威胁孩子,孩子在面对上学的痛苦和家长的不理解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冲动、自残的行为来缓解痛苦,甚至可能还会出现自杀行为。
对于家长而言,可以通过侧面观察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下方面的行为表现,可能就要留意心理问题存在的可能了。
课堂学习情况: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精神不振;违反课堂纪律,扰乱课堂秩序,或者上课就睡觉,下课就精神抖擞;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
作业完成情况:做作业态度变差,经常少做、漏做、字迹潦草,边做边玩,比如平时一两个小时就能做完作业要拖到凌晨都做不完;经常抄袭作业,以应付老师检查;或者干脆抵制不做作业。
考试成绩情况:考试时乱答,匆匆交卷,抄袭、作弊等,考试成绩下降明显。
与老师、家长关系:经常和老师或者家长发生冲突,或者不愿意与老师、家长沟通。
课外活动情况:课外活动参与率下降,社交活动及体育活动参与减少,使用网络或者手机时间增长,不受控。
性格上的明显变化:例如在短期内变得特别焦虑、烦躁、自闭等。或者用身体不适的借口(但没有任何实质疾病表现)来回避上学。
发现孩子出现了以上问题,家长也不必惊慌失措,可以试着做以下调整。
1. 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
有些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厌学问题后会惊慌失措,过度放大厌学的后果,认为一旦厌学孩子就前途尽毁;也有些家长会过度自责,认为孩子厌学都是自己以前过度约束孩子或者忽视孩子。
在这些想法背后,都会引起家长程度不一的情绪反应,或紧张不安,或抑郁低沉,这些情绪反应都可能阻碍家长正确对待孩子厌学。
因此,处理孩子厌学问题前,家长先要平复好自己的情绪问题。
2. 理解隐藏在孩子厌学背后的痛苦感受
与孩子真诚沟通,了解孩子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孩子痛苦点在哪里。
很多时候,可能孩子也一时也无法说清楚,家长需要给孩子沟通的时间和耐心,在孩子还没有做好准备告诉家长具体原因或者细节时不要急于询问或者过度关注,只要向孩子展示出家长理解他们的痛苦并愿意随时倾听他们的痛苦、为他们提供帮助的态度就好了。
必要时刻,应与学校老师展开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具体压力、与大家的关系或其他容易被忽略的事件等等。
3.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家长觉得难以琢磨孩子心理,也可以去专业的医疗机构寻求心理干预帮助。但在寻求心理干预帮助时,我们一定要看到干预效果是一个长期的结果,而不是即刻的,心理治疗不会提供一个即刻的效果,这个是我们很多家长对于心理治疗的一个误区。
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天天慢慢形成的,预防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有一句话说的特别重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如果父母能够放下权威和孩子平等相待,放下完美和孩子真实相处,放下指责和孩子真心沟通,那么孩子身上的束缚就会少很多,每个生命都有成长的天性和力量,父母的理解和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心理滋养,养育孩子对父母来讲,是一场自我修行。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12279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2278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305964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235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355267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