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很多这样的提问:
长期失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长期失眠会不会得抑郁症或者猝死?
失眠的时候如何快速入睡?
失眠,已然成为现代人的生活困扰之一。
2020年10月底,这个话题——#全国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随着1项调查数据的公布一举登上了微博热搜第1名。
很难想象有如此多人都面临着睡眠问题。
原来,当你在凌晨盯着天花板时,还有3亿人和你一样,也在床上辗转反侧。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夜夜美梦?
是外部因素的干扰,还是我们的睡前打开方式不对,抑或是我们情绪上原本就存在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各个击破。
01、想要睡得着,外部条件要过硬
夏天的时候,经常有同事抱怨:
昨天晚上有只蚊子在我耳边“嗡嗡嗡”,本来睡着了,又被吵醒了。
对于易失眠的敏感人群来说,像蚊子这样的轻微干扰,就会破坏我们整晚的睡眠。
所以,要想睡个好觉,一个舒适的环境必不可少。
让我们具体来看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睡眠状况吧。
每晚与我们亲密接触的被子
最近,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
加重毛毯(实验中6kg-8kg)不仅在一个月内显著改善部分人的睡眠,而且在一年内治愈了大多数失眠患者,甚至减轻了抑郁和焦虑的症状。
睡眠温度也很重要
不适宜的温度会让我们提前醒来,像凌晨的突然潮热是很多人都有过的体验。
北大六院的陆林教授在2019年的《中国失眠障碍综合防治指南》中提出:
睡觉时温度在20-23℃最为适宜。
若在20℃以下,我们会因寒冷而蜷曲身体、裹紧被子。
这样不仅容易冷醒,还会不知不觉形成蒙头大睡的姿势,对呼吸新鲜空气非常不利。
这时,暖气或者一床舒适的电热毯就会让我们舒适很多。
如果温度超过23℃,新陈代谢会加快,出汗增多,我们往往会热醒。
而且,醒后还会出现疲劳、困倦感。
除了被子重量、温度,还有许多其他和失眠息息相关的环境因素,如:
光线:光照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使人清醒
体温:研究发现,洗完热水澡后,等体温下降到最低就马上睡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入睡
我们可以回顾下自己的睡眠环境,看看是否存在类似的干扰因素呢?
02、好的生活习惯也必不可少
我们常常对睡眠这件事有些误解,比如:
饿了睡不着,吃点东西会好点;喝点酒会助眠;睡前玩手机,调到护眼模式就不会影响入睡;.....
但实际并不是这样。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行不通:
1)深夜撸串听起来很诱惑,但是食物会在肠胃停留3小时。
如果睡前吃得太饱,肠胃来不及消化,反而造成身体负担。
而且,处于工作状态的肠胃,会将不良刺激传递到大脑里,让我们的睡眠变浅、失眠多梦。
2)除了夜宵,睡前饮酒也会带来麻烦。
有些人晚上睡不着,想着不如喝个小酒助眠。
但这可能得不偿失。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了酒精对睡眠的危害:虽然酒精最初可以起到镇静剂的作用,让人短时间内昏沉欲睡。
然而,酒精会干扰人的睡眠结构,使我们的睡眠变浅、睡眠质量变差。
同时,饮酒会抑制呼吸中枢,可能阻塞气道,导致人体反复处于缺氧状态,第二天感觉更加疲惫。
3)睡前玩手机最普遍,有研究证实了夜间长时间“蓝光”照射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
屏幕亮光射进视网膜,会刺激松果体,减少褪黑色素的分泌。
手机蓝光会让大脑误以为现在还是为白天,从而努力使我们保持清醒状态。
“睡不着玩手机,玩手机睡不着”已经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与此同时,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会带来更高的焦虑抑郁风险,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
有研究证明使用社交媒体、电脑或观看电视的时间每增加1小时,抑郁症状就有显著加重倾向。
这种抑郁情绪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心理负担,影响睡眠质量。
所以,要想睡得着,习惯必须好。
总的来说,睡前习惯我们还能控制,但像压力、抑郁这些容易导致失眠的情绪就比较难管理了。
03、不再失眠,减压是关键
大多数人的失眠问题,是压力造成的:
研究表示,高强度的压力会让我们入睡更加困难,睡眠也容易变得支离破碎。
而失眠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增加我们的压力:
睡眠不足会触发我们身体的应激反应系统,导致应激激素(即皮质醇)的升高,进一步扰乱睡眠。
压力和睡眠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大脑几乎总是处于紧绷状态:
永远忙不完的工作、上有老下有小的沉重负担、学术狗的科研压力……
另外,面临压力时,我们的体内也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强制大脑兴奋。
所以,一想到白天要面对的种种困难,顿时就无比清醒、毫无睡意。
看来,真的不是不想睡,也不是在偷偷玩手机,
而是因为各种思绪都纷纷跑出来的心烦意乱、千头万绪无可奈何的现实压力。
如果长期因为压力而导致睡眠障碍,记得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从压力源上解决睡眠问题。
最后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
如果头天晚上睡上一个好觉,第二天就会感觉活力满满,心情倍儿棒。
只是随着我们长大成人,生活压力成倍增加,好好睡觉就逐渐变成了一件难事。
我们可以借着这篇文章,检查一下自己的睡眠情况,为自己做出一些调整。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如婴儿般踏实地入睡。
References:
[1] 陆林.(2019).中国失眠障碍综合防治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2017).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51(5):324-335.
[2] Ekholm, B. , Spulber, S. , & Adler, M. . (2020).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weighted chain blankets for insomnia in psychiatric disorders.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JCSM: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16(9).
[3] Boers, E. , Afzali, M. H. , Newton, N. , & Conrod, P. . (2019). Association of screen time and depression in adolescence. JAMA Pediatrics, 173(9).
[4] Sin, N. L. , Wen, J. H. , Klaiber, P. , Buxton, O. M. , & Almeida, D. M. . (2020). Sleep duration and affective reactivity to stressors and positive events in daily life. Health Psychology.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7792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5560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23191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07023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23084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