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在针对我!婚姻中的「受害者心态」
作者:黄贝尔 2020-11-30 18:11:11 婚恋心理

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出自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的经典着作《善恶的彼岸》,前面还有一句“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

这么多年来,学者和民众都对这句话进行了无数的解读。“深渊”有很多的隐喻,其实尼采是德国人,而“深渊”在德语中(der Abgrund)有道德堕落的意思。

每个人都在追求轻松、美满、愉悦的生活状态——这是每个人的理想、渴望和驱动力。但是生活就跟天气一样,你期望明天万里无云,也许偏偏就是电闪雷鸣。这并不是生活故意在跟你做对,相反,这是生活的原貌。

然而,一些人在意识上,把“生活的原貌”,扭曲成了“生活的深渊”。产生了一种社会上常见的现象:“受害者心态(Victim Mentality)”。

你就是在针对我!婚姻中的「受害者心态」

婚姻中的受害者心态

如果把生活比喻成一个个同心圆,那么婚姻绝对属于最里面的那个小圆。然而就在这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社会关系里,受害者心态,经常表现得最为突出。而它也对婚姻的质量产生了相当大的伤害。

受害者心态

是指经历关系困境的人,主观上将自己视为无助的受害者,拒绝对自己的状态负责,拒绝采取行动改变状态。受害者心态的人既将痛苦归咎于他人(配偶)或外界因素,同时认为配偶或其他人无法帮助自己。

其实要了解受害者的心态,必须了解一个心理学中叫做“控制倾向(Locus of control)”的概念。控制倾向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内部控制倾向”意味着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各种情况,并将事情的结果归因于自己的控制和努力。而“外部控制倾向”意味着倾向于将其他人,或随不可控因素视为生活中的驱动力,并且认为自己对生活的把控能力很小。

很显然,受害者的心态与外部控制倾向有关。这种心态的人相信坏事总是会发生在他们身上。例如在婚姻中,一方可能认为消极的事情专门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且是另一方专门针对自己,有意而为之的。举个例子吧:

妻子说要出去参加聚会,但并没有告知丈夫是去参加同学聚会。后来丈夫看到了妻子朋友圈里面与男同学喝酒的合影。于是认为妻子在隐瞒着什么,好几天用冷漠的态度对待妻子。丈

夫的交际应酬很多,每次晚回家妻子都没有好脸色。有一次情人节,丈夫买了个名牌包送给妻子,妻子还在赌气,不冷不热地说道:以前送过几个包给其他女人啊?这是第几个了?于是丈夫甩门离家而去。

你就是在针对我!婚姻中的「受害者心态」

受害者心态的根源

其实只要大家去观察孩子学走路的过程,往往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孩子摔倒后(只要不是摔得特别严重),会先抬头看看周围有没有人关注。如果没人关注,也许自己就会爬起来;而如果父母或叔叔阿姨赶紧跑过来呵护,孩子就会放声大哭。

这里面有三个关键点:

01孩子从中学会的第一点是:如果表现出脆弱,就会获得额外的关爱。

02如果大人们仅仅给予关爱,没有鼓励和引导孩子,让他学会以后好好保护自己。孩子们就只学会了用哭闹换取关爱,没有学会对自己负责。

03如果大人们没有给予呵护,而是训斥孩子,那么就把小小的挫折给“灾难化”了。同样,孩子从中学会了用“灾难化视角”去看待每一个挫折。

因此,反观很多拥有受害者心态的人,他们的童年往往都有一些比较负面的经历,例如:家庭肢体或言语暴力、父母(一方)早逝、与父母长期分离、校园欺凌、童年性侵等等。在这些状态下,孩子会认为自己很可怜,好像整个世界都在反对自己,每个人都对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时时陷在困境与被伤害的感觉里。由于没有能力去对抗这些负面因素,只能处于悲伤和自怜的状态,并期望从他人身上获取关注。长大以后,这些人甚至会替自己创造这种被伤害的感觉,来寻求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和情感赔偿。也许这些人成年后可能知道自己该承担责任,但总有一种无力感。

当然,如果单单说“受害者心态”,其实并不能被定义为心理疾病——至少它没有被收录进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但是有文献指出,受害者心态,确实是妄想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基础之一。

总结一下,其实受害者心态是两种思维的综合体:“自身需要被信任、被理解”和“不信任、不理解他人”。

你就是在针对我!婚姻中的「受害者心态」

夺回对生活的控制权

受害者心态是一种泥潭思维。拥有这种心态人,一旦从“外部控制倾向”获得了好处——例如配偶的妥协、道歉,家人的讨好、包容等等——就会认为其实自己无需对自己负责,也可以获得关注,甚至获得精神或物质的补偿。

然而,卸掉自己的责任,赢得他人的关注或帮助,这与强行切掉自己的手脚,成为一个乞讨者有什么两样呢?在婚姻中,对方做错了,就像在你的心上挖了一个洞一样。如果对方表达了歉意或补偿,你为什么要把这个已经被填补好的洞,再次挖空呢?也许真的有人欠你一个道歉,但没有人欠你无限度的道歉。

你就是在针对我!婚姻中的「受害者心态」

做好这下面六件事,回归到自己的“内部控制倾向”,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件事负起责任,就算错在他人也要对自己负责:

01要清晰地知道,在这个阶段,自己对生活(婚姻)的需求有哪些。列举出来,但要告诉自己:有些是可以做到的,也有些是暂时无法实现的。专注于那些能达成的小目标。

02即便是一个小目标,也要有规划,也要告诉自己可能有实现不了的风险。当你走出第一步,就意味着你同时面临了机遇和风险。

03当自己有冲动向外界传达负面信息时,例如责备对方、控诉对方的行为时,要审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其实是在推卸责任。

04如果无力去赞美他人,那么就先学会赞美自己。把一件期待别人完成的事情,切割成若干个小块,自己完成第一步,并为自己点赞。慢慢建设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05意识到,并接受生活的“模糊性”、“多因性”。例如,当对方做事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也许仅仅是对方忘记了,或同时对方也有自己的困境和焦虑

06花点时间,进行一下自我审视。从自己的原生家庭,到童年,再到一路以来的生活经历。看看有哪些事情是真真正正对自己造成严重伤害的,哪些事情是自己原本认为有伤害,其实无伤大雅的。尤其针对自己的自我价值、自我意识、自尊感,可以考虑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对话。

你就是在针对我!婚姻中的「受害者心态」

回到尼采的话:“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其实仔细想想,当你凝视深渊时,也许脚下就是坦途,身后就是光明大道。

相关阅读

1.Campbell, B., & Manning, J. (2018). The rise of victimhood culture: Microaggressions, safe spaces, and the new culture wars. Springer.

2.de Vries, M. F. K. (2014). Are you a victim of the victim syndrome?. In Mindful Leadership Coaching (pp. 68-86).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3.Gollwitzer, M., Süssenbach, P., & Hannuschke, M. (2015). Victimization experiences and the stabilization of victim sensitivit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6, 439.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心理医生情绪管理女人心理心理健康情商测试自卑职业价值观倾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强迫症亲子关系心理负面情绪心理恐惧症自愈能力无性婚姻霍格沃茨原生家庭EPDS偏执型人格冥想俄狄浦斯情结爱情挽回社交恐惧焦虑症MBTI心理测评系统双向情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