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什么?
作者:丹丹 2020-11-28 17:02:32 心理百科

什么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或社会性病态,是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类型。这是一种患病率比较高的人格障碍,患病率在发达的国家为4.3-9.4%,我国台湾地区为0.3%。患者有很高的攻击性,也不会有任何的自责和愧疚,对自己造成的影响或者后果,不会有任何感觉,也不会从中明白什么道理,更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1. 具有高度攻击性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顾名思义,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无法很好地遵守社会规范。他们惯于欺骗和操纵他人,情绪不稳定,易怒,易焦躁。同时此类人没有基本的羞愧感,对做错的事情不懂得反思,吃一堑不懂得长一智,以至于他们做事容易鲁莽,不负责任。毫不顾忌他人的安危,在伤害或者虐待他人或者其他动物后,不会悔恨。

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什么?

2. 行为无计划性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非常容易冲动。他们的行为常常受偶然动机,情绪变化或者性格本能所驱使,缺乏一定的计划性。这和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查有很大关系,面对一些挫折,他们缺乏基本的承受能力,容易变得冲动和焦躁,明显不关心自己的行为。

3. 缺乏共情性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以一种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把他人当作“物品”。为了自身利益而去欺诈,操纵他人,而毫不顾忌他人感受。即便伤害到了他人,也不会有愧疚感,心中没有社会规则和道德意识。

发病机制: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人群的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通常在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方面具有异常的行为模式。常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18岁以前)就出现品行问题,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近年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遗传学因素在犯罪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已发现人格障碍与某些基因的多态性或基因突变存在关联。但人的行为改变绝非单一基因变异所致,重视环境因素,尤其是个体早期成长生活的家庭环境,对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人群的防治尤具积极意义。

治疗方法:

由于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没有良心,因此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会考虑后果,不会把社会公认的标准作为准则。研究表明,身体疼痛或处罚对于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无关紧要。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方法治疗这种精神疾病。通常采取心理治疗措施,性冲动控制培训等技术治疗这些人,但成功率非常低。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悲观主义男人心理产后抑郁焦虑症自闭症恋母情结自卑心理弗洛伊德边缘性人格障碍叛逆期智商情商九型人格安全感绿帽癖心理恐惧症聊天容貌焦虑思维反刍咨询师职场心理分院测试社交恐惧症强迫症九型人格心理测试心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