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到哪里去?
这三个问题,估计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语言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向自己发问过,当一个来访者坐在咨询师面前的时候,咨询师就要需要用心理学的思维,与来访者共同探讨这三个问题。
此次的课程——个案概念化,便是心理咨询中探索这三个问题的一种方法。
个案概念化的目的是要尽可能完整的收集个案的成长史,以一种发展性的眼光看待来访者此时此刻的成就与困惑。如果要敲一敲黑板,突出一下内容的话,我会说:今天的课程着重强调了完整、发展性这两个关键词。
完整的历史不是指“有记忆以来”也不是“自出生以来”的心理历史。整合性的描述来访者,是李梅老师昨天所讲述的议题。整合性描述要求从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对来访者进行描述,而个案概念化中成长史的收集往往会忽略以生物学的角度收集资料,来访者的主观报告是来访者有记忆以来、浮现在意识层面、可以被提取到的记忆内容,而0-3岁这段时间的成长记忆是来访者所不知的,所以这个时期的资料需要咨询师、来访者、来访者的家人、亲人共同探索以尽量拼接完整。
将从出生到现在的资料收集完整后就可以了吗?可能还不行,来访者的父母怎样备孕、怀孕期间有怎样的经历、父母有无精神疾病史这些资料也对个案概念化至关重要。可以说,完整的历史是从父母怀孕至今各个阶段的生物、心理、社会综合起来的历史。
发展性,是以来访者健康成长为导向的关怀,而不是对过去历史的执著。
上午李梅老师的课程是对一个心理咨询师所必备的基本思维素养的强化,而下午杨凤池老师的访谈是对执著于历史而忽略发展的警示。
杨老师此次的个人体验的前期进展比较顺利,而来访者对于自己童年记忆的大段缺失,为杨老师的推进造成了不小的障碍,为此杨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收集资料、联系、做出假设。
在这过程中包括访谈结束之后,大家的心思似乎都在急切的想要弄清来访者的经历究竟是怎样的、验证杨老师的假设到底对不对。杨凤池老师在访谈中后期对来访者的评估为:比较明显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创伤可能与死亡有关且发生在很小的时候,目前表现为怕鬼、怕背后来人的症状。之后建议来访打电话询问家人自己早期受惊吓的经历。
不过杨凤池老师在最后否定了自己的提议,如果有方法消除来访者的恐惧,就没有必要追寻咨询师自己内心的执著,非要弄清来访者的早年经历,打针可以解决的问题,干嘛非要先做手术再打针呢?
此次访谈对我触动最大的、也是最令我恐惧的便是:我想要了解真相、验证杨老师假设的欲望悄无声息的替换掉了最初想如何帮助来访者发展的初心。
杨凤池老师行为中的节制是在无数教材中提到的,也是众多咨询师口中反复强调的,但是真正做到在咨询中克制自己的欲望,真心、单纯的帮助来访者以最小成本换来最大成长,是需要咨询师进行修炼的。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9956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1473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25585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217965 人想测
免费测试
660228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