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最重要的是与来访者建立起适当的关系,所以儿童心理咨询师必须具有善于与儿童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那怎么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呢?我认为一般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喜欢亲近儿童,有与儿童接触的经验
我父母一直忙于工作,我是放养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喜欢跟同龄人玩各种游戏、打交道。大家在一起捉迷藏、过家家、跳房子、跳山羊、滚铁环、抽陀螺、玩沙包、下棋、打牌、猜谜语、讲故事、爬树、爬围墙、编花环、跳橡皮筋、踢毽子……
因为我与父母住在深宅大院里,我也喜欢孩子,还会哄孩子,所以哪家的孩子哭了,妈妈哄不住,哪怕是夜里都会抱到我家来,让我哄睡着了再给抱回去。这样的经历让我有一颗童心,我的语言、表情和动作能配合不同年龄和性格特点的儿童,使儿童容易产生认同感,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治疗关系。
第二,熟悉儿童的心理与沟通方式
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方式、沟通交流方式,而且年龄不同,表现方式也不同。比如表达我喜欢你,婴儿是愿意让你抱或让你接触,幼儿是愿意把自己吃的和玩的与你分享,小学生是愿意听你说,中学生是愿意和你讲,青少年不喜欢谈论小时候的事,而是喜欢谈现在,所以治疗的重心要放在讨论如何处理他们面对的现实问题,而不是通过对他们早年的分析来了解现在。
所以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经常与孩子打交道,熟悉他们的心理与沟通方式,才能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心理治疗顺利进行。
第三,能做到职业性退行
所谓的职业性退行是指治疗师因治疗的需要,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倒退,变得幼稚,以配合孩子的年龄进行交流互动。治疗师要能与儿童建立一种他们亲近平辈时可信赖的关系,而不能像父母那样高高在上,以“我是对的,你要听我的”的姿态跟孩子打交道。
治疗师甚至要注意身高的差距,蹲下身来与儿童的眼睛平视进行交流,不要给孩子造成不平等感。治疗师还要熟悉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儿童的流行用语,用他们的语言与他们进行沟通,这样就会很快拉近距离,建立关系。所以对于动画片、流行小说、流行歌曲,治疗师都要有兴趣,而且至少要了解一款网络游戏。兴趣爱好共鸣是与儿童建立治疗关系的秘匙。
第四,处事灵活有弹性
儿童易变,所以治疗师要善于配合儿童的需要进行变通。比如治疗的切入点、治疗的形式、参与治疗的人数等,不要过分拘泥于硬性的治疗规定。比如,有一个遭到歹徒暴打的孩子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脾气暴怒。我一方面做家庭治疗,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家庭氛围;另一方面,通过游戏治疗为孩子处理创伤。一开始孩子只对刀枪玩具有兴趣,充满攻击性,后来情绪慢慢平稳了,但他对治疗室中的玩具失去了兴趣,提出来想画画,我就改为画画这个艺术疗法。
从画面的凌乱邋遢、充满危机,到逐渐变得整洁、出现安全的信号,孩子失去的创伤记忆逐渐恢复整合了,能够用语言表达事情的经过,回忆出罪犯的衣服颜色和款式,协助公安侦破案子,找到他心中正义战胜邪恶的感觉。最后通过眼动脱敏疗法,他完成了PTSD的治疗。
还有一个强迫症女孩的故事。她正在读二年级,因为反复检查书包、文具,害怕掉东西而被诊断为强迫症,被父母送到我的心理治疗室。这是一个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的好学生,确诊前,父母也想不出到底什么事情是诱因,只能隐约回想起来问题好像出在春节回老家一趟,回来之后她就逐渐变得害怕掉东西,越来越严重。但在老家,确实也没发生什么大事会让她遭受打击。
谈话过程中,我给了这个小女孩蜡笔和纸,让她随便涂鸦。一开始,她随便画了花花草草,后来很仔细地在画一种类似衣服的东西。我问她那是什么?她告诉我是毛衣。这让妈妈猛然想到,去老家前曾给她买了一件新毛衣,从老家回来的前一天晚上,新毛衣上的一个珠珠掉了,她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小女孩急哭了。妈妈承诺回南京以后会再买一颗珠珠缝上去,可是回来一忙就把这件事忘了,孩子也没有再提起过。会不会跟那件事情有关呢?
从时间上推断,似乎有关。因为治疗中提起的那件毛衣激发了女孩的情绪反应,她指责妈妈说话不算数,说小珠珠一定会很伤心,认为她不要它了。我立即跟孩子做了一个同理反应,认同她的感受,然后建议跟她一起想象:小珠珠如果有脚,它会去哪里?我站在孩子的身后,手指轻按在孩子额结节上,因为有研究发现这个动作会让额叶血流增加,促进思考,缓解情绪。我随着小女孩的画,引导她编了一个小珠珠旅游奇遇记。让她想象小珠珠离开她并没有不开心,而是愉快地游玩了许多地方,也许哪一天她一觉睡醒,会发现小珠珠又回到了她身边。结束治疗的时候,小女孩的情绪明显得到改善。
到第二次治疗的时候,我关注了她各方面进步的表现,父母也从关注她的学习转变为关注她的人际交往、课外兴趣活动、家庭气氛,发现她明显比以前活跃了许多。在没有用药的情况下,她的强迫行为基本消失。父母也不去关注她有时候仍然会检查书包和文具,怕有遗失的现象。他们认为,她的情绪和行为是在正常的可接受范围,越来越向好的方向发展。
第五,不但要学习儿童治疗,还要学习家庭治疗,甚至接受儿童拒绝到治疗室来,做儿童缺席的家庭治疗
有时候儿童不愿参与治疗,治疗师要能通过推动家长的变化促进儿童的变化。有一个患广泛焦虑症的中学生在参与了两次家庭治疗以后,不愿意再到治疗室来。在儿童缺席的家庭治疗过程中,我了解到父母的关系与孩子的情绪密切相关。
他们夫妻性生活不和谐,丈夫非常焦虑,夫妻争吵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随着夫妻性关系的改善,家中的气氛越来越和谐,儿童在家里也越来越放松。最后,中学生回归学校,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不再焦虑了。
总之,治疗师要努力使自己童心不泯,这可以时刻唤起儿童自我,能够爱孩子,会跟孩子玩。时而长不大,时而共成长,这是儿童心理治疗师的特质。懂精分的眼光、会行为的技术、有人本的态度、戴系统的眼镜,是我做儿童家庭治疗师的追求。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6881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3642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6152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555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2540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