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再生气喽~你如果再生气,妈妈可就生气喽!”
“不就是抢了你的玩具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换一个玩就是了,哭什么啊?”
“男子汉大丈夫,摔一下而已,没事,
一点也不疼的,别哭...”
“怎么动不动就哭啊,再哭就把你扔到门外面去。”
不知道这样的对话是否是你经常和孩子的沟通方式,
这些话有的我也曾跟孩子说过,
在我自己带娃的经验看来,这样的话是一点建设性作用都没有的,
孩子并不会因为你的好意而放弃哭泣、停止难过,甚至还会哭的更痛,
其实,你已经无形中给孩子形成了一个不好的惯性:
缺失的情感认知,以及对人情感的冷漠。
你会发现,随着孩子长大,
这些话语对孩子的“控制力”会越来越弱,而且孩子对你的“命令”,也会越来越在乎,对于你的感受也越来越漠视:
我为什么要赶紧写作业?
我的玩具我为什么要给弟弟妹妹玩?
我不能生气,你们大人却可以生气么?
你生不生气关我啥事?
我觉得我什么事儿也做不好...
良好的人际关系根源于自我认知
“一个人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才会有好的学习能力,可一个人人际关系的根源在于这个人跟自己的关系。“——耶鲁大学教育心理学家詹姆斯
一个从小意见被打压,不被认识自己、承认自己,不能认识自己的情绪、不能够生气的人,
从很小就和自己的情绪失去了链接,那么他长大后从内心他也不能接纳自己。
孩子在儿时对自我认知不完整的话,成年后的他或许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甚至一辈子都在寻找自我,调整自我的路上,迷茫地探寻,甚至不知所措、迷失方向。
在一次在俩娃的打闹中负伤的老大哇哇痛哭的时候,
一改往日说教的方式,我蹲下身来问孩子:
“碰到哪了啊?是不是很疼啊?哦,就是这样碰的啊,呀,这么用力一定很疼啊,爸爸能体会到,我也曾经这样碰疼过;来爸爸给好好揉揉...”
结果就是孩子哭了不到一分钟就止住了,
我能从孩子的表情中看到,被认同后的轻松和快乐,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这件事后,对于认同和共情的威力有了切身的体会,
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竟是如此简单且有效,
只是大部分国人思维方式中,这点却是个失却项。
01
共情和认同孩子的感受
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帮助孩子情感链接的方式之一就是尊重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的选择、认同并共情孩子的感受;
别跟孩子说很多的期待,很多的道理,说出孩子心中的感情,让孩子知道你在乎他的感受,你的感受和他的感受是一致的。
美国赖特学院做了一个调查显示:
如果一个大人能够很和谐地跟一个孩子阅读说故事,那么这个孩子1岁就能够发现,他的情绪的能力比别人更好,他的记忆力比别人更好,他的稳定性更高。
02
认真而有质量地跟孩子沟通
我们经常会说:“妈妈很忙等我忙完工作了,一会儿陪你玩。”
或者孩子在跟你说:“妈妈我看到一只小虫子。”
而你只是简单地哦了一声便没有了下文,
这样的沟通都是无效沟通。孩子喜欢和父母的互动,
在父亲身上爬来爬去,和爸妈聊一聊他的新玩具、新发现,甚至一个不起眼的小石子、小昆虫。
“妈妈,你看一只小虫子。”
“哦,是呀,你喜欢它么?”
“黑黑的颜色我不太喜欢,不过它长的样子挺可爱”
“你是怎么发现他的啊?”
“刚才我在找玩具,就看到他在面包渣上爬,后来,它居然把面包渣抱走了。”
“妈妈告诉你它的名字叫做蚂蚁。”
“很有趣的名字啊。”
“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画下来呢你看它那么可爱。”
“是的,我们把它画下来吧。。。”
有效沟通是要引导孩子说出心理的想法,
并对他的想法作出积极回应,
不限于给他讲故事,不限于他提出的一个问题,一个情绪,一个想法,一个困扰都是我们连接性互动的原动力。
在这种互动性链接里,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去认识自己,
学会接纳,学会爱自己,当和自己有了美好的关系,
那么和他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就会好了许多。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60475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076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3043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4872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03883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