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总会有那么一种人一直在追求最好,什么事情都在争第一,想要让自己成为“最优秀”的那个,这种人其实很多是“完美主义者”,即使自己已经很优秀了,但还是不满足,还会给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标,但其实“完美主义者”是有很多不同的类型的你知道吗?你是什么类型的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者往往给自己设置过高的、甚至难以达成的标准和目标。总觉得要么做到最好,要么不做。因此,他们要么强迫性地为此不懈努力,哪怕付出巨大的代价(个人健康、对家人的忽视、时间等);要么因目标过高而难以行动、裹足不前。他们的自我价值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是否实现了这些严苛标准。如果难以达到设定的目标和标准,便会感到无力、自卑和自我否定。
完美主义者的类型
“自我导向型”完美主义者往往在工作和关系中对自己有过高的标准,因此往往也会有较高的压力和焦虑,对自己的错误、缺陷和局限性较难以忍受,当此类型的个体面对失败或生活打击时,有时候会陷入抑郁之中;
“他人导向型”完美主义者对他人有较高的要求、标准和评判,容易导致关系中被拒绝和其他问题;
“社会期许型”完美主义者认为环境和他人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 他们获得价值感的方式来源于对社会评价和期许的满足。
在过去三十年,完美主义变得越来越普遍,年轻人对自己和他人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和逐渐增加的社会压力和社交媒体的压力有关。在各种社交媒体中,人们倾向于去展示社会赞许和美好的一面,从而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赞扬与认可。
但其实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卡琳娜·林伯格(Karina Limburg )和他的同事们分析了284项研究,发现饮食失调、焦虑、强迫和抑郁症的患者的完美主义程度高于其他人,那些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更有可能被诊断为患有各种心理疾病,同时也与自杀有一定相关性。
在心理咨询的临床工作中我们能发现,完美主义者追求十全十美,希望行为结果都是好的,他们对自己或他人有着过高的期待。
这种过高的标准与人在幼年时期心中“理想化”的、完美的父母有关。在幼年时期,孩子认为父母“无所不能”,什么都可以做到。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心理发育,儿童越来越可以接受父母并不是神,而他们也不是“世界的中心”这一观点。适度的挫折可以帮助儿童区分想象和现实,通过忍受挫折实现成长。随着面对和处理越来越多的挫折,孩子们可以接受自己和父母及他人都是有局限性的。这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去理想化”的过程,意味着个体可以忍受一定的缺陷、失误和挫折,可以不必事事完美、尽如人意。
但不论是“自我导向型”、“他人导向型”还是“社会期许型”完美主义者都很难接受自己和他人的局限性,他们的“去理想化”过程似乎没有发挥出作用。成年后的他们还跟孩童时期时一样,不接受犯错和瑕疵,一旦出现差错,便会产生强烈的羞耻感、无力感和脆弱感。
人无完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警惕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无论“完美的母亲”还是“完美的孩子”都是可怕的。“足够好的母亲”!
一定是可以犯错的母亲,绝不是一个完美的母亲。孩子可以敢爱敢恨,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能宽容地接受自己的不足。美国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认为,“足够好的母亲”,能够满足婴儿的全能感和自恋的需要,可以帮助婴儿看到真实的自己,慢慢帮助弱小的自我获得力量、自我体验的真实感、内在现实感和意义感,这样生命才得以展开,可以去创造、去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5871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1272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1650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56823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73855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