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爽了的女人,在性和钱上从不亏待自己
作者:三木水 2020-03-07 19:24:05 女人心理

1.我决定不调解了,我要离婚

来访者坐到我对面,这是她第56次咨询。

她显得很生气,似乎稍稍踟躅,又显得急不可耐地告诉我:刘老师,我决定不调解了,我要离婚。

我有点吃惊。

不是没有讨论过这个话题。

一年多以前,来访者因为两性关系问题,走进咨询室。三个月前,在我的介绍下,夫妻开始接受另外一位咨询师的婚姻咨询,同时,她还继续在做个人咨询。

今天,她告诉我,她决定离婚。因为,她开始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性”。

“真是辜负了。”

她告诉我,曾经,她觉得“性”简直可有可无,她几乎意识不到“性”的存在,以及这竟然可以是一个问题,更意识不到自己有这个需求。她说:“现在,我想想自己美好的5年的大好时光,五年啊,身体最好的状态,没关注过自己的需求,没好好地满足过自己,我觉得好后悔,好懊恼,真是辜负了自己。

2.性就那么回事,例行公事,我没什么要求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女性,因为两性关系,走入咨询室,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不会自己主动提到“性”。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中,“性”是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特殊存在,跟现在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关系。而,即便我们谈到这个话题,多半也是一两句话一笔带过,敷衍了事,意思更是趋近于一种高度一致的轻描淡写:就那么回事,例行公事,我没什么需求。

这种描述本身,就尽显苍白。这种苍白,让人感受不到这个话题本身应该带有的兴奋和冲动。

活爽了的女人,在性和钱上从不亏待自己

就好像文章开篇提到的这位来访者的这句话:“真是辜负了。”

这句话击中了我。

那已经远远不是“性是否满足”本身,而似乎是什么东西被生生憋住了的感觉。

这是一种自我抑制和限制。也就是说:我们限制了自己需求,抑制了自己潜能的发挥。

比如,女性对性的需求,被羞耻感所覆盖,承认自己对性的需求、享受性爱过程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变得非常困难,更遑论,女性进一步提出自己对性的要求。久而久之,我们干脆直接阉割掉自己的这个需求。就这样,对性需求,来了个彻底的隔离和压抑。

抑制自己潜能的发挥,其实就是抑制了自己的生命力。

再比如,在自我抑制方面,我们对“钱”的态度,也特别典型。就好像,很多时候,我们很努力,就是挣不到钱:即便能力不错,早出晚归,足够努力,生活却总是不咸不淡,丝毫不见起色,几乎原地踏步。直到磨尽人的所有拼劲儿,让人绝望。

3.你真的敢让自己过上“有钱后的美好生活”吗?

我们的生命力在多大程度上展开,决定了我们的生命品质。

造成这种自我抑制和限制的原因很多,比如,对父母的过度认同。

心理咨询同行之间有一句玩笑话:我就没见过有几个人能顺利度过俄期的。一个认识的误区是,有的人认为,俄期的问题,可能更多表现在“性”方面,以及由此延伸到“两性关系”方面。

事实上,“俄期问题”当然不仅仅局限在3-6岁阶段,而且,不仅仅局限在“性”以及“两性关系”,而很可能会体现在生活的很多方面,甚至是钱的方面。

我的一个从事互联网的朋友,她跳槽的时候,面试的新公司,同一个职级要招聘两个人。最后,公司问他的期望薪酬,她说了自己的期待数字,最后,成功应聘。入职后,她发现,同职级新应聘入职的另一个人,工资比她高出50%。她很后悔,说,如果当初自己“敢”多说一点就好了。

她跟我懊恼不已的时候,我问了她一个问题:你真的“敢”让自己过上“有钱后的美好生活”吗?

即便我们每个人都很努力,但是,我们可曾“敢”去想象,自己有一天,真的过上了自己梦想中的生活?真的能想象到那个场景吗?真的能想象,自己有一天真的能实现它吗?

从钱发散开,推而广之,影响到的,还有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我们敢不敢让自己过的更好?敢不敢走入更亲密和谐的两性关系、组建更美好的家庭?敢不敢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伟大的愿景?敢不敢去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

4.你敢比父母过的更好吗?

认同的固着会导致什么问题呢?

不但,不敢让自己过上“有钱后的美好生活”,更不敢比父母更优秀,不敢比父母过的更好。

当然,这一切是在潜意识层面发生的。意识层面,我们会告诉自己:我要努力赚钱,这样,我就能过的更好,也能让父母过的更好。

活爽了的女人,在性和钱上从不亏待自己

这样的例子简直随处可见。

我的一位女性来访,她本人从事销售工作,非常能干,终于,得到升职机会,薪酬翻倍。然而,升职后,她焦虑不已,并且在不久后突然辞职。辞职后,很多猎头提供的工作机会甚至比辞职前职位和收入都更好。但是,最后,她还是“鬼使神差”般地找了一份比现在职位低、薪酬也要低一些的工作,才肯安心上班。也许,她并不会觉得自己真的能配得上升职后那个更高的职位,更无法安心让自己领取高薪,“钱,一定要非常努力才能挣到”。潜意识中,自己“害怕”挣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总觉得那个位置,那个生活,那个图景,不属于自己。

似乎,钱在她这里,是留不住的。

如果我们从小住的是小房子,同时,我们的俄期冲突非常严重,那么,也许我们一辈子都住不进大房子。现实层面,一定有一些客观因素,但是,别忘了,面对这些客观因素,是我们自己做的主观选择。潜意识的真相很可能是:你在千方百计地不让自己多赚钱,不让自己过上渴望的“有钱有闲追求理想”的高品质生活,千方百计地不让自己住进大房子。

想想,也是让人唏嘘。

而总有人能做出不同的选择。我的一位朋友,两年前离婚。而2019年,当我再看到她时,是她在各地旅居的生活。我开玩笑地问她:你发财了?天天跟富婆一样,云游四方。她笑着摇摇头,反问我:“一定要发财才能这样吗?你也可以啊。”我们当然在努力工作、赚钱。可是,归根到底,不是钱限制了我们,而是我们的思维。比如,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同样这些钱,我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去处置。有的人选择投资自己,学习、充电、提升后,反过来能挣更多的钱;用更多的钱,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去旅行、去吃、去玩、去生活、去体验,去让自己变得更漂亮,也活的更漂亮。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智力恐惧症焦虑容貌焦虑情绪管理绿帽情结自愈能力产后抑郁症焦虑症心理医生MBTI聊天心理学家情商源码心理健康测试心理男人心理霍格沃茨心理健康社交恐惧症治疗师心理咨询反社会型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