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没有方向的人容易走上极端
作者:李松蔚 2020-03-04 19:40:03 心理百科

像我这个岁数的人,很多可能都跟我一样,一般不太敢在公共空间里讨论流量明星。至少我有这种顾虑,就是觉得危险,容易招来极端情绪。

一般的影视作品、歌曲,喜欢就说喜欢,不喜欢就说不喜欢。但如果有流量明星的存在,最好什么都不说。哪怕是赞美,都怕自己一句话没赞到点子上,触犯了什么忌讳。轻则被骂,重则惹来现实中的麻烦。这不是在针对哪个偶像,或者哪个粉丝个人,就是一种概括的印象。觉得对方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又有组织,又有能量,对外还常常表现出攻击性。能不接触尽量还是不接触。

最近发生了肖战粉丝事件,我想说说走极端。

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一开始是一个作品冒犯了肖战粉丝,一来二去,战火烧到了发表作品的平台。肖战粉丝举报平台,导致平台被封,引发了众怒。愤怒的出口是集体抵制肖战代言的品牌——这对肖战的商业价值来说是有力的打击,抵制者希望以此惩戒肖战的粉丝,也威慑「举报」的行为。

在这个尽量中立的描述里,你可以看到,情绪和行为方式都在不断地升级。就好像在嘈杂的房间里相互喊话,两边都必须不断加大音量。升级到最后,只剩下最大化的伤害,也就是你死我活。事实上,已经有人开始了自杀尝试,好在救下来了。

潜意识没有方向的人容易走上极端

事情发展到这么惨烈的程度,大家就发现不对了。在这之前,很多人没有认识到「极端」的严重性。狂热的爱,不允许有杂质的爱,就是走极端,虽然它看上去是正面无害的。当你发现有人特别狂热地拥护一件事,无论这件事本身好不好,这个状态都值得警惕。曾奇峰老师说过一句话:潜意识对「方向」没有反应,只对「浓度」有反应。也就是说,极端的爱,跟极端的恨一样可怕。

父母对孩子的爱,已经够纯粹了吧?放大点看,里面也有恨,有埋怨,有嫉妒。要允许这些杂质的存在。疫情期间一家人长期相处,做父母的容易倦怠,负面情绪越攒越多,会跟人抱怨几句家里的小神兽。这是一种健康的发泄,也无损于父母之爱。恰恰因为我们承认了爱中有恨,才会更长久。

如果环境不允许父母有怨言:「当父母的怎么可以这样说孩子?做个人吧!」父母就只好闭嘴,这些怨恨就看不到了。看上去家庭仿佛更和睦了,爱得更浓烈了,但那些负面的感受去了哪里?它们仍然存在,并且持续积累,这更可怕。这就是为什么说「浓度」与方向无关。越纯粹的爱,背后压抑的不满就越多。就像一口高压锅,只加压不释放,那么一旦有释放的一刻,能量就很惊人。

同样的道理,饭圈不允许对偶像有批评,一听到负面言论就群起而攻之,看上去是一种纯粹的爱,其实是帮偶像把恶感给「储蓄」起来了,隐藏到了看不见的地方,轻易不让释放出来。藏得越深,反噬就越强,就只能用更极端的办法镇压。

遇到太极端的爱,最好躲远一点。

允许负面的,相反的事物存在,正面事物会更长远地发展。中国人对这样的思维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受辩证法的教育,这是辩证法的规律,叫对立统一。有坏才有好,有恨才有爱。有输的痛苦,就有赢的喜悦。有怀疑,才会有坚定。尝试过不喜欢,才知道喜欢。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走极端的人,有很多是环境使然,环境中没有其他选项,也从来没想过还有其他选项,只有一条路走到黑。我做咨询的时候接触过饭圈小孩,和家人一起来的。蔫蔫的,她的生活中没有任何高兴的事,只有偶像这一个地方是美好的。所以,特别容不得别人触碰。可能因为我做家庭咨询的缘故,我觉得这种状态是跟家庭,跟更大的环境有关的。

那个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北京打工。她辗转在几个亲戚家,每天灰溜溜的,不喜欢学习,没有朋友,唯一的狗都被送了人。有点像《狗十三》里那个女孩,从来都不被看到。电影里的女孩还能参加一下物理竞赛,这个小孩只会看电视玩手机,模仿电视台词说周围人听不懂的话,自己就是在夹缝中生存的状态。家庭也好,社会也好,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正眼看她。她作为一个少年的热情能安放到哪里呢?只有在饭圈,变成群体的一份子,为了维护一个美好的意象而战,她才是一个发光的人。

这样的人,需要看到生活中的更多选项。

我告诉她,你这样是可以的,这是你获得价值感的方式。「可以」就是允许。如果她被允许做一件事,她就会尝试做第二件,第三件。假如有三件事可以投入热情,她就不容易在一件事情上走极端,浓度就稀释了。但很多人的态度刚好相反,他们连原来这一件事都要禁止:不允许再迷恋偶像!没收手机,撕海报!一看到就喊打喊杀。这种方式不太可能奏效。她只有一条路了,这条路都切断,那就是用更极端来应对极端,导致更糟的后果。

太大的事我不能说,但我觉得,「极端」藏在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中。我对极端的理解,就是绝对化,「必须如此」,我们先从自己身上检视。

爱一个人,也不是必须如此,有很多种爱的方法,可以表达,可以藏在心里,或者有时可以不爱,爱得不那么纯。如果必须要时时刻刻表达爱,必须是浓烈的爱,那就是走极端。同样,不认同一个人,也有很多方法,可以辩论,可以吵,可以不搭理,也可以跟朋友一起吐槽他。置之死地当然也是一种方法,但如果说「这个人太让我生气了,我必须让他闭嘴!没有别的选择」,那就是走极端。

怎么会没有别的选择,永远有选择。

希望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

对抗极端的方式,不是走另一个极端,而是选择,是开放,是允许。所以要从自己开始。你喜欢什么,就要接受世界上也有人不喜欢,你其实也未必百分之百喜欢。你知道就够了,不妨碍你现在继续喜欢。你不喜欢什么,可以反对,同时你知道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反对。你反对的东西,其他人也可以支持。我们随时有这些想法,就在思维里给自己,也给别人留了一片「可以」的空间。「可以」越多,极端就越少。我们的环境就好一些。

最怕就是这也不可以,那也不可以,最后无论剩下什么是「可以」的,那一点的浓度都太高了。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容貌焦虑易怒症思维反刍职业价值观产后抑郁测试性取向孤独症自愈能力亲密关系安全感聊天心理医生反社会人格心理恐惧症无性婚姻心理学叛逆期存在主义MBTI洁癖焦虑症九型人格心理测试偏执型人格双向情感障碍女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