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个岁数的人,很多可能都跟我一样,一般不太敢在公共空间里讨论流量明星。至少我有这种顾虑,就是觉得危险,容易招来极端情绪。
一般的影视作品、歌曲,喜欢就说喜欢,不喜欢就说不喜欢。但如果有流量明星的存在,最好什么都不说。哪怕是赞美,都怕自己一句话没赞到点子上,触犯了什么忌讳。轻则被骂,重则惹来现实中的麻烦。这不是在针对哪个偶像,或者哪个粉丝个人,就是一种概括的印象。觉得对方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又有组织,又有能量,对外还常常表现出攻击性。能不接触尽量还是不接触。
最近发生了肖战粉丝事件,我想说说走极端。
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一开始是一个作品冒犯了肖战粉丝,一来二去,战火烧到了发表作品的平台。肖战粉丝举报平台,导致平台被封,引发了众怒。愤怒的出口是集体抵制肖战代言的品牌——这对肖战的商业价值来说是有力的打击,抵制者希望以此惩戒肖战的粉丝,也威慑「举报」的行为。
在这个尽量中立的描述里,你可以看到,情绪和行为方式都在不断地升级。就好像在嘈杂的房间里相互喊话,两边都必须不断加大音量。升级到最后,只剩下最大化的伤害,也就是你死我活。事实上,已经有人开始了自杀尝试,好在救下来了。
事情发展到这么惨烈的程度,大家就发现不对了。在这之前,很多人没有认识到「极端」的严重性。狂热的爱,不允许有杂质的爱,就是走极端,虽然它看上去是正面无害的。当你发现有人特别狂热地拥护一件事,无论这件事本身好不好,这个状态都值得警惕。曾奇峰老师说过一句话:潜意识对「方向」没有反应,只对「浓度」有反应。也就是说,极端的爱,跟极端的恨一样可怕。
父母对孩子的爱,已经够纯粹了吧?放大点看,里面也有恨,有埋怨,有嫉妒。要允许这些杂质的存在。疫情期间一家人长期相处,做父母的容易倦怠,负面情绪越攒越多,会跟人抱怨几句家里的小神兽。这是一种健康的发泄,也无损于父母之爱。恰恰因为我们承认了爱中有恨,才会更长久。
如果环境不允许父母有怨言:「当父母的怎么可以这样说孩子?做个人吧!」父母就只好闭嘴,这些怨恨就看不到了。看上去家庭仿佛更和睦了,爱得更浓烈了,但那些负面的感受去了哪里?它们仍然存在,并且持续积累,这更可怕。这就是为什么说「浓度」与方向无关。越纯粹的爱,背后压抑的不满就越多。就像一口高压锅,只加压不释放,那么一旦有释放的一刻,能量就很惊人。
同样的道理,饭圈不允许对偶像有批评,一听到负面言论就群起而攻之,看上去是一种纯粹的爱,其实是帮偶像把恶感给「储蓄」起来了,隐藏到了看不见的地方,轻易不让释放出来。藏得越深,反噬就越强,就只能用更极端的办法镇压。
遇到太极端的爱,最好躲远一点。
允许负面的,相反的事物存在,正面事物会更长远地发展。中国人对这样的思维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受辩证法的教育,这是辩证法的规律,叫对立统一。有坏才有好,有恨才有爱。有输的痛苦,就有赢的喜悦。有怀疑,才会有坚定。尝试过不喜欢,才知道喜欢。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走极端的人,有很多是环境使然,环境中没有其他选项,也从来没想过还有其他选项,只有一条路走到黑。我做咨询的时候接触过饭圈小孩,和家人一起来的。蔫蔫的,她的生活中没有任何高兴的事,只有偶像这一个地方是美好的。所以,特别容不得别人触碰。可能因为我做家庭咨询的缘故,我觉得这种状态是跟家庭,跟更大的环境有关的。
那个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北京打工。她辗转在几个亲戚家,每天灰溜溜的,不喜欢学习,没有朋友,唯一的狗都被送了人。有点像《狗十三》里那个女孩,从来都不被看到。电影里的女孩还能参加一下物理竞赛,这个小孩只会看电视玩手机,模仿电视台词说周围人听不懂的话,自己就是在夹缝中生存的状态。家庭也好,社会也好,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正眼看她。她作为一个少年的热情能安放到哪里呢?只有在饭圈,变成群体的一份子,为了维护一个美好的意象而战,她才是一个发光的人。
这样的人,需要看到生活中的更多选项。
我告诉她,你这样是可以的,这是你获得价值感的方式。「可以」就是允许。如果她被允许做一件事,她就会尝试做第二件,第三件。假如有三件事可以投入热情,她就不容易在一件事情上走极端,浓度就稀释了。但很多人的态度刚好相反,他们连原来这一件事都要禁止:不允许再迷恋偶像!没收手机,撕海报!一看到就喊打喊杀。这种方式不太可能奏效。她只有一条路了,这条路都切断,那就是用更极端来应对极端,导致更糟的后果。
太大的事我不能说,但我觉得,「极端」藏在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中。我对极端的理解,就是绝对化,「必须如此」,我们先从自己身上检视。
爱一个人,也不是必须如此,有很多种爱的方法,可以表达,可以藏在心里,或者有时可以不爱,爱得不那么纯。如果必须要时时刻刻表达爱,必须是浓烈的爱,那就是走极端。同样,不认同一个人,也有很多方法,可以辩论,可以吵,可以不搭理,也可以跟朋友一起吐槽他。置之死地当然也是一种方法,但如果说「这个人太让我生气了,我必须让他闭嘴!没有别的选择」,那就是走极端。
怎么会没有别的选择,永远有选择。
希望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
对抗极端的方式,不是走另一个极端,而是选择,是开放,是允许。所以要从自己开始。你喜欢什么,就要接受世界上也有人不喜欢,你其实也未必百分之百喜欢。你知道就够了,不妨碍你现在继续喜欢。你不喜欢什么,可以反对,同时你知道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反对。你反对的东西,其他人也可以支持。我们随时有这些想法,就在思维里给自己,也给别人留了一片「可以」的空间。「可以」越多,极端就越少。我们的环境就好一些。
最怕就是这也不可以,那也不可以,最后无论剩下什么是「可以」的,那一点的浓度都太高了。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204017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6678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5873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3641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74060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