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女人在哀叹:有了孩子,丢了自己
作者:李文瑶 2020-03-01 18:17:46 女人心理

1.二宝妈,没自我?

最近《下一站是幸福》热播,里面几个女性角色的人设对比颇有意思:

一个是30出头,家庭幸福,坚持爱情,不着急结婚的贺繁星,一个是事业稳定,奉行丁克生活方式的宋雪,一个是怀着二宝,经历着丧偶式婚姻,孕期还被丈夫出轨的杨小雨。

多少女人在哀叹:有了孩子,丢了自己

对照之下,有娃的女性,惨得有点明显啊!

虽然剧中也有其他的又成功又美满又有娃的女性形象,但上面几位年纪相当的女性生活状态对比过于鲜明,似乎固化了某种恐婚恐娃的刻板印象:结婚,是失去自我的开始,生娃,是失去自我的巅峰,至于生了二宝,那就……为你的自我节哀顺变吧!

多少女人在哀叹:“有了孩子,我丢了自己!”

这到底是事实,还是一种偏见?孩子,在女性自我的建立和保全上,究竟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2.与孩子过度融合:母亲的常见“病”

首先,必须得承认:“有娃就没自我”,这件事,确实是有“生理基础”的。

这个生理基础,首先来自于母子身体的“融合感”:孩子是在母亲身体中孕育的,孩子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需要和母亲紧密地粘在一起。孩子的一声哭,就牵动着母亲必须迅速回应。母亲会感觉自己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属于孩子,所有的空间都被孩子占满。

多少女人在哀叹:有了孩子,丢了自己

与孩子融合,还有“社会文化基础”。

这个毋庸多说,千百年来,社会文化中鼓励女性歌颂女性作为母亲为孩子牺牲自我的声音,一直是主流。

对于一个已经做了母亲的人来说,认同这种声音,似乎是一种更便捷得到社会认可的方式。这也是现在很多母亲热衷于“鸡娃(疯狂给孩子打鸡血的行为)”的深层心理原因之一:做一个优秀的母亲,比做一个优秀的自己,能在更广的群众范围内获得追捧。

除了如上“生理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一些本身就不够成熟独立的母亲与孩子融合还有一定“心理基础”:由于自己没有顺利完成和自己父母心理上的分离,面对具有强大的融合需要的孩子时,她们很容易全面沦陷为“没有自我的母亲”:

一切为了孩子,一切围绕孩子,母亲自己的“自我”,则找不到了。

多少女人在哀叹:有了孩子,丢了自己

在微博上,一位女孩透露,她的妈妈婚姻生活并不幸福,曾经想要离婚,但为了孩子而犹豫着没离,一直郁郁寡欢,但是在国家开放二胎之后,居然因为周围人的压力,又和丈夫生了二宝!

如果说为了第一个孩子勉强继续婚姻还可以“甩锅”是孩子让自己没法独立,那么被动地套上第二个孩子的枷锁,则透露给我们一个讯息,真相很有可能刚好相反。

3.对不起,没孩子你也在和别人融合

对此,我要说句扎心的,别以为没有孩子,你就真有自我。

实际上“融合”在人际关系中无处不在。

在一次访谈中,遇到一位30岁左右没有结婚也没有恋爱的女性,经常因为家中给她安排相亲而暴跳如雷,她特别坚持独身主义,也很害怕孩子,是不是就意味着,她很独立了呢?

实际上,她对婚姻关系的恐惧,对孩子的恐惧,恰好证明了,她感觉自己在关系中很容易与别人“融合”。

多少女人在哀叹:有了孩子,丢了自己

有一次,为了抗议父母让她继续和相亲对象试着相处,她愤怒地退出了家族群。她如此情绪强烈地想“远离”家人,恰好是她在内心中与家人距离过近的表现:家人正渗入她的私人空间,而她无法平静面对和处理。

正因为和家人还处在“融合”之中,让她无法进入属于成年人的亲密关系中。独身,却并没有真正“独立”。

除此之外,一个不结婚的职业女性仍然可能在职场中与他人“融合”而面临丧失自我的困境。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年近四十,一直独身,朋友们羡慕她没有家庭之累,却不知她在单位却一直是最辛苦的人,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成为很多同事求助的对象,基本上请她帮忙做事,没有她不答应的,最初她觉得能帮助别人获得大家欢迎也是乐事一桩,但时间一长,她渐渐觉得不对劲,然而还是无法拒绝别人的要求,担心自己的拒绝会招来排斥和冷落,把自己累得半死也尽力帮别人做到。

多少女人在哀叹:有了孩子,丢了自己

她的不能拒绝,过分担心拒绝会导致人际关系破坏,实际上也是一种与同事“融合”的体现:同事的态度对她来说太重要,甚至挤占掉了自己的需求。

这不是跟“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的需求,是一样一样的么?

4.孩子,一支“人格独立”试剂

所以,根本不是因为“有了孩子”才“没了自我”,不过是孩子的出生,让本来就不够独立的自我,更明显地崩塌了而已。

因为孩子的融合性和粘附性,所以对于一个本来就有一些依赖的人来说,特别容易因此而与孩子混在一起,分不清你我。

说回《下一站是幸福》的杨小雨,她的症结在于,本来就是一个事事“听父母”的乖孩子,在该结婚时结婚,该生娃时生娃,所以她同样会“为了孩子”而在婚姻中隐忍。

多少女人在哀叹:有了孩子,丢了自己

我们会发现,很多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为了孩子牺牲自我的母亲,实际上在她们和父母,她们和朋友以及她们和同事的关系上,也是融合的。

甚至一些母亲,她们意识到自己也并没有多爱孩子,但还是会因为孩子而考虑牺牲工作的机会,容忍婚姻的痛苦,实际上,她们选择和孩子“捆绑”在一起,就是因为惧怕分离,想要保持和什么人融合在一起的感觉。

而对于人格相对独立的女性来说,孩子的出现,虽然不可避免地占据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虽然在孩子的生命之初,她们也要与孩子融合一阵子,但孩子不会影响她继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生涯。

孩子这支“人格独立”试剂,能迅速检测出作为母亲的女性是怎样与他人融合的,融合程度有多少。

一些女性,正是因为有了孩子,才开始真正有意识寻找被掩埋的自我。

5.因为有娃,更有了自我

这些女性开始对探索自己有兴趣是始于学习如何育儿。

为何想要学习育儿呢?

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她们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第一次清楚地发现:不知道自己的边界应该在哪里。

这和你宅在家刷剧玩游戏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可能除了时间规划,你不需要思考自己的边界在哪里的问题。但面对一个随时过来“吞噬”自己的“小怪兽”,寻找并坚持的自己的边界,就变得特别重要。

多少女人在哀叹:有了孩子,丢了自己

发现并坚持自己的边界,正是人格独立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

当你逐渐懂得如何拒绝给一个哭闹不止的孩子买一个你打心眼里并不想买的玩具,你也就有可能懂得了如何在职场拒绝一份你并不想做的差事。

和孩子互动,另一个发现自我的途径是:直面孩子带来的不可控感。

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那个本来一直粘着你,唯你马首是瞻的小东西,越来越有属于自己的,跟你不一样的兴趣爱好,想法和行为。

当你越来越无奈地发现“儿大不由娘”并坦然接受这个现实的时候,不仅给了孩子独立的机会,也更清晰地找回不作为母亲,而只作为人的那个“自我”,在哪里。

愿有娃的每一个女性,都能“利用”好自己家里的“小神兽”,在斗智斗勇中,或找回,或保持那个有力而真实的自我。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反社会人格职场心理心理学家心理效应依赖型人格树洞社交恐惧症孤独症恋母情结心理咨询亲子关系双向情感障碍产后抑郁绿帽癖智商无性婚姻抑郁症思维反刍心理健康测试智商测试心理测评系统偏执型人格职业性格源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