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刚发生的时候,我发了一条微博:目测这次疫情可以挽救很多平日里早已不说话的夫妻关系。有人说“那不一定,说不定一天二十四小时在一起,情况更糟糕,直接离婚”。
是否更糟,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关系。心理学讲,赞扬比批评好,批评比无视好,而不说话的夫妻,其实就是处于彼此无视的状态。相比无视与冷漠,离婚未必就是更糟糕的,离婚只是婚姻关系的结束,对于有孩子的家庭关系未必就是最坏的。如果灾难能够让双方对个人价值与意义,生命的无常与宝贵多一些思考,重新审视关系中的自己与对方,最后,要么学会珍惜彼此、真诚相待,要么更遵从内心,促使名存实亡的关系的终结,获得自我解脱,也未必不是挽救了双方。
也许,想清楚自己想要的与不想要的,坚决地去执行,都是对自己以及关系的一种成就。
无论如何,面对疫情,除了思考天灾人祸之外,如果能多了解一些人的心理的规律性,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亲密关系的危机与机遇。
疫情是一种外在的威胁,伴随威胁首先出现的常常是恐惧情绪。恐惧程度的不同,导致人们会采取的行为不同。比如,轻度恐惧常常是逃跑(武汉封城前夕逃出武汉的人),中度恐惧会让人不知所措,重度恐惧导致服从,而当重度恐惧产生时,人类的服从会导致非常的合作行为,希特勒曾经认真研究过这一点。
恐惧引发的服从以及合作行为其实对社会化相当有价值,对人类的生存也很重要。
动物界的服从意味着“我承认这是你地盘,我再不侵犯”。但是,如果这时候,对方继续挑战,就会造成愤怒情绪的出现,即,我已经无路可走,缩在墙角了,你还非要把我摁到墙里,这也是为何兔子急了也会咬人。放在一个群体中,恐惧情绪一旦转化为愤怒,这种情况下,高度合作的攻击就相当有力量了,历史上那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常常得益于此。
情绪本身是中性的,就像一股能量和动力,如果结合了理性,就对我们有益,如果失去了理性,就对我们有害。恐惧也不例外(比如隔离期间发生的一些冲突事件)。
了解情绪,有助于理解疫情下亲密伴侣的心理和行为,更好的维护亲密关系。
疫情带来的恐惧有何不同?会让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期待有何变化?
试想,如果对面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我们可以估计对方力量大小的敌人,我们可以选择逃、认输、战斗。可是,冠状病毒不一样,作为普通大众,我们好像逃无可逃、战无可战,这让我想起恐怖片。
恐怖片之所以让人害怕,往往不在于真正面对敌人的时候,而是敌人尚未出现,我们不知道自己何时、何地,会以什么方式遇见什么东西的时候。这也是为何那些诡异的鬼怪电影比僵尸电影常常更让人恐怖的原因。只看到身边有人倒下,却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倒下的,活着的人,就只剩下了恐惧。
恐惧情绪发生的时候,我们更希望有所依靠。比如拔牙的时候,医生会在我们手中放置一个柔软的东西,如此可以部分缓解因为恐惧而带来的身体紧绷状态。为了克服恐惧,我们更希望身边有人陪伴,相互支持,一起面对。这也是为何战争来临,躲在防空洞中的人更愿意相互抱团依偎,而不是彼此疏离。因为,人们在安全的环境下,更愿意突出自己的独特性,从而有别于他人,获得更多关注,彰显存在感与优越感。但是,在危险的环境下,有别于他人是孤独的,孤独往往意味着势单力薄。
所以,疫情带来的恐惧,必然会导致人们主观上更愿意与他人建立安全关系,从而获得安全感。
不仅如此,自我的存在除了自己的生命存在本身,还有自我的延伸部分,比如财富、房子,我的妻子、孩子,我体验的爱、价值等……面对生存威胁的时候,生存本能会让我们从自我延续中寻找永存感来抵抗死亡的恐惧(这也是信仰的一部分意义所在),这意味着:哪怕生命消逝,“我的一部分”还在。但是,我们会很容易发现,财富、房子等物质的“客观存在性”也导致其客观消逝性,即俗话说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时候,我们更容易用恒久远的“爱”“价值”“意义”等精神层面的自我延续来获得面对死亡威胁的勇气,这也让关系变得重要。
从这个角度看,对于那些想要缓和关系的伴侣们,现在正是一个契机,因为人们愿意亲近的心理倾向会让很多事情事半功倍。
反之,如果不懂这些心理,也可能会让自己的行为对关系的破坏力比平时更大。
比如,我前几天看到一个女性的帖子,疫情刚爆发时,她很担心家人和年仅一岁的孩子的安危,而她的先生却像往常一样彻夜聚会喝酒。她给先生讲解疫情的危害,先生却用“病毒没那么可怕”来反驳她。这让妻子觉得先生不在乎家人,所以网上发帖说自己真的想要离婚。
这个问题之所以发生,恰恰是因为她的先生在伴侣恐惧的时候,依然按照以往的关系模式来处理,而没有考虑妻子在恐惧的时候希望建立比平时更稳定的安全关系联盟。
归根到底,疫情带来恐惧,由恐惧导致不知所措,是我们更倾向于对某个指令服从,也更容易建立联盟。而亲密关系双方通过言行举止建立家庭更深的支持系统,将会有助于关系的发展。
与恐惧不同,焦虑情绪恰恰相反。
恐惧往往与生存的保障有关;焦虑往往与生存的质量有关。也可以说,恐惧是失去你不能失去的(生命),焦虑是错过你可以得到的(成功)。担心失去让我们更容易建立联盟,关心得到会让我们更想寻求独立。
日常生活中,人们面对各种压力更容易焦虑而不是恐惧,焦虑会损害关系,这也是为何现代社会离婚率更高的原因之一。相比而言,古人的基本生存没有保障,他们面对的更多是“当下的威胁”,比如猛兽,其他部落的入侵,恐惧情绪占主导;而现代人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面对的更多是“对未来的担忧”,比如升职,更大的房子,焦虑情绪占主导。
如此可以想象,当疫情过去,死亡威胁解除,恐惧就会减少,而面对企业的恢复和发展,家庭的收入与规划等等压力的时候,焦虑会增加,到那时候,人们的服从与依赖会减少,亲密关系又会面对新挑战。
如果我们能多少了解人们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绪,把握住人们不同情绪下的心理需要,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摆放自己在关系中的位置,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让关系走得更顺畅。比如,恐惧的时候,我们需要并肩作战,焦虑的时候,我们需要给彼此空间。
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是维护亲密关系至关重要的能力。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5047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463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9741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1366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39551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