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群体性动物,人人身上都有社会属性。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孤独,在生病的时候,在最伤心的时候,很多的痛苦只能够由自己来承担,你感受过孤独吗?孤独的时候你都做了什么呢?不少人问怎样才能够摆脱孤独,其实孤独是很难摆脱的,不过我们可以调整心态去对待它!
人在本质上又是孤独的。
为什么呢?
当一个人生病时,别人是无法最终使他康复的,唯有他自己;生病中的各种体验,只有靠他自己去经历,去承受,别人没法代替。即使是一岁内的婴儿,也是如此。
同样,一个人的内心及精神世界也是各种独特性的总和,人心如面。
世界上没有长得完全一样的两个人,同样没有经历完全相同、内心世界完全一致的两个人。
所以,每个人不可能被任何他人完全的理解,100%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注定生而孤独。不是吗?
鲁迅与瞿秋白算是知己好友了吧,“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系之。”但是,我想两人在相处中仍然不免有感到孤独的时刻。
如果上述观点正确无误的话,那么,假如谁想完全摆脱孤独感,我觉得他注定是要失败、无果而终的。
关于这一点,周国平先生说:“从茫茫宇宙的角度看,我们每一个人的确都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偶然地来到世上,又必然地离去。正是因为这种根本性的孤独境遇,才有了爱的价值,爱的理由。”
是啊,既然孤独感不能完全摆脱,那么我们何不重新看待它,以新的心态去面对它呢?
首先,我们去接纳它,允许它悄然袭来,并视它为我们的朋友。因为孤独,我们不被打扰,我们可以去找回自我,聆听内心的声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沉浸在自己的个人世界中。
其次,我们要看到:事实上,人类已经发明了并且正在使用着若干种帮助我们化解孤独的方式。
有哪些解决痛苦的方式呢?
最古老的方式之一就是婚姻。
婚姻就是帮助一男一女共同摆脱孤独感的一种古老设计,让这两个相互有感觉的人结合在一起,成立家庭。如果有幸的话,他们还能白头偕老,相伴终生。
再比如,各种社区(包括网络社区)、社团,都为人们寻找归属感、集体感创造了条件。
在所有的形式当中,最重要的是书籍的发明(由此而带来了文化的传播)。
当我们感到精神上的孤独时,只要你愿意读一点点书,就马上可以找到一本适合你的书来陪伴你,帮助你充实你的精神。
就算你不愿意读书,你也可以去听听喜马拉雅,看看腾讯视频,甚至玩玩抖音——不过越往后的这些方式使用之后,你会不会倍感孤独,那就不好说了。
可以这么说吧,那些常常被孤独感折磨的人一定或者多半是不怎么读书的,因为常读优秀书籍的人,他们定能享受孤独;事实上,他们在阅读中与先贤先哲者们达到了某种精神上的共鸣,从而消解了孤独感。
心理学家凯伦·霍妮有一句名言,“渴望有意义的独处时间并不是神经症;相反,不能建设性地独处,则是神经症的信号。”
孤独者们其实有时候需要一些陪伴,事实上,心理咨询师,智能机器人咨询师,网络陪聊,深夜电台主播等职业已经具备了这个特点,如果真的有需要,可以去尝试一下,找个陪伴着来缓解孤独!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65803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095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864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231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21306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