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唐宋大八家之一的苏东坡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诗词,其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经典中的经典,不过你知道吗,这句诗还反映了一个心理学效应,叫做苏东坡效应,那么苏东坡效应究竟是什么呢?它反映的其实就是人很难认清自己,想知道自己有没有苏东坡效应就来试试苏东坡效应测试吧!
苏东坡效应是什么
明明就站在这个山中,却偏偏不识其真面目。明明自己就拥有“自我”,却偏偏不自悟,或者仅是个模模糊糊的认识。这就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苏东坡效应”。
对自我的认识,如同观察所有事物的方法一样,自然不妨近些,再近些。
它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必然性。自从一位美国控制论专家创立模糊集合理论以来,以模糊集合论为核心的模糊理论在全世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鸡蛋可以孵鸡,当小鸡未啄出蛋壳之时,总不能说它仍是蛋,亦不可称之为鸡。石蜡从固态变成液态,也会经过明显的中介过渡。客观世界就是在模糊与清晰的矛盾斗争之中发展。
对自我的认识也是如此。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反映在人的大脑之中,便产生了概念上及思维上的模糊性。由于人的思想往往不能全面地、精确地反映客观,这就常使人脑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大于客观模糊性;又因为人类还具有自己的伦理、道德,意识、情操,这又使得这一人文领域的模糊性变得更为复杂。
一方面,角色扮演者对“自我”的认识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又使得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增添了难度。
鉴此,“苏东坡效应”无疑给我们敲起了警钟。
这当然不是要我们被“苏东坡效应”牵着鼻子走,向“自我”甘拜下风,只好让对“自我”的认识模糊下去。不,当然不能这样。在“苏东坡效应”敲响的警钟声中,我们应该听到的是这样一种召唤:保持警觉,切勿盲目,力求对“自我”认识得全面些,清晰些……
办法总是有的。克服“苏东坡效应”的办法,是深入“此山中”探幽微,跳出“此山外”览全景。概而言之,就是要从微观和宏观这两个“视角”的“结合点”上对准“焦距”。
苏东坡效应测试
国外有关专家设计了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测验题。如实回答这些“考题”,可使你对上述问题得出基本的结论,基本了解你自己是否被“苏东坡效应”牵着鼻子走,掌握你的“自我”及你对它认识的实际状况。这些“考题”如下:
1、你的情绪是否时常变动?
2、你对别人的友情能持多久?
3、你购买廉价或处理商品,是否常超出自己的需要?
4、你守信用吗?
5、你是否轻率的结识异性朋友和定下约会?
6、你对自己购买的东西常能满意吗?
7、你是否轻率的对人或事下定论?
8、你从事的工作是否常有疏误?
9、你是否有你已不再喜欢的老朋友?
10、你的生活习惯正常吗?
11、你是否常凭初次印象判断人?
12、你能认真地写信给他人吗?
13、你是否因做错事而感到不安?
14、你平时遵守交通规则吗?
15、你在阅读书刊或文件时,对注解常忽略过去而成为习惯吗?
以上考题答案的计分规则是:1、3、5、7、9、11、13、15题,回答否定记1分;2、4、6、8、10、12、14题,回答肯定记1分。
结果分析:
得分为11分以上者,说明“自我”是比较成熟的;
得分在8-10分之间者,说明“自我”是部分成熟的;
得分在5-8分之间者,说明“自我”是不够成熟的;
得分在5分以下者,说明“自我”是相当幼稚的。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92169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9304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8365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8448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324756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