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这个坏习惯,是送给2021年的最好礼物
作者:心姐 2020-01-03 15:45:11 心理百科

2021年来了,你去年立下的 Flag 有没有实现呢? 新的一年,我们总会有太多期待,太多想要完成的事情: 学习考证、减肥健身、绘画烘焙、记账理财…… 但是,到了每一年结束的时候,这些期待往往又不了了之。于是,当初的雄心勃勃,只换来一句“明年再说”。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拖延症”。

丢掉这个坏习惯,是送给2021年的最好礼物

拖延,不仅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外部困扰,也会带来内在心理上的痛苦。 我们被负罪感和焦虑包围,想要摆脱,又无计可施。 为什么我们总是下意识地选择拖延?只是因为“懒”吗?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造成拖延现象的原因远不止一个“懒”字。

今天,心姐就来和大家聊一聊三种比较常见的“拖延心理”。

丢掉这个坏习惯,是送给2021年的最好礼物

第一种拖延:对恐惧的逃避 在这一季的《圆桌派》中,窦文涛分享了自己身边的一个小故事。

窦文涛有一个小助理,一直在被拖延困扰,有一天,她找到窦文涛,问他:

“文涛老师,为什么我总是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天呢?这些事,我明明第一天就可以开始做,但是你让我第三天交,我就会在前一天晚上才着手准备。我总是把每件事情拖到不能再拖为止,这是为什么呢?” 这番对话,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看到了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有意思的是,如果回想一下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你就会发现,那些被拖延的,往往是工作,而从来不是游戏、看剧、休息……

我们为什么拖延工作,而不拖延玩乐呢?

节目中,窦文涛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人是一种活在当下的动物,当压力没有完全袭来时,生活在此时此刻的我们,宁愿陶醉在自己喜欢的事情里。”

丢掉这个坏习惯,是送给2021年的最好礼物

丢掉这个坏习惯,是送给2021年的最好礼物

我们惧怕压力,所以我们选择用拖延的方式逃避压力。

你或许会问:“反正我总能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工作,拖延一会儿又有什么?” 这恰恰是拖延的可怕之处。

当我们习惯这种拖到“最后一刻”的工作方式时,我们就会不再追求“做好”,只是追求“完成”。

但人生的许多可能性,恰恰是在精益求精的探索中被发现的,只求“完成”的心态,让我们失去了“明明可以更好”的可能。

如果你也总是因为逃避而拖延,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你马上行动起来: 比如,你有一个任务是:1 月 20 日前,完成活动方案策划。 这个任务就可以被拆解为:

1 月 10 日,开会确定活动目标;1 月 11 日,进行同期竞品调研……

当问题被拆解掉的时候,我们面对的就不再是一座大山,而是一个又一个小土坡。

拆解任务,能让我们通往目标的道路,更加平坦。

丢掉这个坏习惯,是送给2021年的最好礼物

第二种拖延:对“成功状态”的逃避 上个周末,心姐和朋友外出吃饭。朋友的女儿刚上小学,整个中午,小女孩表现得都很开心。

直到吃完饭,我们要分开的时候,女孩突然开始闹脾气。一边摇头表示不想回家,一边坐在椅子上怎么也不肯动。

我们问她为什么不想回家,小女孩说:“回家就要练琴了,还要写作业。” 这是不是很多人小时候的真实写照呢?

丢掉这个坏习惯,是送给2021年的最好礼物

如果把这段经历迁移到成年人身上,就变成了: “我过两天再复习吧,一开始复习就没时间玩了。”

“明年再减肥吧,减肥就吃不了好吃的东西了,我今天先大吃一顿。”

“过一阵再报班学画画吧,一旦报了班,每天下班都要去上课,时间太紧张了,我先好好休息几天再说。” 甚至: “我不想马上工作,我不想变成工作狂,我不想生活中只剩下工作。” 逃避“成功状态”的拖延者往往认为,一旦进入状态,就需要马不停蹄地运转起来,就意味着告别娱乐和休息。

拖延,是他们在巨大工作量到来前的欢乐时光,是“海啸”来临前的片刻喘息—— 一句“我还没有准备好进入工作状态”,就是汹涌海水里的那根救命稻草。 不过,工作和“成功”就意味着一刻无休吗? 当然不是。 放轻松一点,工作不是人生的终点,休息是很正当的需求。工作的时候全情投入,休息的时候也要全身心放松,这才是更好的平衡方式。

丢掉这个坏习惯,是送给2021年的最好礼物

第三种拖延:对完美的苛刻追求 有些事情,我们明明想做,却依旧拖延: 新年之初,我们总会给自己制定许多美好的计划。比如,一年之内学会画画,一年之内瘦成闪电,一年之内转行学习 N 项新技能……

但最终,我们只是买了一堆画材,却没有动笔;买了瑜伽垫和健身卡,却依旧吃着薯片和甜甜圈;买了网课,却只学完了第一课。

这是为什么呢? 也有的人,希望要把工作做到最好状态,却依旧拖延成“瘾”。 这又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内在的完美主义倾向在作怪。

丢掉这个坏习惯,是送给2021年的最好礼物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理查德·比瑞博士认为,很多人的内心存在这样一个公式: 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 这个公式背后的含义是:如果努力后的表现仍然不尽如人意,那他们就会自我否定。 什么意思呢?

比如有过一次努力之后,没有得到好的结果,他们就会“破罐子破摔”。

一边告诉自己要努力,一边又不想要努力完成。 如果你也因为“完美主义”而拖延,那么你需要尝试的,就是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看待成败。 比如,我们不需要让自己在一年之内从画画小白变成专业人士,不需要让自己在一年之内出书、成为作家,也没有必要唱歌、钢琴、烘焙样样精通……

只需要专注一件事,取得一点点小进步,就算是一个很棒的收获。

丢掉这个坏习惯,是送给2021年的最好礼物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对未来期待太多,却又不肯为它付出丝毫心力,每一天,都习惯把“明天再说吧”挂在嘴边。

可是,一天又一天过去了,“明天”真的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多吗? 第一批 20 后已经出生,90 后也进入了 30 岁;眨眼之间,365 天过得又是这样快……

如果你现在不开始,那么你最渴望的未来,可能永远不会到来。

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说:“对未来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如果说,行动是对未来的慷慨;那么拖延成“症”,就是对未来的怠慢。 新的一年,我们一起,试着从“今天”开始吧。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分院测试绿帽心理学家亲子关系弗洛伊德九型人格自愈能力控制情绪恐惧心理恋母情结咨询师依赖型人格障碍抑郁症测试智力测试心理健康强迫症职场心理爱情挽回EPDS性取向心理测评系统心理学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