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去面对自己的努力是无效的,我们可能会变得更加努力。而不断重复的努力却无法看见其背后的贬抑和隐忍。
许多家庭问题往往是夫妻双方共同促成目前的互动模式,所以双方都有责任,也都要为目前的关系负责。
两个人会被对方吸引,一定有很多因素,包括性格、习惯、态度和观念,甚至两方家庭的互动等。但就夫妻双方而言,一方的懦弱和委屈求全,正好加强了另一方颐指气使的态度。
在夫妻关系中,我们常会听到妻子说:“如果好好讲,他会听的话,那么我干嘛费这么大力气吼他?”旁边的丈夫可能会这样回应:“她平常都不尊重我,所以我不想让她得逞。”当丈夫愈不让妻子得逞,妻子就愈嚣张。妻子愈嚣张,丈夫就更加得不到他想要获得的尊重。
“一方跋扈,一方隐忍”的剧本就这样开始恶性循环着。
这样的恶性循环将一而再、再而三对彼此的感情产生杀伤力,导致双方都很无力。
当一个孩子从小看见父母是这样的互动时,例如:妈妈常对爸爸大声说话,爸爸都闷不吭声,那么,这个孩子可能会做出以下几种选择:
1、认同妈妈的大声说话
这种类型的孩子认同身为女生就是要强势。
你看妈妈都已经这么强势了,还管不住爸爸,那如果再不强势,岂不会更糟?如果这孩子是女孩,就容易承袭妈妈的做法,认为家中一定要有人强势,否则整个家会乱。
2、不认同妈妈的大声说话
有些孩子会看穿母亲大声说话背后的无奈。妈妈私底下可能会跟他讲心事,会诉说自己“嫁错人”这样的怨念。
当孩子吸收到母亲对自己或婚姻的无助、无望,他们会看穿母亲大声说话背后的脆弱,并且从中安抚和试着协调父母之间的冲突。
3、认同父亲的隐忍
这类孩子认为父亲很可怜,总是忍不住母亲的大呼小叫,却不反击和争执。
他们认同父亲的压抑,也觉得当遇到事情的时候,采取“不做不错”的方式才是上策。他们体贴父亲的忍让,并在日后的亲密关系中会忍让另一方的无理取闹,也比较害怕冲突。
4、不认同父亲的不作声
这种类型的孩子认为“默不作声”是懦弱的行为,并且针对父母的冲突,他们比较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希望父亲能够清楚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以退缩、逃避或瞎说话的方式躲避问题。
这种类型的孩子不害怕冲突,常能言之父母问题的症结,但父母的回避态度同时也会让他感到挫折。
有些孩子会以“我看开了,他们没救了”这样的观点看待父母之间的关系;有些则是一辈子为父母奋战,希望能成为父母问题的解救者。
5、其他
有些孩子认为父母的吵吵闹闹或者到最后冷若冰霜,这些都让关系失去甜蜜和温度,他们会要求自己不要像父亲默不作声,也不要像母亲一样跋扈嚣张,他们游走于拯救者、协调者和不爱者的各种角色中,希望能从父母的婚姻中得到教训,以便和伴侣间能有好的相处。
无论孩子最后选择哪一种角色、认同父母哪一方,这些角色都会因孩子的个性,以及对于父母冲突的结论,去向往和掌握自己的关系样貌。
因此,我需要对自己的选择有所觉知,对于自己选择的角色有所了解,以及看见现在关系的适用性,并保持弹性地面对自己与自己,以及自己与另一半的关系。
在亲密关系中,可能有恶性循环,也有良性循环。对于恶性循环,我们需要察觉,并尝试调整。但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多赞赏彼此,给彼此正向回馈,多鼓励对方成长,靠良性循环储存对彼此的正向感受和信任。
如此一来,才有机会一反从父母婚姻里受的伤,化原本阻碍关系的绊脚石成为良好关系的垫脚石。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61572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0638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0911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5588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560597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