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人不错,但总传播焦虑,我应该怎么办 6个回答
我的大学室友人不错,我们总一起玩,但她容易焦虑,且很喜欢向人传播焦虑。比如刚放假就微信跟我说“我一想到2月要开学就很焦虑”;总念叨“论文好难写,想了半天一点思路都没有,太烦了”;这几天又跟我说“我一想到开学就烦,为什么某学校3月才开学,这学期的课好多3节连在一起,还住宿舍,好烦”。 我是个高敏感的人,情绪很容易受人影响,比如很多事我本来觉得还好,但经她一渲染我也开始烦躁;她跟我吐槽论文难写,我也有了畏难情绪。人人都会焦虑,但应该自己调节,而不是不停找别人抱怨,把自己的焦虑传播给别人。其他室友也会焦虑,但都没有像她一样频繁地跟我抱怨。 我也安慰过她“别急,没那么严重”,但她听不进去,只会说“你心态真好,一点也不急”。只有顺着她说才能快速结束话题。 我室友心思敏感,我如果疏远她可能会伤她感情。如果她发微信抱怨,我在想我隔很久才敷衍地回复会不会管用?如果老得不到及时回应,她可能就不总找我抱怨了。
匿名网友 2023-03-02 16:44:42
许燕 向TA咨询 打赏
肖飞 向TA咨询 打赏
赵宇宏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新年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
仔细看了你的描述,感受到你是一位善良的人,但是,面对一位总是向自己传递负能量的室友,如果我们一直去接住她的负能量,那么,我们也是很容易被她影响和感染,你也说了,你也有了畏难情绪,说明的确是会有影响的。但你又很在乎这位室友,不想伤她感情,对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给你的建议是:
对于室友的抱怨,可以理解,可以允许她表达,但是不必认同。
其实,这就是她的模式,她就是这样的存在,她的模式一定也是给她带来了一定的好处,所以,她才会一直这样保持。但,她在意识层面也很难看到自己的模式,这些都是在潜意识里非常快速地运作的。更深一点说,她现在的行为模式是受到这么多年来,她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等等的综合影响和形成的,如果她自己不想去改变,那么,我们也是很难去改变她的。
《一念之转》里面说:这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人们之所以烦恼,就是由于没有掌控好自己的事,而在操心别人的事情。室友的行为和想法其实是她自己的事情,我们是很难去改变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试着调整对她的期待,接受她就是这样的存在,接受她的这种爱抱怨的模式,允许她呈现她的模式,这样,当她再次出现这样的模式的时候,你就不会那么烦了,因为你知道这就是她,她就是这样的存在,这就是她的模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接纳和允许并不是说要认同她,只是允许她以她的模式存在,这样你会变得轻松一些,但如果认同的话,你就很容易卷入她的情绪之中。
2.可以试着向室友表达你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你也有表达的权利。
既然你这么不喜欢室友向你抱怨,最好还是通过合适的方式去表达你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否则她并不知道你的想法,自然也会一直循环着她的行为。你可以采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表达,这样就不会造成冲突和伤害,反而还可以通过沟通促进你们关系的发展,让你们彼此更加了解和理解彼此。
其实,沟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而是为了让关系双方互相之间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非暴力沟通的步骤是:陈述客观事实,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求,表达对对方的具体请求。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对对方进行批评和指责,只是客观地陈述事情,然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以及对对方的具体请求就好。比如,你可以对她说:“那天,你和我说,论文很难写,我听了后也有畏难情绪了,我觉得很不舒服,很难过,很沮丧,我特别在乎你说的一些话,我也需要你更多的鼓励和支持,需要你多一些尊重和理解,希望以后你可以(说出你的具体请求)“然后,你也可以听听她的感受、需求和请求,看看在她的内心深处,是怎么想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你们就能够传递最有效的信息,进行深层的链接,相信,也会对彼此的关系有促进作用。
以上,供参考,祝好!
王前勇 向TA咨询 打赏
楼主,你好!
看了你的描述,挺有感触。确实现在的学生中这样的情况还蛮普遍的,其实就是我们小时候也是一样的,总有些人喜欢说这些听着让人很不舒服的话, 其实说了也没有什么作用,无非就是传播焦虑,从别人处获得安慰与同情。有些人大大咧咧也就算了,但是楼主自己本身也是容易受别人影响的,搞得也很焦虑了,确实很让人头疼。我们来看一下怎么做吧:
1, 沟通, 告诉对方自己的想法,就说自己是个比较敏感的人, 你可能无心的,但是听了以后我变得比你还要焦虑, 很难受。 你也说过其实这个同学蛮好的,所以你的明确告知可能带来她的收敛, 这样对她自己也是比较好的。
2, 正确对待焦虑, 开学焦虑、论文焦虑、这些都是正常的焦虑, 一定的压力还能带给自己动力,所以可以指导好友一起直面压力与焦虑。 比如论文周期是几个月, 定好计划, *月*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月*日前完成实验, *月*日前完成初稿......,一旦有了计划, 付诸于行动,就不会那么焦虑了。说了直白一点“光喊没用”。
3,正确抵抗焦虑, 运动是最好的方法, 每天坚持跑步,或者游泳,会让心情变得轻松与愉悦。 抽空和好友一起去爬爬山,郊游一次,或者看个电影, 吃块巧克力,喝杯奶茶, 都是让自己开心起来的方法。好友再和你说类似的话,你就避开这些话题,说, 放松一下,转移一下,来,吃块巧克力.....走,我们出去散散步,晒晒太阳......
4, 如果她发微信抱怨,你可以尝试不要马上回复,完全可以缓一缓, 善意的谎言就说你没看到, 其实真的不需要每分每秒回复,这个本身也会让自己变得焦虑的。一来一回大家都焦虑。所以,隔个半小时一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给个“抱抱”的表情包就好了, 不用多说什么,可能她也就是说说,自己都已经忘了。
❤❤❤如果,以上种种还是不能缓解你的焦虑,那么就要考虑远离了,如果好朋友带给你负面的影响超过了正面的影响,交这样的朋友的意义在哪里呢?这个问题留给楼主自己了。
愿快乐与欢笑陪伴你,祝好!
冯健瑜 向TA咨询 打赏
你好
拍拍肩~,可以感受到作为室友,以及自身共情力较强,对于室友传播负面能量给予的体谅与包容,但是再大的包容与忍耐力,也会在负面能量不断累积时,感觉到压抑,最后可能爆发~
&室友为什么总是传播负面能量?
描述中提到室友是一个及其容易感受负面情绪的人,而感受到负面情绪时直接抱怨已成为了固定的反应,正如,每个人遇到烦心事、难过和抱怨一样,当感觉到不顺心,内心产生抱怨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情绪,只是如果每次遇到负面情绪都直接用抱怨的方式排解负面情绪,其实是非常不利于个体成长的。
就如,第一个遭受到负面破坏力的人就是她的最近的周身人员:如题主,以及其他舍友,他们没有感受到负面情绪时,可能还能给予包容和理解,但是持续的灌输负面能量,人际关系就会出现影响,因为每个人都不希望被负面情绪围绕。
&遇到喜欢散发负面能量的朋友应该怎么做?
无论什么角色,如果个体不能承担自己的情绪责任,他们的人际关系是走不远的,这也就间接说明,当题主感受到负面能量,但是因为害怕和担忧破坏到彼此关系,选择继续隐忍,或者回避行为,其实更加伤人伤己,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与室友她无法意识到问题本质,她的消极思维习惯就不能得到纠正,而对于题主,每当产生冲突与矛盾时,容易产生怯懦心理,久而久之,在人际关系中,就会失去自己的表达立场,错过了表达自己的机会,也就不能够及时对不合理的要求选择说“不!”。
例如,当朋友习惯性的表达:“好累啊,人生苦短啊~!”,题主此时可以用积极的思维去引导她,不带批评的指出她的惯性反应:“是发生什么事情,会让你有这样的想法呢?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太悲观的看待原因呢?还有许多美好的事物等待被发现不是吗?”
又如:“为什么我们学校环境这么差?”题主则可以回答“ 为什么一定要用“差”来形容呢?如果你总是这样认为,是没办法帮助到你的哦”(题主在正视自己的能力,内心就不会感觉到负累)。
日后上班了领导要求完成一件非常苛刻的任务,但是不再自己的工作范围内,为难时也可以直接表达拒绝“不好意思,现在我可能无法抽出时间,希望您能谅解”(选择说不,是人人享有的权利)。
人际关系中,只有守好了彼此的边界感,我们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不然会因为自己的胆怯或者忧虑心理,反而引起更大的负面效果哦。
祝好~加油~
司淑莲 向TA咨询 打赏
求助问答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吃药怎么办?患者拒绝吃药,这是所有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最为普遍,也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妄想,幻觉等原因,不仅认为自己没有病,往往还会认为喂他药的人是在给他吃毒药,是要加害于他,这可怎么办才好呢?精神
去看看得过抑郁症的人性格是否发生改变,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恢复情况来具体诊断,病情比较轻微,恢复比较良好,通常性格不会发生改变,病情比较严重,反复发作,可能会发生性格改变。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它不仅影响着情绪和思维,还会对人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本文
去看看面对分手你是怎么挽回的呢?分手后怎么挽回前男友这是很多女生被分手时比较想了解的问题。很多女生在分手的时候会把脆弱撕开给他看,可任凭你哭到撕心裂肺,他都不会心疼了。你每天都在想着怎么和他恢复联系,他不仅没有因为你的爱而感动,反而更加坚决表示不可能和你在一起了
去看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过不少“因戏生情”的例子,比如吴奇隆和刘诗诗、赵丽颖和冯绍峰,而韩国著名女演员宋慧乔更是有太多次因戏生情的案例,和玄彬、宋仲基等,几乎拍一部戏就恋上男主角,次次都如此。这种情形在心理学上叫做——吊桥效应。比如说,假如你和一个玩得很要好的异性朋
去看看性幻想指什么?性幻想就是指青春期的男女,未婚成年人在性欲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自编自导的带有性色彩的连续故事,性幻想正常吗?性幻想是一种绝对的个人且私有的经验,也是一个人在少年期就可能发生,在青春期最常发生,成年后持续不断地一种幻想,因此不必大惊小怪,这也不是
去看看最近读了一本书--《儿童健康讲记》,它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跟体悟。于是特别着急火燎的想要把自己当下的想法都记录下来。但当我写完以后,我发现自己想说的话还有很多,于是决定拍一段视频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