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夫妻关系,网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父辈们的爱情是白头到老,而年轻一代的爱情是battle到老!不管是如何到老吧,都描述着夫妻间那微妙的链接。
我们知道人类从开始到现在,繁衍昌盛的原因就是我们对爱的需求。爱,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人类对依恋关系的一种需要,正是因为依恋感才使得使人类能够更好地发展。
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知道,我们的生长发育一直到老去,始终贯穿了就是我们的依恋。传统上来说,依恋指的是在儿童和照顾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但是呢,依恋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母亲和孩子之间发生的二元事件,与不同的家庭成员形成的不同的依恋模式,将会对孩子内在客体的形成产生影响,接着再影响长大后对伴侣的选择。内在的依恋工作模式会影响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如何感受我们的伴侣,同时每一对夫妻都会形成复杂的依恋,在这样的关系中,他们彼此依赖,彼此支持亦或是彼此消耗、彼此埋怨。
依恋理论的提出
约翰.鲍尔比,他提出了依恋理论,这成为了很多研究婴儿发育和母婴关系的基础。鲍尔比强调,人类婴儿在受到威胁时需要依赖一个可靠的形象。照顾者的共情及对恐惧和抗议的一致性反应是令人平静和安心的。对这一安全基础的体验作为安全依恋的能力而被内化,同时也是自我抚慰的能力。如果照顾者不一致的反应,婴儿与这一形象的依恋将是不安全的,而这会导致不安全依恋,并抑制创造性思维、交流和冒险的感觉。儿童发展出内在的依恋工作模式,安全的或是不安全的,从而影响他们成人后与他人发生联系的方式,无论是作为亲密的伴侣、父母,还是作为心理咨询中的来访者。
有研究团队做了一个非常经典但也很受争议的实验——陌生人情景实验。这个结构化的实验邀请妈妈和婴儿进入一个到处是玩具的、让人开心的房间。而后每隔好几分钟呈现一个场景,包括妈妈在的时候让婴儿探索、妈妈两次离开婴儿、妈妈两次回来跟婴儿重聚,陌生人(通常是经过训练的婴儿观察员)出现在婴儿面前,其后对这些场景中的婴儿观察他们的反应,所有的受试婴儿表现出3种不同的反应模式。
安全型:妈妈的离开,婴儿会感觉到焦虑,对妈妈有不舍,但是依然能够很好地和实验者继续玩耍,待妈妈回来之后,寻求和妈妈的接触,焦虑容易缓解,容易被安抚和重新去探索。
不安全-回避型:妈妈的离开,婴儿没有明显的困扰、焦虑,在妈妈回来之后,婴儿依然没有很强烈地要靠近,回避和妈妈的接触,表现出受限制的情感。通常我们说的“乖小孩”就是这个依恋模式,他们内心会焦虑不安,但假装很好不需要照顾。
焦虑/矛盾型:妈妈的离开,婴儿表现出极度不舍,感觉十分焦虑和痛苦,而待妈妈回来之后,一方面婴儿非常想要和妈妈靠近,另一方面似乎对妈妈有些“生气”而不愿意靠近;他们不容易安抚,保持紧张不安和黏人的矛盾状态。
成人的依恋模式
这些不同的依恋模式反映着婴儿与父母的情感联结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今后整个人生。所以鲍尔比说:“人类的依恋行为伴随着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我们是哪种 “依恋类型”的人(依恋类型的形成取决于抚养方式和成年后的经验)决定了我们如何在亲密关系中表现。我们婴儿时期的依恋模式就像是我们心灵的内在设置一样,这为我们成年后的爱情提供价值取向。那么不同依恋类型的成人,会在爱情中、在和他人的亲密关系中有怎样的不同感知呢?他们对他人的期望和自我的价值有怎样的不同呢?
安全型:在关系中表现出一种灵活的思维方式,能够整合父母的积极和消极方面,在亲密关系中会相信天长地久的爱情,认为他人是可信赖的;对自我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是受人喜欢的。
行为表现:
A、一个很棒的冲突调解人-在冲突中,他不会自怨自艾,也不会惩罚伴侣;
B、思想灵活-愿意作出改变、回应对方的需求;
C、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敷衍了事;
D、享受亲密和性。
安全型的人冷静地处理事情,有效地表达情感,善于读懂伴侣的情绪信号。愿意和伴侣分享自己的成功。在伴侣需要的时候,他们能够支持对方和对方站在一起。大家看过电视剧《绝望的主妇》吗?居中优质男Mike ,他是许多人的骑士,却是susan一个人的白马王子。他正直有血性,无法眼见其他人痛苦而置之不理,却也不会处处留下泛滥的感情,这样安全型的男人,可惜第8季领盒饭了。
回避型(排斥型):他们情感表达有限,对他人吹毛求疵。常常怀疑是否存在天长地久的爱情,认为自己的快乐不需要爱人的参与,像一个孤独的骑士,永远特立独行。
行为表现:不管他们是单身或正拥有一段亲密关系,他们总是使用各种各样的“去活化策略”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些策略包括:
A、说“我还没有准备好承诺”-但是已经和伴侣相处,有时已经好几年了;
B、等待真命天子;
D、和别人调情,把不安全感带进亲密关系中;
E、当亲密关系很顺利的时候突然玩失踪;
F、缔结不可能的亲密关系,比如和已婚男女;
G、避免身体接触-比如,不想和对方睡一张床、不想做爱、走在伴侣前面好几步。
回避型的人使用以上这些策略,确保他的爱人不妨碍他的自由。但是同时会阻碍他们在亲密关系中获得幸福。对回避型的人来说,保持独立性对他们而言很重要,所以常常选择自由而不是情感亲密。当他们想要接近别人的时候,会因为太亲密而感觉不自在,所以他们试图让伴侣保持在一臂之遥,不会花很多时间担心自己会不会被对方拒绝。不会向伴侣敞开自己的心扉,所以伴侣常常抱怨他们疏远冷漠。
研究数据显示回避型在男性中常见,他们更理性的思考,对数字更加敏感,认为为家庭提供经济、物质就是爱的表达。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进入咨询室的男性要比女性少的原因。作为咨询师,和回避型的人一起工作,早期不要太过主动解释移情关系,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去建立关系,建立治疗联盟。因为无论咨询师怎么说、怎么做他们都会显得很淡定,不会表达感激之情,当然咨询师不要把这个当成是来访者对自己的不满或是攻击,要理解这就是回避型人的特点,他们有很高的焦虑程度,需要与人保持距离,他们害怕对方(也包括咨询师)逼得太近,担心对方无法控制情绪,他们不会说出来,只会离开,对回避型的人来说,远离就是最最安全的。所以咨询需要缓慢靠近,并且尊重和理解他们,允许他们按自己的节奏来。
焦虑/矛盾型(卷入型):他们易于触及与父母的回忆,但满载着负性的内容和情感。他们易怒、发脾气。他们热烈地追求爱,渴望天长地久,可是常常会被爱情所伤害,因为他们太想独占这份爱,渴求得到对方的一切,有种共生的味道是不是?对于对方任何的离开和忽视都十分敏感和焦虑。
行为表现:
A、等电话的时候,不停地打电话、发短消息或是发e-mail;
B、当对方回电话或是回家时,却忽视ta以惩罚ta;
C、威胁着要离开,心里却希望对方挽留自己;
D、和伴侣谈起其他的异性,让对方嫉妒。
这些都是过度敏感的依恋系统信号,在从伴侣那里得到明确的迹象表明彼此的亲密关系很安全之前,哪怕是一点有什么不对劲的信号,都会让他们非常紧张,不能平静下来,在亲密关系中消耗了大量情绪能量。
好的我们来简单梳理下,安全型的人对情感亲密很自在,一般热情和忠实。焦虑型的人渴求情感亲密,常常沉溺于亲密关系,担心伴侣是否爱他们。回避型的人则视情感亲密为自我独立的丧失,会和伴侣保持距离。
如何获得满意的夫妻关系?
通过学习依恋理论,了解自己是哪种依恋类型的人,将会更好地了解到什么样的人更适合自己。作为夫妻你们需要了解彼此各自将何种依恋风格带入了夫妻关系?这些风格是如何相互补充亦或是相互冲突的?下面我就举两对不安全依恋型夫妻的例子。
第一个夫妻双方都是卷入型依恋的伴侣,可以想象这对夫妻日子过的很“热闹”啊!通常卷入型的人在孩童时,有时觉得父母在照顾他们,有时觉得自己当父母的父母,在照顾父母。他们表达自己要求父母关心的方法,就是通过发脾气来争取父母的注意。成年后,对伴侣做一样的事情,指责埋怨对方。来做夫妻治疗的时候他们会说:我是一直在为家庭付出,而你是个自私鬼。这样的抱怨和愤怒,在移情关系中也会体现,他们会表达对咨询师的不满,这种依恋模式的夫妻两人唯一能达成共识的是:咨询是无效的,咨询师是没有用的。跟这样的夫妻工作,咨询师常会感觉无论怎么做都不对,非常无力和无助。而实际上,他们不停的对咨询的抱怨,不满的表达,是他们邀请得到关注、和他人在一起的一种方式。
再例如妻子是焦虑型,丈夫是回避型,是不是很典型的夫妻关系配对?这样的夫妻通常由焦虑型的一方带入咨询中来。这两种类型常常互相吸引,但是他们却会加剧彼此的症状,陷入无穷无尽的循环中:焦虑型的人不停地试图靠近回避型的人,而后者则越逃越远。这并不是说他们不能在亲密关系中获得幸福,但是他们需要努力解决亲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面对妻子的焦虑,当她在咨询中发脾气的时候,需要意识到此时她的心智化已崩塌,此时帮她恢复心智化功能是首要任务,同时对于妻子的委屈给予共情;对于丈夫因为他很回避,就需要谨慎处理,前面谈及过针对回避型人咨询师不能太靠前,防止他关上心门。
每一对夫妻都会形成复杂的依恋,在理想的情况下,伴侣们将夫妻关系看做一个比任何一方都重要的整体,一个安全的基础,夫妻为此进行同样的付出,也都能从中收获自信。最坚固而稳定的联结发生在两个自主或安全的成人之间。通常情况下,在与夫妻一起工作的时候,咨询师需要将他们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不对某一个个体工作,要清楚关系是创造出来的,而且所有的人际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也是互动的结果。夫妻双方都应该成为彼此的安全基地,这并不是某一方的责任,但是当安全基地的容纳作用受到破坏时,夫妻就需要进入咨询,咨询师会暂时提供安全基地的功能。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和伴侣之间享受互惠主义,共舞和谐舞曲。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1714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8453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991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7014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09779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