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18个月采访这群女囚,揭开婚姻里最深的痛
作者:小楼聊心理 2019-11-03 09:31:11 婚恋心理

他们用18个月采访这群女囚,揭开婚姻里最深的痛

常常会听到人们对女孩子说,出去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外面很危险。

可是,联合国一项报告却发现,对女性而言,最危险的地方不是外面,而是家。

2017 年大约有 8.7 万名女性被杀,其中大约有 5 万人(58%)是被伴侣(34%)或者家庭成员(24%)杀害,而家暴成为杀害女性的最大凶手。

他们用18个月采访这群女囚,揭开婚姻里最深的痛

这项报告的结果可能会让许多人意想不到,婚姻、家庭本应成为避风港,没想到却成为冰冷的炼狱。

家暴,究竟有多可怕?

2014年,央视纪录片《中国反家暴纪事》播出后,让我们看到无数女性的悲惨人生。

他们用18个月采访这群女囚,揭开婚姻里最深的痛

1999年,19岁的李翠翠年轻美貌,和村书记的儿子订了婚。

人生看起来是一帆风顺的。

可是在商讨婚期的问题上,两人产生了分歧。

未婚夫急于把李翠翠娶进门,但李翠翠觉得自己年龄还小,想再等几年。

没想到绊了几句嘴,未婚夫就做出了惨绝人寰的非人恶行。他用手,把李翠翠的双眼挖了出来。

他们用18个月采访这群女囚,揭开婚姻里最深的痛

从年轻美貌突然瞎了双眼,可想而知,李翠翠遭到了村里人的嫌弃。

几年后,李翠翠与老自己16岁的男人结婚,她以为终于找到幸福。

新婚之夜,丈夫却直言,结婚目的只是想要个孩子,李翠翠被当成了生育工具。

婚后,李翠翠因为洗碗动作慢了,就招来一顿暴打。

端水摔倒的时候,丈夫不但没有任何关怀,而是又一顿毒打,还拿着刀威胁她说:

“你要是把孩子摔掉了,你的命就没了。”

更骇人的是,在李翠翠生活的地方,男人打老婆,被认为天经地义。

李翠翠生下儿子后,本以为丈夫会有所顾忌,但对方却变本加厉。不许她出门,把绳子和斧头放在床上,多次逼她自杀:

“你这样的人,活在世上有什么用,赶快死吧。”

冲动之下,她拿起斧头,砍向丈夫。

在狱中,她终于获得渴盼已久的平静。

同样是不堪丈夫家暴而失手杀死丈夫的杨焕莹在狱中哭着问采访人员:

我不是坏女人,真的不是坏女人,你看我像坏女人吗?

他们用18个月采访这群女囚,揭开婚姻里最深的痛

可就是这些不像坏女人的女人,最终要在狱中度过后半生。作为观众,想想心里都感到悲痛不已。

对于遭受家暴的受害者,身体上的伤害多少可以平复,但还有一种家庭暴力在心灵上留下的创伤却更难修补——性暴力。

性暴力在家庭暴力中更为隐秘,也尤为普遍。

杜鹃,一位来自东北的小学老师,其丈夫是一位工程师。

外人看来,工程师是一个需要高学历才能从事的体面工作。这应该是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只有杜鹃知道,关起门来,丈夫的禽兽嘴脸显现无疑。

每天晚上,丈夫都逼她看三级片。

每个黑夜,家里的床都成为她的地狱。

她不愿意,丈夫就强迫她。一个耳光打过去,血顺着她的嘴角流下来。

他们用18个月采访这群女囚,揭开婚姻里最深的痛

非人折磨下,杜鹃得了严重的妇科病。

手术第二天,丈夫又找上门来对妻子行使性暴力,导致妻子术后感染,一年都没好。

杜鹃说,这就是婚内强奸。

他们用18个月采访这群女囚,揭开婚姻里最深的痛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以暴力、胁迫或其他办法,违背妻子意志,强行与妻子发生性关系,就叫婚内强奸。

谁能想到,婚姻关系,成了丈夫对妻子实施性暴力的合法理由。

性暴力,往往让受害者难以启齿,只能自己默默忍受。

杜鹃说:

他要是打我的手,打我的脸,打我的头,我可以随便跑出去报警。可是他打的地方,我给别人看的勇气都没有。

他们用18个月采访这群女囚,揭开婚姻里最深的痛

相比身体上的伤害,性暴力摧毁的是女性的自尊。

由于长期处于难以启齿的屈辱、恐惧和无助的状态中,受害者往往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对自己存在的价值产生怀疑,缺乏自信,在生不如死的困境中挣扎煎熬。

长期的性暴力摧残带来的几乎全部是毁灭性的恶果。

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听闻到家暴,我们都会问“为什么受害者不离婚?不离开施暴者呢?”

在旁观者看来,离开是最好的办法。

但现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据全国妇联的统计数据披露,家暴受害者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会选择报警。

受害者为什么选择了隐忍,并且在长期家暴中难以脱身?

我们需要先了解施暴者的心理,施暴者一般有两种恐惧:

第一,   恐惧控制不了伴侣;

第二,   恐惧伴侣离开自己。

他们用18个月采访这群女囚,揭开婚姻里最深的痛

亲密关系里的暴力,实质上是一种控制。越无力,越恐惧;越恐惧,越想尽方法控制受害者:

1、强迫、威胁与恐吓:在受害人面前损坏财产物品、伤害其宠物;拿出具有伤害性的武器等;威胁受害人会杀害受害者或者儿女、父母、其他家庭成员等。

2、情感虐待:以各种方式诋毁受害人,让受害人误以为是自己病了;令受害者为暴力行为感到自卑、内疚(自己做得不够好)。

3、隔离:限制甚至禁止受害者与外界的接触、监视受害者的行为。

4、逃避指责或责任转移:不承认暴力行为的存在,或对于家暴行为不以为然,不认为这是什么大事。甚至将暴力行为的责任转移至受害者身上,不断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

5、利用孩子:利用孩子让受害者感到内疚。

6、男权主义:像对待私有物品、奴隶一样地对待受害者,命令受害者无条件服从自己的安排。

7、经济控制:让受害者缺少经济来源,或者离开施暴者以后受害者的经济状况会一落千丈。这样的后顾之忧会让受害者不敢离开施暴者。

他们用18个月采访这群女囚,揭开婚姻里最深的痛

当受害者一次次陷入施暴者的控制无法摆脱后,暴力行为极可能会越来越变本加厉。

一开始他可能只是一个耳光,推几下或踢受害者两脚,但这种情况下如果受害者忍让原谅,或是被劝阻了,那么施暴者下一次就可能慢慢升级加重。

31岁的Hanifa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同时也是家暴受害者。每次被醉酒的丈夫殴打后,她都想过离开。

可是由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而且丈夫每次在家暴后总是会下跪向她道歉,Hanifa心软了,她选择一次又一次原谅丈夫。然而在又一次醉酒后,她的丈夫把硫酸泼到了Hanifa的脸上。

他们用18个月采访这群女囚,揭开婚姻里最深的痛

对施暴者的宽容,让Hanifa失去了右眼和鼻子。

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的区别。

家庭的开始,是基于爱,可一旦暴行出现,爱就不见了。

遭遇家暴,在保护好自己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去医院验伤取证,及时保存证据,学会寻求法律帮助。

纪录片中,有一个姑娘说:

我是憧憬爱情的,但是他让我没能力去爱了。

他们用18个月采访这群女囚,揭开婚姻里最深的痛

婚姻,本该是幸福的;家,本该是最温暖的地方。

可一个美丽的妻子,一个可爱的孩子旁边,为什么要站着一个挥着拳头的恶魔?

在此向大家推荐《中国反家暴纪事》这部纪录片,而《反家暴法》也应当被更多人知道。

多一份关注,也许就能少一些悲剧。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社交恐惧倾诉自闭症源码抑郁症智商偏执型人格绿帽癖心理健康俄狄浦斯情结咨询师自卑心理治疗师双相情感障碍智力测试人际关系职业价值观冥想弗洛伊德强迫症男人心理心理测评安全感情商MBTI测试产后抑郁心理恐惧症回避型人格悲观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