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精神卫生调查于2017年发布的数据推算,患有抑郁症、焦虑症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的中国人数量超过1亿人,其中抑郁症患者接近3000万人。在压力与日俱增的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抑郁症?它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又该如何治疗和预防呢?
在众多的精神疾病中,抑郁症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影响最为显著。原中国国家卫计委在世界卫生日上公布了“中国精神卫生调查”项目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以抑郁障碍为主的心境障碍的患病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心境障碍中,抑郁障碍患病率为3.59%,双相障碍为0.46%,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心境障碍患者的咨询比例为13.38%,治疗率为9.51%。可以说,超过九成的抑郁症患者实际上并没有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抑郁状态持续2周以上就会诊断为抑郁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会碰到令人愉悦的事情,也会遭遇苦恼或困难。这时,大家也许都会情绪低落,感觉非常沮丧。不过,如果症状较轻且很快恢复的话,就不能称为抑郁症。只有当抑郁情绪以及对所有事物丧失兴趣的时间持续超过2周,且出现懒得动弹、失眠、浑身乏力等各种症状,让本人感觉非常痛苦或出现社交障碍时,才能诊断为抑郁症。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承受压力时,人体内到底会发生什么?当我们感受到压力时,调控人体自主神经功能与激素量的下丘脑会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这一信息到达附近的垂体,于是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随着血液输送到位于肾脏上方的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受到刺激后,开始分泌皮质醇。
皮质醇也被称为“应激激素”,它作用于全身,可提升血糖值与血压,平息免疫反应并抑制炎症。这些是人体为了对抗压力必须做出的变化:当血糖值升高时,抵达脑部的糖分(营养成分)就会增多,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提升;当血压升高时,心脏更容易向全身各处输送氧,人体的运动能力就会提升;另外,如果炎症得以控制的话,我们就不容易感到身体疼痛和酸楚。
抑郁症发病机制/《科学世界》
患抑郁症后,脑部神经元会受损
皮质醇也作用于下丘脑与垂体,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产生负反馈调节作用。这样一来,皮质醇的量就会减少,身体会恢复到正常状态。不过。当人体长期承受巨大压力时,则会不断分泌皮质醇,身体持续处于紧张状态。
最近的研究表明,如果皮质醇持续分泌过多的话,会对脑部神经元(神经细胞),尤其是掌管记忆的“海马”的神经元造成损伤。因此,长期承受压力时,人的记忆力会下降。
此外,压力也会导致杏仁核(产生恐惧或不安等情绪)更加活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抑郁症患者由于杏仁核异常活跃,会频繁出现恼怒、悲伤、焦虑、自暴自弃等负面情绪。
没有客观判断是否患抑郁症的方法吗?
很多疾病都有客观的诊断标准。例如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通过定期检测血糖,来判断病情发展到了何种程度。
然而,抑郁症并没有这样的客观指标,基本上是通过对患者的问诊来判断是否为抑郁症的。一般来说,到精神科看病的人大多会讲一些自己情绪低落时的经历,而不会讲自己情绪高涨时的事情。结果,有时候患者虽然是双相障碍,但却被诊断为抑郁症。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如今,医生开始使用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来诊断抑郁症。测量时,从头部上方照射一种不可见的光(近红外线),这种光可以穿透皮肤照射到脑血管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并反射回来。通过捕捉这种光,就可以测量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血流量)是如何随着脑活动而变化的。
图/《科学世界》
诊断时,患者佩戴近红外光谱成像装置,回答类似联想游戏的简单问题。正常人在回答问题时,血流量会迅速上升,但抑郁症患者的脑部却几乎观察不到血流量的变化。此外,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则显示出与正常人以及抑郁症患者都不相同的血流模式。通过测量这种血流活动的变化,就可以诊断病情。
不过,科学家现在还不清楚为什么患者的血流模式会因精神疾病的种类不同而异。因此,目前尚不能只根据近红外光谱成像的结果来确诊。归根到底,还是要结合问诊等方法进行综合诊断,这点非常重要。我们期待着今后能取得进一步的研究成果。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86198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3226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45841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95257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19905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