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为什么和朋友聊天不一样
作者:星辰西米露 2021-05-17 17:22:51 心理百科

2018年,我刚进入CBT学院进行2年制的CBT学习时,任课老师引导我们思考:心理咨询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它和普通的聊天有什么不一样?

我自身的咨询取向是客体关系疗法,所以当时我的答案是: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构建了一段疗愈性的关系,这段新的关系内化进来访者内心,替代了他以前固有的不良模式。

其他同学也有各自的看法。有的认为咨询师的共情使来访者感到被理解,有的认为潜意识被揭露有助于来访者看清自己,还有的认为咨询师为来访者做出了榜样。。。

当时同学之间还为了到底哪个因素“正确”争论了好久。

我觉得对一件事物做出“正确”与“错误”的判断有些分裂,很多事物是可以既正确又错误的,这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

比如几十年前,人们看待同性恋就像看待恶魔一样,英国还因此处死了二战功臣图灵。而现在,部分国家已经允许同性恋结婚,很多女生身边也有了闺蜜之外的gay蜜。

现在回过头去看,其实上面这些因素都对,它们都是咨询起作用的某些疗效因子。

但它们并不完整,它们没有能够彻底回答咨询关系与朋友关系的区别。同样的一个咨询师,为什么他在朋友关系中就不能起到咨询作用呢?是什么咨询因子导致了其中的差别?往下看。

疗效因子一:咨询关系本身

不管哪个流派的咨询师都承认,咨询关系本身具有强大的疗愈作用。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倾听这些基本原则,始终在咨询过程中体现。而正是这些原则,构成了咨询关系的疗愈性。

1、共情

被一个人深深的理解,是很多人未曾有过的体验,这种感觉真的是太爽了。不管你有什么“不好”的想法、情绪,咨询师都会陪着你,努力去理解你,跟你一起探索你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

他不会批评你,也不会指责你,他只是想让你尽力看清自己的样子,和你在灵魂的层面相遇。准确的共情是最深的理解,这种理解甚至有可能超越亲子情、爱情,成为一种独特的存在。

古语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共情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激发一个人心底最深处的力量。

2、认同

认同就是延迟模仿。

通过认同,我们把父母的形象内化到我们心中,在潜意识中成为像父母一样的人;或者通过反向认同,僵化的成为和父母不一样的人。

比如一个孩子A,从小遭受父母的虐待和体罚。他艰难的长大,婚后也有了自己的儿子。面对自己的儿子时,只要儿子一犯错,或哪里让他看不惯了,他冲上去就是一顿暴打。

这叫做“向攻击者认同”,这是家庭暴力的传承之链。

如果是“反向认同”,A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他用尽全力满足儿子的任何需要,绝不批评儿子,不能忍受儿子受一点点委屈,特别溺爱儿子。

不管是上面的哪种情况,来访者的自我功能都是僵化的。在咨询关系里,咨询师可以作为榜样被来访者模仿,他可以像咨询师一样灵活的去处理问题,“租借”咨询师的自我功能。

通过认同,新的关系取代了旧的关系。那个凶残的父亲形象并不会消失,但在创伤的亲子关系之外,多了一段滋养性的关系。

咨询师跟他的父亲是完全不同的人,这使得他可以把这一段咨询关系内化,取代或稀释原来的创伤关系,僵化的行为模式也就改变了。

心理咨询为什么和朋友聊天不一样

3、言语无禁忌

言语的禁忌制造心中的怪兽。

在咨询室里,言语上没有禁忌,来访者说什么都可以。来访者辱骂咨询师、说到自己想伤害亲人的想法、对上司的性幻想。。。等等等等,外界听起来骇人听闻的想法,在咨询室却是司空见惯的。

言语无禁忌,本身是疗愈的一个因素。

当然,行为上一样有限制,不能伤害自己,也不能伤害他人。

弗洛伊德时代,对性的压抑导致很多妇女出现歇斯底里症;当今时代,对攻击性的压抑导致抑郁症的大量出现。

咨询师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使来访者可以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那些心中的怪兽,得到了另一个人的看见,就像阳光下的冰激凌,迅速消减了下去。

疗效因子二: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长眠在纽约东北部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写着:有时能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

心理咨询也是一样。来访者付费,咨询师帮助,如果来访者相信咨询师的帮助有效,即使咨询师什么都没做,来访者也会得到治愈。

有一部电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心理咨询师去度假了,一个小偷来偷东西,恰好遇到来访者来了,小偷无奈之下只好假装咨询师。

不管来访者说什么,小偷都是嗯嗯哦哦的回答问题,结果来访者很满意地回去了,等咨询师回来,他发现自己的名声比以前大多了。

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安慰剂效应。

很多心理疾病都是过度担忧造成的,患者用想象中的危险吓唬自己,比如惊恐发作。在发作的一瞬间,患者会出现强烈的濒死感,伴随抽搐等剧烈的身体反应。

患者被送到医院后,往往不需要做什么,看到穿白大褂医生的一瞬间,部分患者自己就好了。

这听起来挺魔幻的:患者自己吓自己,把自己吓病了。然后吃了没什么用的药,做了没什么用的心理咨询,自己就好了。

疗效因子三:潜意识意识化

潜意识意识化,也被称为精神分析中的“解释”。

很多来访者的人生仿佛有一个怪圈,总是在不断重复某种悲剧。

咨询师徐凯文讲伦理的时候,讲过一个案例。小C是一个舞蹈学院的女学生,容貌亮丽,舞姿动人,是学校里的名人。

可是,她连续和好几个有伴侣的男人上床,包括自己的老师、师兄,都是身边的熟人。老师的妻子发现了这件事,追着她要说法,事情闹的比较大,她在学校的名声也受到很大影响。

开始咨询后,某一天晚上,她给徐凯文打电话,说现在很难受,希望徐凯文能去她家里咨询。请注意,这样的邀请包含了潜在的性诱惑。出于伦理考虑,徐凯文拒绝了她的请求。

第二天在咨询室,他们谈到这件事。原来,这个女孩子小时候经常被父亲虐打,唯一一次父亲表扬她,是在她练完舞后,父亲说她身材不错。

从此,在她的潜意识里,她如果想要得到一个权威男人的肯定,就需要跟他上床。因为她那极为微弱的个人价值,只能建立在身体的诱惑上。

实际上,她还有很多其他的价值:舞蹈功底好,学习成绩好,和同寝室的女生相处融洽。她只是不知道怎么去和权威男性建立关系,受潜意识驱动,以为只有上床这一条路。

咨询师帮助她看到了自己的潜意识,使潜意识意识化了,并教会她怎么去和其他男性建立正常的关系。从那以后,她不需要自我强迫性的和权威男性上床了,从怪圈里跳了出来。

疗效因子四:设置,作用于前语言阶段的疗效

心理咨询中有各种设置,这些设置本身,构成了一种疗效因子,可以影响到来访者前语言期发展出来的心理结构。

前语言期一般是指从婴儿出生到发出第一个有意义的词之间的时期(0-12个月)。这个阶段,婴儿还没有形成语言,但他的依恋模式、气质特征都在这个阶段开始萌芽。

如果在这个阶段遭受创伤,他的神经回路会发生改变,形成所谓的创伤回路,长大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回路会被激活,带来反复的创伤体验。

关键是,这一部分发生在语言之前,是语言所无法表达出来的,也是很难通过咨询会谈疗愈的。

而咨询设置,本身就具有治疗意义。它就像一种特殊的语言,帮助来访者疗愈前语言期的创伤。

这些设置包括:

保密原则,按照固定频率咨询,固定咨询时间,固定地点咨询,单一关系,付费方式,等等。

有些来访者特别不能忍受这些设置,想方设法想要打破它。比如几次三番邀请咨询师一起吃饭,想发展和咨询师的私人关系;或者反复迟到,无故缺席,不按时付费,等等。

这些行为的背后,都有动力存在。通过对这些行为的讨论,可以帮助来访者看到自己背后的行为模式。

比如来访者不能忍受咨询师休假,因为直接激发了分离焦虑;反复迟到,可能是在表达对咨询师的愤怒,来访者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一点,他只是觉得这段时间运气不好,路上堵车或忘了东西回去拿耽误了时间。

各种设置中,我想重点谈一下付费的治疗作用。

付费有两个含义,一是代表着来访者愿意为这段关系投入。

心理咨询的本质是助人自助,自己没有求助意愿,再多人帮忙也是没用的,就像你喊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

廉价的情话并不值钱,为爱购买的钻戒弥足珍贵。参加心理咨询也是一样,只喊口号不愿意掏钱,说明自己想改变的动力并不大。

二是代表着这是一种契约性质下的授权。

通过付费,来访者表达了这样一个含义,我授权你来治疗我。

这是一种平等的,双方都有收获的成年人之间的关系。

免费的帮助像什么?像是孩子在寻找父母。父母帮助自己的孩子需要收费吗?不用。

而我们已经知道,很多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原生家庭中和父母相处的模式。如果是免费咨询,就相当于在重复这种模式,对来访者并没有什么帮助。

总结一下,现实中的朋友不能取代咨询师,因为朋友关系里,没有设置,没有安慰剂效应,也做不到言语无禁忌。

我同样认为,能遇到一个能给到你深刻共情,能帮助你成长的朋友非常难得,一定要珍惜。

KY创始人钱庄觉得人生最大的忠告就是:一定要珍惜真心对你好的朋友,不要去伤害他,因为这样的人伤害一个少一个,不会一直有。

祝你拥有一段滋养性的关系,在这段关系里,你能更加喜欢你自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反社会人格九型人格女人心理自卑心理智力产后抑郁测试聊天外貌焦虑职场心理抑郁症PUA弗洛伊德心理健康测试职业性格情商测试亲子关系心理学家双相情感障碍霍格沃茨回避型人格易怒症心理健康治疗师控制情绪心理咨询自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