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文文静静,儒雅有礼的TA邀请你一起去共享晚餐。
坐上了TA的车,音乐到位,气氛微妙刚好。
突然,一辆按着喇叭的小车从后方加塞“超车”。
“这**怎么开车的?***********(此处消音20字)”,TA愤怒的一阵加速,甚至摇下车窗探出头去破口大骂。
你坐在副驾驶紧紧抓住把手。什么情况!难道TA的温柔,都是假象?
01.“一上路就生气”:什么是路怒?
路怒(Road rage)是形容在一定的交通背景下,开车压力与挫折所导致的愤怒情绪,发作者会袭击他人的汽车,有时无辜的同车乘客也会遭殃。医学界把"路怒症"归类为阵发型暴怒障碍,指多重的怒火爆发出来,猛烈程度叫人大感意外。路怒症发作的人经常会口出威胁、动粗甚至毁损他人财物,也就是攻击性驾驶。
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雨青教授指导的《城市拥堵与司机驾驶焦虑调研》显示,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随机选取的900名司机中,35%的司机称自己属于"路怒族"。随着近些年来路况的进一步复杂,这个数字可能还在持续上升。
作为近年以来被提出的新概念,虽然路怒症并没有被DSM-5(精神疾病统计与诊断手册)收录为精神疾病,但是,“一开车就骂骂咧咧”显然不是一种正常的精神状态。
目前可以公开的情报有:
1.男性驾驶人比女性驾驶人更具攻击性,但女性可能存在潜在性表达的路怒(发脾气)。虽然男性驾驶员可能在被激怒时看起来更激动,但是女性同样也会感到愤怒,只是TA们看起来没有那样的暴躁。
2.路怒驾驶人年龄更偏低龄。易燃易炸的小青年们当然更容易被糟糕的路况激怒。
3.对低地位车辆耐心更低(三轮车,自行车),社会地位更低,心理压力更大的人路怒的比例更高。一辆三轮车挡在自己前面可能比一辆布加迪威龙挡在前面更令人烦躁,尤其是在今天搬了一天砖或挨骂了之后。
4.路怒的发生的地点具有明显差异,可能具有地区特异性。更拥挤的街道,更复杂而糟糕的路况更容易使人感到心烦意乱。比如印度,泰国,斯里兰卡的司机发生路怒的频率可能更高。
02.为什么一开车就“暴躁“?
私家小车在喧闹的街道上营造了一个舒适与私人的“第二空间“。比起社交,有些人甚至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坐在车里带来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在自己的车里时,我们无意之中就会产生一种“这是我的地盘”的领域感。在路况复杂的道路上容易激发本能的领域的行为,而当路况复杂时,我们会产生一种“被侵犯”的不快感受。当遇上其他司机/行人的不友好行为,如超车/缓慢行驶/慢速横穿马路时,短时压力能够激发身体的“战斗反应”,改变神经元的活动状态,增加身体力量,减低四肢的供血以应对可能的危险,这种改变也包括精神状态的改变(高级皮层的功能改变),导致对情绪控制的降低,进而产生一种“失控的愤怒感。
有些报告认为路怒的发生是反应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较成熟的心理防御者可以有效避免扭曲愤怒的产生。
03.怎样才能减少“路怒”?
一个有趣的研究表明,在驾驶过程中咀嚼口香糖能提高司机的积极情绪及感觉(如快乐、放松和平静)。而且研究还发现,驾车时咀嚼口香糖时间越长,司机违规的次数越少。(赶快在车上囤一些口香糖吧~)
除此之外,学会为自己减压,切勿将不良情绪带至车内,感到烦闷不快时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都是一些不错的选择。
但是如果发现自己与身边人,长期存在路怒的症状,还是建议挑个最近的周末去专业的精神门诊与心理咨询做一个测评,以防极端情况的发生~
最后,来做个对照看看自己是不是路怒症吧~
症状一:开车"骂人"成常态。
症状二:驾车情绪容易失控,一点堵车或碰擦就有动手冲动。
症状三:喜欢跟人"顶牛",故意拦挡别人进入自己车道。
症状四:开车时和不开车时的脾气、情绪像两个人。
症状五:前面车辆稍慢就不停鸣喇叭或打闪灯。
症状六:危险驾驶,包括突然刹车或加速,跟车过近等。
参考文献
1.DSM-5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disorders." Arlington: American PsychiatricPublishing (2013).
2.Gerrig, Richard J., et al. Psychology and life.Pearson Higher Education AU, 2011.
3.Britt, Thomas W., and Michael J. Garrity."Attributions and personality as predictors ofthe road rage response." British Journal ofSocial Psychology 45.1 (2006): 127-147.
4.McDonald, S. Psychology of AggressiveDriving and Road Rage (2002).
5.Jansen, Arthur SP, et al. "Central commandneurons of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basis of the fight-or-flight response." Science270.5236 (1995): 644-646.
6. Marano, H.. "The solution to road rage?Find compassion", in Psychology Today, 18Feb (2003).
7. Asbridge, Mark, Reginald G. Smart, andRobert E. Mann. "Can we prevent road rage?."Trauma, violence, & abuse 7.2 (2006): 109-121.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03489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3288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0547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56218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3642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