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你好,李焕英》票房突破 40 亿了,似乎还在不断制造新的惊喜。人们对电影的讨论,逐渐从母爱、遗憾,转到了女性的独立、自我意识。
说到独立女性,你脑海里会出现什么形象呢?
不依靠男人、经济独立的职场女精英;
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不想对传统观念妥协的女性;宁可拼命工作,也不愿做全职太太的妈妈;
……
在这部电影之前,我们往往想到的是这样一些描述。
但这部电影让独立女性的形象再一次饱满和丰富了起来。李焕英是一个妻子,一个中年妇女,一个为孩子操劳的母亲,但她也可以是一个独立、自由的女性。她的幸福,跟男人无关,跟她的儿女有没有出息,也无关。
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谈女性真正的独立是什么。
01、女人的独立,与婚姻有什么关系?
电影中,贾晓玲千方百计想改变妈妈的人生轨迹,她希望妈妈嫁给厂长的儿子,过上好日子,生个有出息的女儿。
她觉得这一切,能让妈妈高兴。
但实际上妈妈并没有得到这一切,她还是嫁给了普通人贾文田,生了一个让人不省心的女儿。
贾晓玲以为自己的计划失败了,没想到妈妈却说:“我这辈子过得很幸福,怎么就没人信呢?”
有趣的是,电影几乎抛开了所有的男性视角,只看到了女人自己。电影里所有的男性都成了配角,甚至最后李焕英嫁的是怎样的人,电影都没有交代,但是我们却知道,她是幸福的。
因为她独立选择了自己要过的人生、要嫁的人。
此时,我们不禁想问,在形成独立人格之前,一个女孩要经历什么?少女想起了另一部经典作品——《小妇人》则讲述了在与男性视角的对抗中,女孩经历的成长。
这部经典著作描述了四个女孩的故事,其中的乔一直被奉为独立女性的代表,她从小痛恨婚姻,甚至面对自己的挚爱,她也毅然选择了拒绝。
她说: “女人也有思想、也有心灵,也有野心和才华,当然,她们也有美貌。但是我受够了人们说女人唯一适合的就是爱情。”
她拒绝了一桩全世界都看好的婚姻,独自离开家乡打拼事业。但在很多年以后,却选择了嫁给了大叔——贝尔教授,回到老家,生了一群孩子。
很多人觉得很奇怪,乔不是很独立吗?不是不想对传统观念妥协吗?怎么最终会选择这样的人生。
可实际上,走进婚姻的乔,反而真正独立了,也活得更自由了。
为什么呢?
因为真正的独立,不在于反抗婚姻,也不在于与男性竞争,而在于接纳真实的自己。
贝尔教授让乔意识到,她不需要否认自己的孤独、脆弱,就像她不需要否认自己的独立、才华一样;她可以拒绝不喜欢的人,也同样可以在脆弱时全心依赖一个人。
婚后的乔仍然坚持自己的事业,例如创办学校、投身教育、收留贫穷人家的孩子。她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也过着自己热爱的生活。
这样看来,结婚并不一定会让一个独立的女性失去自我,相反,一个接纳自己的女人,无论结婚与否,她都是独立的。
02、假性独立的本质,是厌女症
很多时候,我们也陷入乔年轻时的误区。
许多女同事拼命工作,渴望呈现一种独立的状态,一边发誓不结婚,一边又常常说自己缺爱,自我怀疑;她们在经济上独立了,却因为自己的一次软弱而自我厌烦。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
“厌女症”,本质上是对女性角色的不认可和轻视,即认为男性的特质生来是高贵的,而女性的特质需要男人的认同。
我们往往以为男性才有厌女症,实际上不是。
当我们认为女性就是软弱、卑微、牺牲、妥协时,自然就产生了对自己身份的厌恶,渴望摆脱这些所谓的女性形象,而奋不顾身。
就像《小妇人》中的乔,从小就幻想 “如果我是个男孩,就好了“。
如果我是男孩,就不用被逼着嫁人;
如果我是男孩,就可以独立赚钱养家,不用伸手找人帮助;……
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像男孩子一样独立和自主,她压抑自己、失去自由。实际上,这是一种假性独立,本质上是对自己的不接纳。
明星袁咏仪曾经说过一句话:”独立女性,就该花男人钱。“
当她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时,哪怕花丈夫的钱也妨碍不了她的自由,因为在家带娃也可以是主动的选择。
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影中的李焕英,让人感到那么舒服。
导演没有刻画她与男性的对抗,也没有刻画她为了摆脱身份而奋不顾身,她自始至终是接纳自己的。
她跟王琴抢电视机,不是因为想攀附任何人,更不是抢男人,而是想为自己争取快乐;她有一群女性死党,在她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而在朋友需要的时候,她也不计回报地帮助。
《厌女:日本的女性厌恶》一书中写道: “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支配的社会中,女人的友情,在“原理”上是不成立的,因为,多数女人,都以男人为归属而互为潜在的竞争对手。”
但电影中几位女性,可以自由地分享友谊,也独立地追逐自己的人生,在她们的笑容里,看不到任何攀附男性带来的压抑。
03、独立女人与孩子的关系,是怎样的?
少女时期的李焕英是独立的,成为母亲之后,她也保持着一个母亲的自我独立。
她并没有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建立在女儿的前途上,尽管女儿总爱闯祸,在外人看来没有出息,但她说:“我的女儿,只要健康快乐就行了。”
这是多少人心目中的理想母亲啊。
电影上映前,微博曾发出了一个互动:如果让你和年轻妈妈做一次时空对话,你会跟妈妈说什么呢?
其中热评第二的回复是:“不要把我生下来”。
短短几个字,我们看见了一个望子成才的母亲,和一个痛苦无助的孩子。有多少家庭的亲子关系,正是这样互相缠累的呢?
如果一个女人,不能看见自己的价值,不能接纳自己的人生,她就会把期待都放在后代身上。
我在读研的时候接到过这样的案例。一个很优秀的国际高中的小女孩,在面临国际考试的时候突然静不下心学习了。她很焦虑,如果这次考试没考好,那真的太辜负爸妈了,焦虑到没法学习。
后面我了解到,她的父母非常爱她,为了她有光明的未来,超负荷地承载着她的学费,卖掉了家里的房子,还没日没夜地工作。
如果她失败了,那么父母付出的一切都会付之东流。在过高的期望下,孩子得到的是压力、是自责、是希望自己没有出生。
《我母亲/我自己》一书中说道:“健康的母女关系是相互尊重、承认对方的独立性、能够包容矛盾和冲突为特质的。
其成功的基石是母亲独立的女性意识,理想的结果是女儿最终养成独立的人格、坦然的性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正如贾玲所说,“她不止是我的妈妈,她还是她自己”。
贾玲通过电影她将李焕英交还到她自己手中,这其中透露着自我独立的意识,也透露着妈妈独立的自我意识。
写在最后
当有一天,我们谈论一个为家庭付出的母亲时,脑海里不再只是 ”牺牲、付出、无趣、衰老“ 这样的词汇,而是可以用自由、自爱、尊重来描述她时,我们才真的获得了独立。
在成为任何一种角色之前,你首先是自己,无论你是女孩、还是妈妈,都是最美的自己。
世界和我爱着你
References / 少女参考的文献资料:
[1] Johnston, J., & Taylor, J. (2008). Feminist consumerism and fat activis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rassroots activism and the Dove real beauty campaign. Signs: 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 33(4), 941-966.
[2] Jeffreys, Sheila. 2005. Beauty and Misogyny: Harmful Cultural Practices in the West. New York: Routledge
[3] 上野千鹤子. (2015). 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 上海三联书店.
[4] 南茜・弗莱迪. (2004). 我母亲/我自己:女性独立与性意识. 文汇出版社.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5519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10866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987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03625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37232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