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很多婚姻咨询的案例,发现很多人痛苦的根源都在于——ta不是我想要的样子。
例如:
“我希望ta可以温柔体贴一点。”“我希望ta可以早点回家,多点沟通。”“我希望ta可以懂事一点。”“我希望ta可以上进一点。”......
然而,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人再好,也无法完全符合自己的期待。
因此,找到一个完全合适的人,几乎不可能;但经营好一段关系,却没有那么难。
关键不在于「我要怎么样」或「你要怎么样」,而是「我们要如何一起面对问题」。
知名咨询师李松蔚曾分享过这样的故事:
一位妻子,满脸愁容地抱怨丈夫:“老是出去应酬,孩子也不管!还总跟我拌嘴添乱!”
李松蔚老师没有直接给出建议,而是跟她说:
“假设现在有一场比赛,规则很简单——
在不告知丈夫的情况下,不让他帮忙照顾孩子,时间是10年,赢的人就能得到100万。你会怎么做?”
妻子有些诧异,想了许久,也没什么头绪。
李松蔚提供了一些思路:
1、一看到他照顾孩子就自己接过来,并批评他带也带不好;
2、不断指责他是个不照顾孩子的人,并跟身边的人也这样讲,给他心理暗示;
3、不断和他争吵,让他在家里待不住;
...
妻子听着听着愣住了:“老师,你说的这些,好像就是我现在做的。”
这位妻子陷入了一个误区,她采取了「问题取向」的沟通视角,即把丈夫视为问题的来源:
孩子没被照顾好,是丈夫的问题;
夫妻吵架,是丈夫造成的;我很累很受伤,也是丈夫导致的...
虽然她的初衷是通过这些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希望丈夫能为她多分担。
但没有用对沟通模式,反而起了反效果,甚至可以说:她在无意间给夫妻关系问题注入了动力,「维持」了它。
但如果换一种方式,把丈夫从「问题」视作「资源」,会怎么样呢?
李松蔚试着带这位妻子转换了几个不同视角:
在自己很累想发脾气的时候:
1、“批评丈夫不尽责,导致自己这么累。”2、“丈夫可以和自己一起把孩子更快哄睡,然后共同拥有更多的休息时间。”
在丈夫总是出去应酬的时候:
1、“你怎么老是不着家,孩子都不管了!”2、“我们需要你,我一个人带不好孩子。”
哪一种视角,可以给自己和夫妻关系带来更多好处呢?
在问题视角下,我们的矛盾都是“你”造成的;
但在资源视角下,我们站在了同一边,丈夫是“我”的资源,“我们”共同对抗问题。
一个简单的视角转换,让原本对立的两人站到了同一阵线,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妻子换了一种沟通视角后,原本责任感就强的丈夫,在感受到自己被需要后,把重心更多地偏向了家庭,给妻子减少了不少压力。
夫妻两人的关系,也在共同对抗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升温。
这种资源视角,也被妻子运用在了家人、朋友、同事的相处中,带来了许多意外的收获。
你看,当我们懂得换个视角,换个方式去看待对方时,就有可能将「问题」转变为「资源」,让关系走向上坡路。
李松蔚老师的方法思路清奇,能看到常人察觉不到的点,这正是他的厉害之处。
熟悉我们平台的朋友,对他应该也不陌生:
他学了15年心理学,是北大博士、心理学泰斗钱铭怡的高徒,曾在清华大学任教……
在《奇葩大会》上,高晓松、蔡康永都一致评价他:
高手,总是以「无用」为用,飞花摘叶,可以伤人。
在十余年家庭咨询治疗的过程中,李松蔚遇到了许多不同的夫妻,婚姻问题更是数不胜数,总结的方法论也不断升维:
比如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在亲密关系中,每次和TA说话就容易生气?
李松蔚说,那是因为我们经常忽略了对方话里的「感受」;
有些人很苦恼地说,听过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很难改变,这可怎么办?
李松蔚说,也许你用这种方法保护自己,也许这就是现阶段亲密关系对你的意义;
还有人问,过年回谁家?谁管钱?孩子选哪所学校?公婆要不要一起住?这些问题到底谁说了算?
李松蔚说,在这些「权力斗争」的背后,是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对你来说,到底这件事更重要,还是这段关系更重要?
......
正是因为他的丰富经验和独特视角,武志红老师曾夸赞他:
李松蔚老师有非常广泛的视野,他虽然扎根于家庭治疗方向,但他其实什么都涉猎,而且有自己深刻的哲学性思考。
可以说,他的太多认识,已经是他的,而不仅仅是学来的。
由他来讲亲密关系的课程,太合适不过了。
李松蔚老师总结说,大多数夫妻关系的误区在于,一旦感情出现问题,就会自动站在对立面。
但其实,关系的问题,不是你有问题,也不是我有问题,是我们俩这个系统的问题。
所以要解决,就得升级「亲密关系的底层操作系统」。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75471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781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7248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7104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76317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