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感情变淡了,还是你自己变淡了?
作者:黄贝尔 2021-01-22 20:11:34 婚恋心理

一家三口踱入餐馆内,安静坐下,掏出手机给孩子以免他打扰就餐。阳光正好,夫妻两人却没有交谈,问对方要点什么菜,得到的回答是:“随便”。

隔壁的一对男女也是类似,各自滑着手机,嘴里咀嚼食物时眼睛也没离开屏幕。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熟悉到甚至觉得它就发生在自己身上。很多夫妻都会觉察到,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婚姻关系后,对方身上的吸引力不知何时已经消散,对方的存在也变得熟视无睹,对方的话渐渐听不进去,对方的形象似乎也变成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总之,好像关系中的一切都在淡化,感情和生活,似乎从美酒咖啡的香浓过渡到了清汤寡水般的无聊。

然而,这种变化很可能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对方很可能也存在同样的感受,以至于两人名分上有着婚姻的关联,情感上却成了渐行渐远的路人。

是感情变淡了,还是你自己变淡了?

01、感情是两个人的事还是一个人的事?

这个问题看似很滑稽。直觉上,很多人会认为:“感情当然是两个人的事”,大到三观,小到今天吃什么,难道不需要两个人的沟通或默契吗?不过我们只要把时间线往前推个若干年,情况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请问一下,当两人感情最浓烈的那一刻,或者说首次两人四目对视的电光火石间,是哪一方先走出第一步的?难道是两人异口同声说出:“我们在一起吧” ,那这个场景简直可以写进小说了。

所以,在感情的最初,人们的内驱力是很强烈的,自我意识也是非常明确而坚定的。无论是追求,还是回绝;无论是吃醋,还是讨好,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些思维或行为。

然而随着两人的结合,“自我意识”又再次被推入一层又一层的关系中,例如不同家庭的价值观、社会文化的约束、社会关系的套路等等。

是感情变淡了,还是你自己变淡了?

90年代的时候,美日两位社会心理学家Markus和Kitayama就提出过:“东方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重要联结……个人行为取决于、并且很大程度上是由关系中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决定的。”

因此,在一种几乎是无意识的状态下,人们会将自己『溶入』婚姻关系、社会关系中,而自己的行为会受到关系的牵引(请注意,这里用了溶解的溶,而不是融合的融,大家可以自行理解涵义)。

是感情变淡了,还是你自己变淡了?

因此,如果在婚姻的某一刻,忽然你觉得自我的诉求好像再也没有人聆听,自我的形象在渐渐淡化,自我的价值在逐步消亡,那么不妨看看自己有没有被卷入以下四个“关系套路”中:

家庭套路这里的家庭,泛指大家庭,尤其是在婚姻中双方各自的家庭价值取向。

在婚姻中,是否渐渐忽视了自己的兴趣、目标、愿望、成就?而总是将大家庭的价值、看法、意见、需求放在首位?

他人套路这里的他人不仅仅是指代家庭成员,而是泛指一切外部关系。自己是否经常会去担心,或假想他人的看法?并不自觉地顺从他人(或大环境)的价值倾向?

关系套路由于进入了婚姻关系,尤其是当有了孩子,关系中的一方(尤其是女性)容易为自己贴上一些标签,甚至由此而局限了自己的行为。

例如“嫁鸡随鸡”、“为了孩子选择忍让”等等的消极思维。

权威套路由于东方文化中宗族概念的影响,很多人在家庭中(或社会关系中)的权威面前,容易呈现出一种“我是晚辈,我懂的就是少一点”的心态,进而,导致了很多人对权威敏感、崇拜、依赖的复杂心态。

是感情变淡了,还是你自己变淡了?

02、多一点“选择”多一点自我

在另外一项儿童拼图游戏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美国儿童在做拼图游戏时,如果对拼图的选择是出于自己主观意识的,会获得很大的内在动力和成就感;而中国和日本的小朋友,当其他人(例如妈妈)告诉他们可以试着选择什么的时候,会获得很大的内在动力和成就感。

可以看出,东方人的动力与成就感,从很小的时候就依赖于“关系”。不难推测,当关系中的状态,或者反馈是负面的,自己的动力和成就感也会变低。

这有点像两个人站在水中,都期望对方能够掀起一些浪花,给自己带来快乐和惊喜。但是当对方“浪不起来”时,自己也就失去了动力。

尽管每个人都无法彻底摆脱社会文化的影响,但这不影响大家去学习和反思。

因此这里也总结一些重新审视自我,在关系中凸显自我价值的策略:

要对“自己”充满好奇

可能很多人花太多时间去理解这个世界,包括理解家人、理解新的知识、理解孩子、理解纷纷扰扰的关系……

但其实一个人的“自我”是最难被理解的。在愤怒的时候、在委屈的时候、在无聊的时候,不一定总是要纠结于:“对方为什么不理我”或者“对方为什么要惹我生气”,想想,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是不是忘了为自己做些什么?

是感情变淡了,还是你自己变淡了?

将“差异”升华为技能

男生喜欢打游戏吗?女生喜欢买护肤品吗?男生喜欢探险吗?女生喜欢理财吗?当婚姻中出现差异化时,最忌讳的就是贬低对方的兴趣爱好,并笼统地用“不顾家”来否定对方。

其实一项爱好的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一些鲜明的人格特质。例如喜欢打游戏的男生,很可能也热爱运动;喜欢存钱的女生,很可能会成为理财高手。找到对方的“隐秘属性”,然后寻找新的资源,把它发扬。

绑定彼此的价值

顺着第2点,当发现了对方的特质,并鼓励其发扬光大后,自己千万别袖手旁观。

如果男生去健身了,女生甚至可以去学拳击、射箭;女生去学理财了,男生甚至可以去考取更高层次的证书。

从认识到彼此的差异,到差异的升华,再到价值的互通,彼此在对方的眼中,就会呈现出越来越鲜明的轮廓。

所以,只要别让自己“变淡”,感情就必定能常鲜。

参考文献

Iyengar, S. S., & Lepper, M. R. (1999). Rethinking the value of choice: a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6(3), 349.

Markus, H. R., & Kitayama, S. (1991). Culture and the self: Implications for cognition, emotion, and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8(2), 224.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绿帽情结悲观主义焦虑症安全感易怒症治疗师亲密关系心理恐惧症心理咨询弗洛伊德产后抑郁测试偏执型人格负面情绪九型人格PUA强迫症人际关系恐惧症洁癖回避型人格障碍焦虑症心理测评系统抑郁症心理健康心理医生抑郁症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