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不合的夫妻还应该在一起吗?
作者:黄贝尔 2021-01-06 20:10:08 两性心理

这个题目看似有点矛盾,也许有的读者会认为:三观不合,根本就不应该结为夫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性格过于匹配或经历具有相似性的夫妻,与那些性格特质差异较大的夫妻相比,婚姻的持久性上并没有什么优势,反而可能会更加脆弱。这个理论可以在许多看似完美的好莱坞婚姻里找到印证,从理查德伯顿和伊丽莎白泰勒,到布拉德皮特和詹妮弗安妮斯顿,这些婚姻一开始看似是天作之合,最后都以劳燕分飞告终。

所以,问题经常会回归到一个很多人为之而纠结的点上:夫妻间究竟是否存在三观合与不合?同样的,问题也会延伸到:“三观不合”的夫妻还有在一起的必要吗?回答这个问题前,其实人们可以反问自己一个问题:一对夫妻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三观不合的夫妻还应该在一起吗?

我们的三观

“三观”,通常指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婚姻生活里,观念的传递和交互,更加贴近于后两者:价值观和人生观。价值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重点,美国社会心理学大师Milton Rokeach认为:“价值概念比其他概念更应该占据核心的位置”。

三观不合的夫妻还应该在一起吗?

价值观就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价值认识的排列,是动物就会有价值观,就会有价值排列。价值观也是相对的,也是可变的。不管一个人承认不承认,他的价值观都客观存在着,而且分最大价值、第二价值、第三价值、第四价值……一直排列下去,比如有人认为家庭比事业更有价值,有人认为钱比爱情更有价值。

人生观本是哲学名词,是指对于人生抱有的看法,以及个人对于处世的态度。苏格拉底说:“未经过检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人人有不同的人生观。家庭是人生观建立的第一个场所,孩子的主要照顾者(通常是父母)是孩子人生观塑造者,照顾者的人生观表现于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孩子初期只能照单全收。三岁小孩为什么会骂人?大概他的父母就是如此骂他,所以暴力倾向者往往来自暴力家庭。因而,家庭的人生态度、价值判断对人影响极为深远,甚至一生都无法超越、摆脱。

婚姻生活里的三观不合

一对夫妻,从认识的最初,就有着各自不同的原生家庭环境、生活履历和教育经历,因此价值观、人生观也多种多样。从概率和社会学角度上讲,男人和女人之间,相互吸引的原因往往不是在于彼此的共同特征,而是在于彼此的差异。发现“共性”确实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然而性格或三观差异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碰撞、矛盾、磨合、谅解和共鸣才是婚姻发展的催化剂。

三观不合的夫妻还应该在一起吗?

这个结论来自于2007年由美国伯克利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共同的研究结果。这项研究调查了夫妻间的“五大人格特质”。这五大人格特质包括:

是否对体验新事物持有的开放性态度(具有广泛的兴趣,富有想象力,富有洞察力),还是抱有保守的心态。

是否尽职尽责(有组织,彻底,有计划),还是生活过得杂乱无章。

是否外向(健谈,精力充沛,自信)或者内敛。

是否以愉悦、友善的心态生活(同情,善良,深情)还是不愉快。

是否经常在生活里紧张(紧张,喜怒无常,焦虑),还是懂得冷静和放松。

令人惊讶的发现是,如果夫妻双方人格特质(以上五项)具有高度相似性,那么他们的婚姻在早年会具备更多的满足感,然而,在中后期的婚姻生活中,满意度会逐渐下降。这是为什么呢?

研究者提出,当夫妻在20多岁,40多岁和60多岁时,所设定的人际关系目标,生活的变化和外部需求,实际上会引发不同的需求平衡,并且会针对与自己相似或相反的人格特质持有不同的评价。

三观不合的夫妻还应该在一起吗?

在婚姻生活的早期,拥有相近性格的夫妻,很容易利用自己的性格特质,满足双方关于亲密关系、生活习惯和共同梦想的需求,让对方去“享受”一种“我很懂你”的状态。基本上来说,如果妻子不喜欢新事物,丈夫则不会去主动尝试挑战;丈夫不喜欢社交,妻子就会主动去安排属于二人的烛光晚餐。

然而人到中年,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婚姻逐渐要开始面对越来越多的外部世界挑战。在某种意义上,孩子,财务,职场,年迈的父母等新的挑战以各种不同的难度进入婚姻生活。这时生活有点像跑马拉松,因为面临的挑战是不确定的,你更希望自己身边的战友是一个互补型的,而不是你束手无策时,他也茫然无知。例如:如果双方都是事业心特别强的人,那么空调坏了谁去打电话报修,可能就会成为矛盾的导火索。

三观不合,还怎么相处?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把价值观或人生观的不合,理解成为“不一样”或“不一致”,而进一步把这种误解理解为矛盾的根源。真实的情况上面也提到了,即便是父子母女或兄弟姐妹,也极少存在三观完全一致的情况。所以,两个人的三观发生了碰撞,出现的只有两种可能:能够相互调协,和不能相互调协。

回归到个体,作为丈夫或妻子,在婚姻关系中,重要的不是去批判或修正对方的三观,而是先认识到自己拥有什么样的三观。打个比喻,如果两辆汽车发生了摩擦碰撞,人们很容易能够根据规则判定是谁的责任,因为两个个体的行为非常清晰明朗。而如果是两盆散沙泼在一起,主体不清彼此不分,问题的根源就很难梳理了。

三观不合的夫妻还应该在一起吗?

当一方拥有很清晰的认知,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知道自己的软肋和缺点,在与对方的思想意识发生碰撞时,就能够清晰地传达自己的主体意识,告诉对方自己能接受什么,反感什么,可以改变什么等等。同时,在交流中,把握适当的技巧和尺度,使得两人的三观碰撞,从摩擦变成磨合。

1

首先从内心承认:任何一段关系中,都会存在摩擦和碰撞。这无关乎某一方的三观是对还是错,而在于当事人如何去管理,如何去协调。

【例子】在矛盾爆发前(或开始对话前),静下心想一想,对方的言谈举止,是否和他的原生家庭有关?是否当下存在了过多的压力,自己对配偶的期望是不是不切实际?

2

“三明治”式的聊天能够促进两人的协调沟通。在对话中,先褒扬,中间提出问题并交流,最后以鼓励的态度圆场。这种在商务领域里常见的沟通技巧,其实可以应用在婚姻中。但态度要诚恳,切勿做作。

【例子】“我觉得你的心思还是蛮细腻的,我有时都察觉不到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想想办法,看看是否需要找人帮忙?或者把面临的问题列出来?……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但我们有的是时间。”

3

关系中可以提出批评,但记住,是批评问题或者境遇,不是批评对方的人格。抱怨对方的人格是最无效的沟通方式,因为人的本能就是对任何批判自己的言语或行为进行自我防御,并衍生出一种:“你不是我,不懂我,你又如何有资格批判我?”的惯性思维。

【例子】正确的抱怨:“孩子需要爸爸的陪伴,有些事情真的不是我这个做妈妈的能替代的,我觉得我们应该聊一聊。” 错误的抱怨:“你跟你们家里人一样,骨子里就没有责任心。”

4

很多夫妻在发生矛盾时,过多得用重复性的语句表达事情的现状或后果,而对方其实并不知道事情究竟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因此,交流中,要多聊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仅仅指出对方的行为引致的后果。

【例子】正确的抱怨:“你把……忘了,害得我找半天,也担心了大半天。你把……弄错了,孩子一直在哭,好伤心呢。” 错误的抱怨:“你怎么总忘了付账单?你怎么总是丢三落四?你怎么总不长记性?”

5

观念不一致时,考虑对方是否需要帮助?有时人们会在脆弱时,形成一个保护壳,抵御外界的打击。然而实质上却是很需要被帮助的。在遭遇对方抵触情绪时,可以换位思考一下,想想对方是否遇到了困难,是否需要帮助?

【例子】“可能我没有领会到你的意思,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交流一下吧,说不定我可以帮到你什么。”

6

不需要轻易改变自己的三观,也不要强求对方改变。夫妻双方要共同谋求的是“兼容”和“调和”,而不是脱胎换骨。逐渐学会在差异中找到对方能弥补自己的地方,在矛盾中能理性换位思考,并帮助对方解决问题。

【例子】设定好规则,在彼此有无法调和的三观时,避免在同一个话题上产生生活上的交集。但允许对方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社交圈子,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满足自己。对自己也是如此。

三观不合的夫妻还应该在一起吗?

参考资料

1. Hendrix, P. H. (2007). Getting the love you want: A guide for couples. St. Martin's Griffin.

2. Stone, D., Heen, S., & Patton, B. (2010).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How to discuss what matters most. Penguin.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自愈能力反社会人格心理咨询师社交恐惧症哈利波特九型人格自卑抑郁症测试男人心理EPDS社交恐惧症孤独症情商测试心理健康测试MBTI测试智力测试叛逆双向情感障碍聊天焦虑症恐惧心理洁癖原生家庭冥想职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