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克尔凯郭尔、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作者:李仑 2020-12-24 14:15:25 心理百科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英文的后缀是丹麦语,意思是“坟墓”。是谁给他起的这个名字呢?他的父亲。克尔凯郭尔的父亲是一个对死亡非常恐惧的人,因为他的家族每一代都有人死于意外,所以他认为他们这个家族是被死亡诅咒的,因此在克尔凯郭尔出生以后,他就用“坟墓”给克尔凯郭尔命名。

他父亲究竟是向死亡臣服、认同,还是挑战死亡呢?这个动机现在不可考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他父亲给他起这个名字,肯定代表了他的父亲跟死亡的关系是非常微妙、充满张力的。

哲学家克尔凯郭尔、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克尔凯郭尔讲到,准备死亡之前我们要经过三个阶段:审美阶段,你要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伦理阶段,你要对自己的角色忠诚,符合社会文化的要求;宗教阶段,你要寻求救赎。

他的父亲没有办法想到救赎,因为他认为人一出生就是有罪的,就应该随时被死亡惩罚,但克尔凯郭尔超越了他父亲,他认为,如果要摆脱死亡的惩罚,就应该在人生的某个时期进入宗教阶段,寻找宗教的知识、真理,完成自我的救赎,这样就可以跟死亡和解,不再有罪了。这个观点跟基督教的教义有点相似,但基督教对审美阶段和伦理阶段没有描述,基本上都指向宗教阶段,所以他实际上做了一些哲学跟宗教整合的工作。

从审美阶段、伦理阶段到宗教阶段,其实是准备去面对死亡。在上面的纸上我画了一个十字,竖线就是生与死的边界,横线就是如何去过渡。竖线下面是惩罚与献祭。克尔凯郭尔的父亲认为死亡是一种惩罚,但克尔凯郭尔认为死亡是一种救赎,在他们父子之间有一个观点叫献祭。

哲学家克尔凯郭尔、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怎么理解献祭呢?我讲个案例。有一次我带一个小组,小组里面有个人是新生儿的妈妈。这个妈妈刚生完孩子两三个月,孩子有新生儿黄疸,需要晒太阳、补钙,所以她经常抱着孩子到小区里晒太阳。她说,在晒太阳的过程中,我非常担心人贩子突然跑出来抢走孩子,我手无缚鸡之力,没有办法跟人贩子搏斗,所以我不知道要不要继续带着孩子去小区晒太阳,但是不去又不行,因为我们家采光不好。

她说完自己两难的焦虑后,激起了小组中很多妈妈的弥散性焦虑和恐惧。很多已经当妈妈多年的人都开始分享:哎呀,我生孩子的时候很担心他是六指;哎呀,我生孩子的时候很担心他是唇裂。大家都谈了产后焦虑带来一些灾难化幻想。

在大家分享的过程中,有一个成员一直没说话,大家觉得很好奇,就问她,诶,你怎么不说话呀?看你的年龄应该也是当妈妈的人了,你当时有什么感想?她就说,我跟你们的想法都不一样,因为我的孩子出生以后,我没有想过别人会来抢走他或者害他,我经常幻想自己会拿一把剪刀把他捅死。

小组成员们都吓坏了,就问她,你怎么会有这种幻想呢?你是不是有病?于是大家就投射了很多恐惧给她。她其实也很挣扎,因为她讲出这些东西之前就预感到有人可能会挑战她、攻击她,但是她为了成长自己,愿意面对这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团体开始呈现出替罪羊现象了。首先,她呈现了一个真相,就是在孩子出生之后,妈妈潜意识里其实是有对孩子的恨的;其次,这个小组集体在贬低她,希望去消灭这个真相。我作为小组的带领者,对替罪羊现象的动力做了一些工作,之后大家终于不再带着那么多恐惧、贬低、排斥进行对话了,而是开始自然、自由地流淌。

哲学家克尔凯郭尔、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这时候她分享了她的过去:她出生后亲爹亲妈去做生意了,是她的舅舅舅妈在养她,一直把她养到18岁,所以她相当于从小被寄养在别人家里。可是,她又觉得舅舅舅妈跟她的亲爹亲妈一样,她的那种认同的感觉和亲密的感觉是一样的。

她学习成绩非常好,跳了好几级,大概20岁就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了。她准备用工作后第一个月的工资给舅舅舅妈买礼物,礼物刚买好,她就收到一封电报,说舅舅舅妈在她发工资的那天出车祸死掉了。

她悲伤、痛苦了很久,一直都没有走出来。后来她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他对她有很多支持、包容、倾听和陪伴,后来出于半感恩半爱慕就跟他结婚了,然后有了小孩。大家知道,一个女人生孩子后,生命力其实是突飞猛进的,因为她可以创造生命,所以她那旺盛的生命力被唤醒了。可是,她潜意识里丧失舅舅舅妈的创伤还在心里,于是这两个部分之间就产生了张力。

文学一点说就是,在她的潜意识里,这个世界上对她最好的人在阴间不在阳间,但在她生了孩子成为母亲之后,在阳间她最珍贵的人就是她的孩子,可是在阴间她最珍贵的人则是她的舅舅舅妈。她怎么去完成这个关系的整合呢?对她而言太难了,因为刚生完小孩的妈妈都很虚弱(一方面很旺盛,一方面又很虚弱),所以她潜意识里就想把这个孩子杀掉,然后把他送到阴间去。

这实际上就叫献祭,即把阳间我身边最好的部分送给阴间最爱的舅舅舅妈,完成关系的整合。这就是克尔凯郭尔所说的献祭。我们在无数来访者身上看到了献祭,这实际上就是人类的潜意识。

哲学家克尔凯郭尔、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面对死亡的准备也有三个阶段。首先是奇异阶段,对大自然感觉非常好奇,就像原始部落探索怎么在大自然里获取食物。孙悟空为什么要求道呢?因为他在水帘洞里看到一个老猕猴老死了。这既是一个自然现象,也是一个死亡现象,所以激起了孙悟空奇异的感觉。

其次是怀疑阶段,开始了解大自然,积累经验,然后对这些经验进行批判、检验。悟空看到那个老猕猴死掉之后先是很惊异,然后就开始了解是不是所有的猴子都得死?有没有不死的猴子?如果有不死的猴子,它是怎么做到不死的?是不是真的能做到不死呢?孙悟空开始积累经验,获得数据,对经验进行批判、检验,所以这时他做了一个竹筏子出去求道了。

哲学家克尔凯郭尔、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最后是震惊阶段。孙悟空在跟他的师父菩提祖师学七十二变的时候有很多震惊:这个竟然还能这样搞,怎么能这样搞呢?这相当于有一个刺激进来,把之前激发他奇异和怀疑的那个不断强劲的流动的精神世界撕裂了一道口子,像遭雷劈一样。孙悟空的师父在他头上打了三下,暗示让他三更时到禅房向他私授秘术,这实际上就隐喻了震惊。

这时孙悟空还处在半猴半人半仙的阶段。孙悟空到小镇上找衣服穿,是从动物到人的边缘,学了七十二变后开始从人到仙的阶段。这个时候他开始进入震惊阶段。奇异、怀疑、震惊,再奇异、再怀疑、再震惊,再奇异、再怀疑、再震惊,这就是人类获得经验、获取知识、提炼哲学、研究科学的基本逻辑。

做了这些准备,不断地循环再循环,直到突然出现了一个中断——咱们老百姓可以把它叫断片儿,这时候意味着死亡来临,这就是雅斯贝尔斯对死亡的解读。

哲学家克尔凯郭尔、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海德格尔对死亡的理解和研究有三个维度。第一个叫此在、尚未的、始终亏欠。意思是,只要你活着就是不完整的,就是有一些欠缺的,人在遭遇死亡之前,首先遭遇和面对的就是自己的欠缺。

第二个叫暂时尚未。意思是,人感觉到死亡还没有来临之前自己是欠缺的,可是又会有一个想象,觉得这个欠缺是暂时的,可以完成的。比如,获得学历、娶老婆或者嫁人、生孩子,这些角色的发展实际上都是在完成暂时尚未这个过程,把这个暂时尚未变成完成。

哲学家克尔凯郭尔、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第三个叫个体性、属我性、不可替代性。意思是,没有人替你去死,也没有人可以真正理解你对死亡的感觉,当死亡来临时,你内心的万马奔腾、霹雳闪电,没有人可以理解,所以海德格尔认为面对死亡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

此在、尚未的、始终亏欠的这个不完整感,努力追求完整的感觉,以及这种超级私人的死亡体验融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我们面对死亡的准备,海德格尔把这个过程叫向死而生,或者叫置之死地而后生。《亮剑》为什么看的人热血沸腾?因为它的死亡哲学就是向死而生,逢敌亮剑,要么你死,要么我活。

哲学家克尔凯郭尔、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萨特对死亡的理解也有三个维度。第一个叫一个偶然的事实,毫无等待可言。意思是,不管你愿不愿意等,死亡这个事实都会发生,而且这个发生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所以觉得死亡是财富或者终结,都是人的自作多情。萨特是一个非常冷峻的人,这个冷峻你可以理解为冷静、严峻,也可以理解为冷酷、严峻。

第二个叫无外部的意义予生命。意思是,你怎么去死都没意义,不管是为了他人牺牲自己,还是为了崇高伟大的事业去死。死亡之外一片空白,没有任何意义,怎么死都没意义,这就是无外部的意义予生命。

第三个叫不是为了去死而自由,而是将死的自由人。很多人自杀就是用死亡寻求解脱,这就是为了去死而自由。可是他们不知道,不是你死了才自由,而是你是自由的才有资格去死,即当你获得解脱的时候,才能自然地去死,而不是死了以后才有自由,所以萨特这个话其实挺扎心的。

如果你想自杀,你以为死了之后就没什么事了吗?不是,是因为你没什么事去死,才能真正得到一些东西,而为了得到一些东西去死,你什么也得不到。所以说,萨特是非常犀利的一个人。

哲学家克尔凯郭尔、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这三个维度整合在一起,就成为萨特他的观点,即面对死亡的两个部分:一个叫虚无化,一个叫学习哲学就等于学习死亡。什么意思呢?就是面对死亡,人是绝对虚无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建立起来,就是一无所有,死不回头。

我记得崔健在北京工体搞了一个《滚动三十年》的演唱会,演唱会的名字就是八个字:一无所有,死不回头。这个实际上就很萨特主义。萨特晚年变得柔和了一点,提供了一个希望:如果你想学习跟死亡相处,就要先学习哲学。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智商智商测试绿帽九型人格自闭症心理医生男人心理社交恐惧症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家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存在主义偏执型人格产后抑郁树洞分院测试焦虑症心理恐惧症自卑人际关系九型人格容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