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男人开始说教时,如何应对「男式说教」?
作者:看见心理 2020-11-11 09:35:55 男人心理

当男人开始说教时,如何应对「男式说教」?

美剧:《后翼弃兵》

在北师大心理系念大学时,我遇到过一位老师。

她说自己已经年近半百,在文化研究领域也做出了一些建树,还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工作。

在学术上有热情、有成就的她,前路看起来一片光明。

但即便如此,当她回到家,依旧会被自己的爸爸和年长两岁的哥哥当成「无知的人」。

他们认为,自己有资格对她的人生和职业发展指指点点。

最常用的理由是:

「你不懂,以后你就知道了」。

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是不是?

但这个现象的的确确很常见。

它常发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即便孩子已经成年独立,父母仍然觉得孩子的选择是幼稚的;

同样常见的,也发生在同龄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男性轻视女性的经验,认为女性都过于敏感、不够理智,企图用语言纠正她们。

当这种现象频繁地出现在男性对女性的说教上时,在中文世界,我们常笑称为「爹味言论」,发言者好像「总想当爹教训人」。

在国外,一位叫Rebecca Solnit的学者曾经写过一本书,叫《爱说教的男人》。

她将这种现象称为「男式说教」(mansplain),并且对此展开了系统的讨论。

当男人开始说教时,如何应对「男式说教」?

《爱说教的男人》封面

01、什么是「男式说教」?

在《爱说教的男人》的开头,Rebecca讲述了她的一段亲身经历。

在一个聚会上,她遇见了一位男性,

这位男性滔滔不绝地向她介绍一本书,让她完全讲不上话。

然而尴尬的是,这本书就是Rebecca本人的作品。

即便有人提醒了他这一点,

但这位男士仍然没有停止吹嘘自己对这本书(并不准确)的见解。

这一魔幻的经历,是她写下《爱说教的男人》的灵感之一。

当男人开始说教时,如何应对「男式说教」?

综艺:《脱口秀大会》

在这里,我们不难回忆起几个月前杨笠的那场脱口秀。

这个段子之所以能够引爆全网,获得绝大多数女性的共鸣,就证明了:男性"指点江山"的喜好,并不仅仅是杨笠的个人经验。

值得提醒的是,「爹味发言」和「说教」的这种谈话方式,不是只出现在男性身上,女性也会有。

而饱受其扰的也不仅仅有女性,男性也会体会被教训的不愉快感。

但当这种谈话方式频繁地出现在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交流中时,这种现象就拥有了被探讨的价值。

在2018年的一个行为研究中,研究者Pakzadian通过对男性和女性的谈话风格进行编码和分析,发现:

男性在谈话时(特别是在解释事情、讲述个人经历时)比女性更明显地表现出「更高的自信程度」,以及「更高的自我导向」,也就是始终会倾向于让自己处于谈话的主导地位。

在男女对话中,当女性正在发言时,男性会更高频率地打断、转移话题、提问题、批评、引起冲突、不予以回应……试图以这些方式保持谈话的主导地位。

在《爱说教的男人》里,作者Rebecca写道,

比起女性,一些男性在进行发言时,他们会更习惯于使用一种过度简单、并不准确的方式对女性的经验进行评论或解释。

特别是当他们讲述的对象是女性时,还会使用一种居高临上的态度对待倾听者。

本质上,「爹味发言人」、「男式说教者」的发言核心是:

以自我视角作为一切话题的主视角,然后以此解释一切,包括女性特有的经验。

当男人开始说教时,如何应对「男式说教」?

02、男式说教:女性,不重要

在男式说教面前,女性会像一个孩子一样被对待:

她会被告知她的想法太天真;

她会不断地被指导“你应该怎么做”;

她会被告知她的体验不重要;

以及被指控“女的就是矫情/脆弱”。

有多少女性遇到过这样的儿子、丈夫或父亲:明明从未做过饭,就连洗个碗都觉得委屈。却认为自己能对你的烹饪技巧加以指点,这些指导建议往往都是拍拍脑袋想出来。

一对正在吵架的异性恋情侣,不论女孩说什么,只要意见与男生不一致,男性总能以「你能不能理智一点」回应。可「理智」的标准从哪来?是否只是出自男性自我的视角呢?

面对经济政治议题,不论是否了解事情的真相,总会有男性不假思索地就开始侃侃而谈。一旦有女性在讨论经济政治话题,不论她在表达什么,很容易就会获得男性「你太天真了/你想得太简单了」的评价。

在年初疫情期间,有公益团体致电武汉的医院,想向医院的女性医护人员捐赠卫生巾安心裤等女性必需品,却被接电话的男领导以「不需要」回绝。因为他不需要,所以对别人来说也不是必要的。

在「月经贫困」的话题下,有的男性凭借着「没有人比我更懂月经」的自信,硬是向女性提出了关于如何处理经血的指导方针,他们认为这不过就如流鼻血一般稀松平常,所以自己也有发言权。

当男人开始说教时,如何应对「男式说教」?

图源:微博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男权社会中,男性往往被默认为是社会的主体,这种文化习惯散落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时,都会发挥着微妙的作用。

男式说教发言者的内心有一个铁定的规则:

成熟男性所代表的主流声音,才属于「正常」。

由此一来,长久以来就不被摆在台面上来讨论的女性的经验、女性的思考,自然就被认为是「次等重要的」。

当男人开始说教时,如何应对「男式说教」?

美剧:《破产姐妹》

03、说教,之后呢?

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的个人感受和见解不被重视,长期在这种教育方式下的人,更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焦虑、以及不自信中。

在爹味文化与男式说教下,面对这种痛苦,有人选择反击,有人选择忍受。

愤怒的人不愿意接受这种说教,她们据理力争。

这种愤怒与反抗体现在亲密关系中时,会被伴侣简单地评价为「无理取闹」「母老虎」「很烦人」。

甚至,弗洛伊德将当时的女性在压抑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崩溃诊断为一种精神疾病——歇斯底里症。

疲于反抗的人则选择沉默。

Rebecca在《爱说教的男人》中写道,当男性的表达成为自然,而女性却习惯于被藏在角落中饰演倾听者的角色时,女性就会不断陷入沉默的怪圈。

她们想要表达的时候会不断怀疑自己:我想的对吗?会被接受吗?说出来会不会显得太爱出风头了?我还是闭嘴比较好吧?

当女性真正说出些什么的时候,就容易被外界怀疑:你太感性了/你太天真了/你的观点太小众了/你又在打拳。

可如果保持一贯的沉默,或者无法坚持自我的声音,便容易被音量更大的声音所淹没。

正如Pakzadian的研究所指出的,男性谈话中的主导地位,与女性在谈话中的隐忍,是一种相互构建的关系。

说到这里,「男式说教」从何而来,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当一个社会里的大多数人默认男性的思考理应更理性,却轻视女性的智慧,认为女性“头发长见识少”,“红颜祸水”,“女性只是花瓶”,并且这种观点缺乏反对的声音,「男式说教」才会有它的生存土壤。

我们要反抗的不是男性群体,而是一种社会的文化:

不断地在女性的成长路上否认女性的声音;

强硬地要求男性必须理性、必须拥有话语权;

也粗糙地定义男性必然理智,强调理智才是最高级的。

当男人开始说教时,如何应对「男式说教」?

04、如何应对「男式说教」?

我觉得这种「一方打断、说教,另一方沉默」的沟通氛围,不仅仅出现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它还出现在年长者与年轻人、老师与学生、老板和员工、家长与孩子之间。

只要有一方理所应当地将自己置于高位,就会开始进行这种不顾他人经验和感受的说教。

如果你常深受其苦,可以试着:

给自己更多的信任:不论对错,「讲话」本身就是你的权利;

建立自我坚定性:当你正在讲话时,先坚定地把自己原来想表达的内容说出来,并且试着坚定自己的想法;

适时拒绝:当你说话被打断时,果断地表达“现在是我的发言时间,请你先听我说完”。

如果你觉得自己容易对他人进行「男式说教」,可以试着:

觉察自己:是否会因为别人的性别、经验而轻视他人发言的内容?例如走神,打断,遗忘对方的发言;

改善打断他人发言的习惯:耐心静听,然后发言;

关注于内容本身,尝试理解发言者所处的视角,而非因为对方与自己不同而否认其内容;

唤醒儿时不被父母信任与理解的委屈感,被教训的不适感——这也许就是你日常在谈话中给人的感受,记住它,并且试着以你希望父母对待你的方式对待他人。

我们似乎可以简单地将之归纳为,这是一种「沟通教育的失败」: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的人不懂倾听,事事以自己的想法为先;沟通上屡受挫败的人,要么隐忍沉默,要么激烈反抗。

怎么形成好的沟通模式?

我想有一件事很重要:放弃「正确」。

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不论是过于急切而浮夸的发言,还是无力的沉默与反抗,这一切的发生,归根到底,也许是因为我们常常都太执着于「正确」。

热衷说教的人习惯于打断,因为觉得「我更正确,我说的才是对的」,所以不愿意接受不一样的看法,轻视那些「不正确」的言论;

而习惯被打断、宁愿沉默的人,不愿更勇敢地发声,偶尔也会因为「担心我不对,我可能是错的」,而放弃表达的机会。

愤怒的反抗者因接收到了「你错」的信息,据理力争,用尽力气证明「我是对的」。

然而交流不是博弈,生活不是无休止的辩论,不总必须要有对错输赢,大多数时候,我们渴望通过表达来获得理解的同时,也需要经过倾听来理解他人的世界。

毕竟,语言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是否能够证明「对错」上,「理解彼此」才是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最被期待发挥的作用呀。

当男人开始说教时,如何应对「男式说教」?

文:嫩滑田鸡

值班编辑:芥末酱

References:

[1]Pakzadian, M. , & Tootkaboni, A. A. . (0). The role of gender in conversational dominance: a study of efl learners.Nephron Clinical Practice.

[2]Shaw, L., Bugiardini, R., & Bairey Merz, C. (2009). Women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 Evolving Knowledg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54 (17), 1561-1575.

[3]丽贝卡·索尔尼特,张晨晨(译),2019,爱说教的男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4]張詠菡. (2018). 資訊科技職場女性工作處境: 以女性程式設計師為例.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37), 115-150.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心理健康心理测试心理咨询智商绿帽洁癖心理效应情商测试心理职业价值观心理治疗心理测评系统哈利波特回避型人格强迫症产后抑郁测试MBTI测试无性婚姻自卑自闭症职场心理社交恐惧树洞依赖型人格女人心理九型人格边缘性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