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找到和自己类似的人? 7个回答
最近想找一个和自己类似的人交朋友,因为真的已经对这个世界的人和事厌倦了,只有真正的知己才能做到互相理解和认同。 但我知道我的性格,很讨厌去人多的地方,很讨厌开口说话,非必要不社交,只想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待着就好,但有的时候又会感觉很孤独。 感觉越是了解这个世界,越是清楚自己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如果必须和别人产生交集,也都是带着面具,只有自己才知道面具下真实的自己。 曾经有个朋友劝我说,现在这个社会,想要成功,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要学会改变自己。但我心里很清楚,我改变不了自己。 所以我想找一个能真正交心的知己,只有和自己一样的人才能和接纳和包容自己,心里才算是真正有了一个牵挂。 如果要选一个文学作品中最像我的人物,大概也只能是西尾维新的《少女不十分》里的男主了吧。虽然只看了一个多小时的漫画解说视频,但他的行为模式和现实中的我可以说是一模一样,甚至可以说是我的镜像。
匿名网友 2023-02-23 22:44:48
赖秀英 向TA咨询 打赏
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
看了你的提问,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如何去判断一个人跟自己相似还是不同呢?
在你的提问中,你说自己很讨厌开头说话,非必要不社交,如果必须跟别人产生交界,也都是带着面具。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有一个跟你类似的人来找你聊天,你如何判定这是一个跟你类似的人呢?人与人之间,都是在交往的过程中,慢慢的了解彼此,刚开始看到的只是一个外观印象,或者说是刻板印象。只有在交往中,我们才能知道跟对方是不是合拍,是不是自己的同道之人。
所以即便只是想要这一个类似的人,也需要我们自己走出去,看跟别人交往。哪怕是不是面对面的交往,就在虚拟空间,网上的交往,也是需要我们去主动出击或者主动的展示自己,就跟孔雀开屏似的。孔雀开屏花里花哨的就是为了吸引其他的母孔雀。
另外,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人,能够接纳和包容你,他就站在那,等你来搭讪,你会怎么做?是主动走过去,还是等他先主动呢?貌似你现在有点陷入了双重束缚。所谓的双重束缚,就是做也不对,不做也不对,进退两难。
所以,重点可能不是如何才能找到和自己类似的人,而是如何让自己做一点改变。改变不用很多,5%就足够了。比如,试着去人稍微多一点的地方。
为什么这么说了,是因为这些年坚持自己,改变不了自己,并没有交到知心的朋友,说明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现在同样的需求,就不能再用同样的办法了。必须做一点改变。
改变的方法,给你一个建议。给自己一个人格面具。对的,假装成不一样的人。有一本书《为什么带着面具的人更受欢迎》,是关于职场的。但其他场合也一样,带着面具的人,基本面具都是为了这个场合,这个人设而准备的,自然是受欢迎的。
你不用把自己变成另个人,你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但你可以用其他的面具,其实我们一直都有很多个面具,比如在父母面前,在朋友面前,在同事面前,我们其实都是不一样的,表现出来的都有侧重点,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比如, 你会跟父母撒娇,但不会跟同事撒娇。同事面前,你是一个合格的职场人。这就是你的人格面具。
现在,你大概需要一个愿意跟他人产生交集,能够共情他人,融入集体的面具。这个面具有必要的时候带着,离开了这个场合就可以摘下来,放在边上。不过,你要告诉自己,这是作为人的无奈,谁也无法改变,除了接受,然后加入,没有其他的办法。
你也可以找咨询师聊一聊。
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想要继续沟通,可点击右上角或底部的“找教练”,我将一对一与你壹起交流成长。
周水波 向TA咨询 打赏
卫星睿 向TA咨询 打赏
想要找到同类的前提还是如何定义自己是哪一类人,看起来你已经有了很多对自我的探索和了解,并且也有很大程度上的自我认同,这非常不容易,说明你很有勇气面对自己;并能够和世界、和外界的评价体系保持清晰的边界,能够完成“分离个体化”,有独立的思考和清晰的自我边界,这个一个人独立与成长的开始。但或许你也发现,我们除了有独立自主的需要以外,还有归属的需要,所以你才那么希望能够找到同类,这样才不会觉得那样孤独!同类——就像是一面平滑的镜子,可以照见自我,可以镜映我们内在的需求。如果我们只是寻找,只是期待外在世界有这样的人能和“我”相遇,那就有可能陷入失望和迷茫。
或许,我们可以先尝试做自己的镜子,不断镜映自己的需要,不断发展安抚和支持自己的能量,能够更自在地和自己相处,慢慢的你会发现你也拥有了镜映他人的能力。到那时,也许就会有“同类”在吸引力法则的牵动下让你们找到彼此。
水熙豪 向TA咨询 打赏
你好
摸摸头~渴望一份赤城的友谊,的确会是非常让人感觉到幸福感的事情,因为人人需要被认同,而最真挚的友谊,会带来充分的信任感与安全感,也被成为“莫逆之交”~
如何才能找到同类的人?
同类人的人,一般指为拥有相似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其他处事观念等人,彼此能够做到理解彼此,遇到问题,能够更好的给予理解,产生共鸣,此时,我们的感受就得到了释放,与对方产生深深的联接感,感觉到欣慰和力量感。
但在关系里,我们会发现,那些一起共同经历风雨,有过共同经历的人,彼此能够更好的产生共鸣,做到理解彼此,即同理心,而相处时间较短,没有更多交集的两个人,很难建立内心感受上的联接,无法读取对方的有效信息,容易忽略彼此~
要想找到“同类”的诉求,就变得不易、珍贵,“物以稀为贵”人生难遇到知己,知己成为了可遇不可求的存在,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的价值被否定,或者减少,与此相反,面对独处时的孤独,我们更需要智慧的去对待,通过“独处”时间,增强个人的价值,接纳真实的自我,享受独处时的与自我联接感,观察到情绪的起伏,学会保持宁静,这是非常宝贵的体验。
事实上,真正学会独处的人,当遇到与自我相似的“同类人”,能够更好的给予彼此有效的支持与回应,而不是单方面的产生依恋,一个人的情绪价值是体现在真正学会表达和倾听的能力上,而这也是作为“镜像”的对方需要的支持与看见。
感觉越是了解这个世界,越是清楚自己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如果必须和别人产生交集,也都是带着面具,只有自己才知道面具下真实的自己。
曾经有个朋友劝我说,现在这个社会,想要成功,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要学会改变自己。但我心里很清楚,我改变不了自己。
所以我想找一个能真正交心的知己,只有和自己一样的人才能和接纳和包容自己,心里才算是真正有了一个牵挂。
题主说道,感觉自己与世界的格格不入,产生交集,只能带上面具,而朋友也说道“想要成功就学会改变自己”,但是自己做不到,认为如果是相似的人,就能够做到理解和包容自己。
的确,有一个“镜子”一样的同类人,我们会少了很多麻烦,不需要太多说明,对方就能心领神会,帮助自己清楚麻烦与障碍,但是世界是有不同的人组成的群体,如果只和同类人相处,而拒绝与他人产生交集,我们的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共情能力,价值观等都会产生偏差,对于只能够产生理解和接纳的事情给予接受,这会不会变相又会引来另一个冲突?
毕竟,我们说的不单单是交朋友这件事,我们仍然需要出门,去努力经营我们的生活,感受快乐,而采用拒绝和排斥的方法,只将自己困在自我的想法与感受中,是否真的能够找到所希望的快乐呢?
如果可以,更希望建议每一个遇到内心冲突的人,先能够做到接纳自己,因为人们的个性会存在自我冲突,但是倘若自我整合的部分,本身出现了冲突,我们就可能误以为不被接纳的是自己,而当我们能够充分的信任自己,给予自己力量时,外界的声音就不再变得重要,吸引而来的是同样自信乐与助人的朋友。
祝好~加油哦~
华叶帆 向TA咨询 打赏
你的文字让我想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这两个人互为知己,他们两个的故事被传为千古美谈。
人逢知己千杯少,可见知己是非常珍贵且难求的,可能还有很多人和你有同样的想法,他们也在寻觅着自己的知己。
同频的人一定会相互吸引的,这是这需要一定的时间,耐心一些,也许在某个不经意的时间里你就能遇到。
范巧倩 向TA咨询 打赏
石光 向TA咨询 打赏
求助问答
怎样追男生?很多姑娘都说,和男人们沟通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艰难最痛苦的事情,没有之一。这些男人们每天都像个叛逆期的孩子一样,叫他往东走他偏往西;叫他少抽点烟,点完头就当耳边风;叫他晚上早点睡少开黑,刚说两句,竟然就大发雷霆!因为常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我决意认真讲一
去看看妮可·基德曼说过:“性感不需要裸体!”,真正的性感,不会虚浮的泛在表面,那一定是从女人的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所谓的风情,不仅来自于举手投足间的曼妙,更多的是源于对自己的认可,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女人的性感莫过于此,女人最性感的十个瞬间,想要知道什么时候的女
去看看爱情有时候像一颗很甜的糖,但有时候也是一把利刃,伤人于无形。即使分手了,对那个人依旧还是念念不忘,无法死心,甚至还会为他伤心、吃醋。想知道什么情况下你会对一个人死心吗?一起来做道爱情测试吧,或许你要的答案就在下方。测试开始:1、在爱情观上你觉得自己成熟吗?A
去看看有不少女人结婚前很幸福,但是结婚之后却不如结婚之前,怎样才能婚姻幸福呢?结婚之后你的身份变得不同,面临的责任也是不同,你可能需要付出的更多,女人想要婚姻幸福一定要掌握的技能在下面的介绍里会有,也许能够帮助你更好的经营婚姻,让你的婚后生活可以更加的幸福!1、婆媳关
去看看挽回只不过是你把对方又重新的追了一遍而已,它不是你们上段爱情的延续,而是新的爱情的开始。而你既然要重新追一遍,那么你手上的筹码,在第一段爱情中,已然被对方了如指掌,既然如此,你就要去积攒新的筹码。那么,分手后挽回男友的话语是什么呢?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挽
去看看大家好,我是安妮。谈了一场恋爱,准备结婚,怀孕的准妻子却突然不见了?真是够令人着急的?谁知,更烦心的事,还在后面……在遇见叶子之前,我的日子一直都顺风顺水。我叫张晨,90后,上海人。爸妈经商多年,无暇顾及我和姐姐。姐姐张敏大我8岁,从小就对我颇为照顾。她经常教育我,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