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迟满足”有一定好处,它和“拖延”的关系是什么? 10个回答

    延迟满足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所以,想问问延迟满足和拖延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呢?如果有关系,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匿名网友 2023-02-02 12:25:26

杨玥龄
559 人倾诉 好评率 99% 婚姻感情情绪压力两性情感心理健康
找他倾诉
  • 陈桂梅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你好~
    拖延是把现在的事情留给未来的自己去做.
    延迟满足是把本该现在享有的留给未来的自己享用。
    从本质上来说:拖延是一种消耗,低效的行为,而延迟满足是为了增值。
    延迟满足是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提出来的。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人际关系、成功适应自然的必要条件。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通俗一点来解释“延迟满足”,可以理解为:可以放弃眼前一定点小的利益和短暂的快乐,为将来更大的收获和更多的成就高做准备。延迟满足也是自律的一种表现。给大家列举一些比较通俗的例子,理解延迟满足:
    你的面前摆着两份工作,一份任务很重,很着急要完成;另外一份比较简单,很快就可以完成。
    但是,在你面前还摆放着一个很大的诱惑,你最喜欢看的球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如果你想要看球赛,那么工作量和工作任务就会更重;但如果你想要完成工作,再去看球赛,可能会错过一些精彩片段,最后只能找回放录像看。
    而延迟满足的人,往往会选择:先完成任务重的工作,完成之后,再去看比赛,当成是对自己的奖励;看完比赛之后,再去完成那个轻松的任务。
    而无法做到延迟满足的人就会选择:先看球赛,先满足自己的精神愉悦,然后再考虑工作的事情。
    本质上来说,延迟满足就是拖延症的反面;能够做到延迟满足的人,往往具备超高的自律性;而拖延症的人所缺少的,恰好就是自律性。我认为 懂得延迟满足的人是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的 所以延迟满足确实是有一定好处的~
    拖延是自我调节失败的表现 是惰性的一种 是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大多数人都有吧 比如我 闹钟响了想再睡五分钟 周六分享会 本来计划周三有时间准备一下的 但我总是推到周五才开始准备,史铁生说过拖延的最大坏处不是耽误,而是会使自己变得犹豫,甚至丧失信心。 不管什么事,决定了,就立刻去做,这本身就能使人生气勃勃,保持一种主动和快乐的心情。所以无论是什么时候,一定要学会减少拖延,慢慢的提高自律性,这样才会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好处~
    综上所述,“延迟满足”和“拖延”在时间上都有延长的意思,但是从结果上来说,“延迟满足”对个人具有积极的意义,能锻炼个人的意志和提高抗挫折的能力;而“拖延”对个人往往是消极的,因为它导致人们不能及时、有效地完成所想的事情~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0评论 2023-03-26 10:03:24 回复
  • 郎平季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你好,你提出关于“延迟满足”和“拖延”的关系问题,特别好,它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延迟满足”。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曾经在一所幼儿园里做过一个实验:他找来几十个孩子,然后让每个孩子待在一个小房间里,房间里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放了一块棉花糖。研究人员告诉孩子:“如果实在忍不住想吃桌子上的糖,就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如果能够等他回来以后再吃,就会得到另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实验结束后,发现大多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有一部分孩子甚至没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只有极少数的孩子,坚持到了研究员回来,获得了另一颗棉花糖的奖励。在后来的跟踪调查中发现,能够延迟满足等待的那部分孩子,无论是学业还是职场,大多都很成功。而那些控制不住欲望,不愿意等待的孩子,后来都活成了路人。

     

    这就是著名的“糖果效应”,也称“延迟满足效应”。所谓的延迟满足,就是说当小孩有需要,有欲望的时候,可以设定一些障碍,然后让对方在这个障碍的过程当中学习接受等待,提高耐挫的能力,自律的能力,提升意志力和克服障碍和困难的能力。延迟满足对孩子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对于孩子来说,延迟满足是一种长远发展的能力,能够让小孩的自控能力、社会适应性、人际交往能力等,得到更大的提高。所以“延迟满足”具有积极的和发展性的意义。

     

    看到“拖延”大家不由得会与“拖延症”联系,拖延是自我调节失败的表现,表面上拖延是因为“懒”,或不懂时间管理,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拖延本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它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我们的个人因素(缺乏自信,完美主义等)和不稳定的外界环境因素(外界诱惑、自制力差等)。拖延会导致个体只想不做,懒散、胆怯,缺乏干劲,执行力差等,因此拖延会导致一些目标无法达成,在这个层面上“拖延”是非积极的,对人们产生困扰,甚至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综上所述,“延迟满足”和“拖延”在时间上都有延长的意思,但是从结果上来说,“延迟满足”对个人具有积极的意义,能锻炼个人的意志和提高抗挫折的能力;而“拖延”对个人往往是消极的,因为它导致人们不能及时、有效地完成所想的事情。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你可以继续发布你的思考,我们一起交流、学习,“世界和我爱着你”!

    0评论 2023-03-26 10:03:24 回复
  • 徐晓凤 向TA咨询 打赏

    很喜欢这个问题,我感觉这两者有共同点和不同点。在一个人身上可以两者兼备。
    延迟满足
    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 协调人际关系、 成功适应自然的必要条件。
    拖延
    意思是把时间延长,不迅速办理;延长。指在开始或完成一项外显或内隐的活动时实施有目的的推迟。

    延迟满足和拖延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把时间拉长了。增加了时间,但是明显延长时间的主观意愿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1.延迟满足的主观意愿是愿意做的事情
    愿意做,想提前做,只是为了长远利益,自己主动选择压抑现在的渴望和意图,使收益最大化。如果延长了时间,就是胜利了,是自我完成了自控,达到了目的。比如,你的电视机坏了,今天你要买电视机,商家告诉你,三天以后降价,你喜欢的那一款降价500元,你会等到三天以后买,这就是延迟满足。本人会感到有成就感。

    2.拖延的主观意愿是不愿意做的事情
    不得不做,提早做是不愿意的,自己被迫选择了延长时间,直到不做不可的时候才开始做。如果时间延长了,就是没有控制好自己,就是失败了,甚至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不愿看到的后果。比如,老板安排你去收材料,大家和你本人都不愿意写材料,就等到不得不交的最后几天突击写出来,不得不交材料的时候去收材料,好多人还没有写,老板安排你的任务就没有完成,是不是要挨骂,本人就会出现挫败感。
    0评论 2023-03-26 10:03:24 回复
  • 卫星睿 向TA咨询 打赏

    楼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说明楼主对此也有深入的探索和思考,那么,延迟满足和拖延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我觉得是有关系的,其实这两者可以反应出一个人的自控力水平。一个有自控力的人,就会采用很多方法让自己延迟满足,让自己更加精进,更加优秀,实现更大的目标;而一个自控力弱的人,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很可能屈服于眼前的欲望,选择“及时满足”,而放弃对未来更好的选择。


    以下,是我对此的一些思考,供你参考:


    1.延迟满足实验的启示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 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开始的。


    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


    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如果马上吃掉的话就没有奖励,如果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再吃的话,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


    他们还可以随时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真是太煎熬了。最后,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


    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后来,米歇尔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同样参加上述实验的三个女儿谈到她们幼儿园伙伴们的近况时,他发现这些少年的学习成绩与他们小时候"延迟满足"的能力存在某种联系。


    从1981年开始,米歇尔逐一联系现今已是高中生的653名参加者,给他们的父母、老师发去调查问卷,针对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学的关系等方面提问。


    问卷的结果显示,当年马上按铃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更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成绩分数也较低。他们通常难以面对压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友谊。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钟再吃糖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比那些马上吃糖孩子平均高出210分。


    这个实验还有后续,米歇尔和其他研究人员继续对当年的实验参加者进行研究,直到他们35岁以后。


    研究表明,当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后有更高的体重指数并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问题。“但是这都是参加者说的,和他们实际生活中的行为难免有些出入。”米歇尔解释说。


    你是不是也很好奇,那些要得到第二颗棉花糖的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是怎么做到控制自己的?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自我控制能力呢?


    通过对孩子们行为的反复观察,米歇尔得出结论,秘诀就在于"转移注意力"。肯等待的孩子不会一直盯着棉花糖,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他们有的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的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玩捉迷藏或是唱歌,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他们对棉花糖的渴望不是消失了而是暂时被忘记。


    在米歇尔看来,这个棉花糖实验对参加者的未来有很强的预测性。“如果有的孩子可以控制自己而得到更多的棉花糖,那么他就可以去学习而不是看电视”,米歇尔说,“将来他也会积攒更多的钱来养老。他得到的不仅仅是棉花糖。”


    这是不是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当我们面对诱惑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暴露在诱惑面前,去死扛,而是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自己可以去做的事情上,让诱惑成为一种动力,来推动自己成长。


    因此,你可以从这个实验很直观地看到:“延迟满足”是为了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不是被动地等待,而是可以主动地去做很多事情;但是,拖延的最后,我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会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


    2.“延迟满足”会让我们越来越优秀,状态越来越好;拖延,会让我们对自己越来越不满意,越来越没有信心。


    你发现了吗?几乎所有能够让人精进变得更加优秀的事,都需要延迟满足。


    不管是去健身运动,还是读书写作,还是学会一项技能等等,如果没有耐心,如果总是想要及时满足,比如说减肥的时候三天体重没变化就开始胡吃海塞,下班回家太累就放弃了看书的计划,这是不是就很难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正好也说明了,能够做到“延迟满足”,就会让你越来越优秀,状态越来越好;而不断地拖延,你会对自己越来越不满意,越来越没有信心。


    有一本书,叫做《延迟满足》,他的作者是稻盛和夫的学生,专门研究延迟满足者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以及很难实现目标的人,究竟犯了哪些错误。作者把这些研究所得总结成了可以操作的方法,也帮助到了无数普通人。比如,书里有一个方法:叫做设立中间目标,比如你想在一年内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这就是属于延迟满足的长远目标,你就可以把它分解成一周读几本书,写几篇文章,并且列出具体的书单。通过这样具体可以执行的中间目标会让你更容易完成目标,也会让你有动力去完成下一周的任务。


    所以,你有没有发现,延迟满足就是愿意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目标而放弃即时满足,并且在等待中不断地突破和成长自己,而当一个人有了”延迟满足“的能力,他的行动力是很强的,他会为了他的目标去做很多事情,而不会拖延。


    3.提升自己的自控力,理性地面对诱惑,制定长远的目标,并落实到合理的短期目标,提升自己“延迟满足”的能力,就可以战胜拖延,实现更有价值的人生梦想。


    一个人的自控力和自律情况息息相关,当一个人的自控力比较弱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拖延,从而带来不太好的结果;而一个人的自控力比较强,就能够做到”延迟满足“,抵抗诱惑,帮助自己实现更长远的目标和更有价值的人生梦想。


    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自控力呢?


    一是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缩短实现目标的时间。就像刚才第二点提到的,当我们将自己的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并给自己安排每天具体需要做的事情,这就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感知自己的进步,可以给到自己积极的正反馈,从而提高我们的积极性、自信心和自控力。


    二是远离诱惑。毫无疑问,诱惑是提高自控力过程中的一个绊脚石。我自己就有很深刻的感受,如果有一天,我看手机的时间长了,或者总是去浏览手机上的信息,时间就会不知不觉地过去,而自己该做的事情又没有做,就会觉得很自责;但是如果我在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将手机放在一边,不去关注里面的信息,那么,我的效率就会很高。因此,我们需要给自己创造一个“远离诱惑”的环境,这也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提升自控力。


    三是允许自己的不完美,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们有时候之所以拖延,就是因为自己想做到最好,最完美。但其实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和完美的事情,而我们想要养成自律的习惯,也是没有办法一蹴而就的,就像董宇辉说的:你永远不可能真正的准备好,先起飞,再调整姿势,先起跑,再调整呼吸。


    我想说:如果你想实现你的远大理想和长远目标,那么就去锻炼自己“延迟满足”的能力,去提升自己的自控力,这样,拖延也就不会是一个问题了。


    最后,借用董宇辉的一句话送给你,也送给我自己:太阳光到地球都需要8分钟,静下心修炼自己,你也能散发光芒!

    0评论 2023-03-26 10:03:24 回复
  • 许叶华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你好~~~

    很有意思的问题,我来尝试将二者做一个比较:

    1.

    延迟满足,推迟的是完成事情以后的获得与回报;

    拖延,推迟的是完成事情本身

    2.

    延迟满足,锻炼人不满足于即时的回报和结果,而是把目标放在更远大的目标上;而这个过程,需要更坚韧和更持久的付出,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结果的收获,更有过程中的珍贵体验;

    而拖延,个人感觉它本质上是一种情绪,因为“我不想做这件事”、“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满足感、愉悦感很低”……所以把事情一直搁置;甚至会体验到一种焦虑感,既做不动,又放不下。这种体验,当然也是缺乏长期目标的驱动力的。

    3.

    即时满足,是一种本能的驱动力;能获得即时满足的行为,大多被有效驱动,不会产生拖延症。

    那么,得不到即时满足,或者即时满足的驱动力不足以推动的事情呢,用什么来驱动?是不是我们就只能拖延,甚至搁置了呢?这个时候,锻炼人延迟满足的能力,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一个具有延迟满足能力的人,才能追求更为长远的价值和成就。

    它与拖延的关系,我想是此消彼长的。

    只有改变了拖延的习惯,才能看到延迟满足对自己的影响和作用;同时,培养自己延迟满足的习惯,也可以帮助改善拖延的问题。


    以上,是我的一点小小思考

    很开心遇见这个题目~~~


    我是跟你一起努力的答主畅函

    世界和我爱着你♥♥


    0评论 2023-03-26 10:03:24 回复
  • 李巧倩 向TA咨询 打赏

    这个问题特别好。
    我也来试着答一下。

    关于延迟满足,已经有太多的书籍,研究,文章,公众号在讨论,呼吁了。
    我想说点不一样的。

    【延迟满足不必刻意】
    有的文章会鼓动人们,刻意给自己,或者给孩子制造延迟满足。
    比如,婴儿期,孩子哭了,要训练延迟满足,不能马上去哄。要让孩子学会等待。我认为这样的训练不仅完全没必要,而且还会给婴儿带来早期心理创伤。
    那不刻意的、自然的延迟满足是什么?
    比如妈妈正在做饭,婴儿哭了,妈妈不能立刻前来,于是妈妈回应孩子“宝贝,妈妈听到了,妈妈在,妈妈做饭呢,马上去。”孩子听到妈妈的回应,这叫“即时回应”,孩子知道妈妈在,虽然还哭,但是安心。然后妈妈把灶火处理好,就马上来照顾宝宝,这个叫自然的延迟满足。
    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延迟满足就有好多好多,只需要利用好就可以了,不必额外制造人为的延迟满足。

    【拖延有可能就是为了等到最后时刻】
    我很喜欢李松蔚对于拖延的解释,拖延的人,就是为了等到最后时刻才拖延。——这一点对于成年人来说,似乎是如此。你知道你最后时刻肯定能完成,所以就拖到最后时刻。解决办法就是把最后时刻提前。
    对于孩子写作业来说,拖延可能是一种对抗,隐形反抗。对父母催促的反抗,或者其他,要具体情况具体讨论。

    谢谢你的问题。以上所答也只是一些片面的思考,抛砖引玉,共同学习。
    0评论 2023-03-26 10:03:24 回复
  • 王清华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你好,这是一个很好的议题,你一定也有自己的体会和思考,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延迟满足”和“拖延”是什么,以及这两者的区别。

    先来看看概念,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在很多心理学书籍中都出现过,为了省去查找的繁琐步骤,不妨先借用网络上的解释: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人际关系、成功适应自然的必要条件。

    拖延则是指在开始或完成一项外显或内隐的活动时实施的有目的的推迟。

    举例来说,等5分钟能拿到小苹果,等50分钟能拿到大苹果,延迟满足是放弃马上能拿到的小苹果,多等一会儿去拿大苹果;而拖延则像是已经有一个大苹果在那,但因为不爱吃或不想要而不去拿,时间久了大苹果蔫了坏了,就不用去拿了。

    这样看来,延迟满足的内在动力是“想要,而且想要更好的”,是积极的、适应的;而拖延的内在动力则是“不想要,或者害怕去要”,是消极的、不适应的(当然,为了拒绝而使用拖延的策略不包括在此)。它们的内在动力是不同的,虽然外显行为有相似性,但其实并没有明显的联系。

    延迟满足就不多说了,以下通过两个例子稍微聊一下拖延。

    例一:小学二年级的小明放学回家不马上写作业,而是要看动画片,妈妈关掉电视后,他就坐在桌子前面玩铅笔,就是拖着不写作业,即便写了也是拖拖拉拉,明明9点就能写完的作业,磨磨蹭蹭写到10点半。这种情况对小明来说,可能是作业太难、太枯燥,不爱写,也可能是早早写完了也不能玩,还有别的课外题要做,所以就一直拖着。这个例子就符合前面所说的“不想要”的内在动力。

    例二:上班族大明周一要交一份报告,但一直拖到周日的晚上才开始动笔,问他的时候,他可能会说“我也知道应该马上写,而且整个周末满脑子都是报告的事,根本没休息好,但就是不想写,拖到最后才不得不写”。这种情况则可能是大明担心报告交上去老板会不满意,所以太希望提交一份完美的报告,但是想到要查询各种资料工作量太大太困难,又担心又焦虑又畏难,反而产生了回避行为。这个例子就符合前面所说的“害怕去要”的内在动力。

    当然,这只是两个简单的例子,生活中常见的拖延现象成因可能更复杂,而且当事人往往并不希望拖延,甚至会把自己的拖延行为看作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更多自我探索,比如长期存在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完美主义的性格倾向,以及过度的自责和自我批评等等,这些就需要与咨询师一起讨论慢慢梳理清楚。

    以上是我个人的浅见,供题主参考。

    0评论 2023-03-26 10:03:24 回复
  • 焦凯浪 向TA咨询 打赏

    哈喽,你好呀!

    很高兴能够帮你解答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延迟满足和拖延之间确实存在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有一个“延”字。也就是它们都有往后延、往后拖的意思。

    但延迟满足的往后拖,是为了满足更宏大的目标。延迟满足最有名的就是棉花糖实验:实验中,小孩子可以选择立刻得到一样奖励(有时是棉花糖,也可以是曲奇饼、巧克力等等),或者选择等待一段时间(通常为15分钟),则能得到相同的两样奖励。

    延迟满足最终是要完成事件的。
    而拖延的目的是希望不了了之,不想完成事件。

    二者的出发点不同。

    从你的叙述当中看,你似乎对延迟满足的作用有些不以为意。可以试一试哦,也许有意外收获!
    0评论 2023-03-26 10:03:24 回复
  • 费咏梅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你好:

    相信你现在已经知道了延迟满足与拖延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自我约束的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强的人,比较容易做到延迟满足,而有拖延症的人,比较难以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约束的能力百度百科上是这样定义的:


    自我约束力是指自制力,自控力,自律力。 自我约束力是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强调自我约束,立德修身,历来是古代先贤所推崇的高尚品质。 主要是教育人们自觉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贤。


    哎呀,这个话看着就浑身头疼,道理谁都懂,我就是做不到啊。心理学家给出的答案还是很人性化的。在《被忽视的孩子》这本书里,作者提到了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孩子,实际上是因为童年遭遇到了严重的情感忽视:令人惊讶的是,非常多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对实现这些我们称为自律的事情有巨大的困难。我发现,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常常对他们不应该做的事欲罢不能,如吃垃圾食品、超额开支和其他自我放纵。相应地,他们也很难强迫自己做那些应该做但又不想做的事,如做家务、任务、工作或锻炼。他们通常会说:“我真受够了自己。一说开始做事我就连根手指也不想动。”诚然,某种程度上我们所有人都有为此挣扎的时候。但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的挣扎更加持久也更加强烈,往往会成为一个终身的主题。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来寻求治疗时会自称散漫、懒惰、缺乏动力或者拖拖拉拉。当他们谈起自己的童年,你会发现他们的父母虽然是有奉献精神和爱心的,却没有帮孩子建立起学习自律的真正体系。例如,他们没有教孩子做这样的事情:在外出之前先做好他的家庭作业,或通过做家务、到附近跑腿帮忙、锻炼身体来赚取看电视的时间。



    看到这里你大概就能明白这两者的差异与形成的原因了吧,我是心理倾听师张会丽,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觉得有用,点个赞再走啊。

    0评论 2023-03-26 10:03:24 回复
  • 孙慧 向TA咨询 打赏

    想弄清关系,先得厘清概念的内涵。


    延迟满足,语词重点是满足,而非延迟

    延迟的是人性的需要。想要得到满足是人性,而延迟满足则是一种理性地权衡和克制,是对人性地反抗,用词严苛点,可以理解为反人性,它的公众口碑通常是正向的,是自律者所拥抱的。


    拖延,完整的构词应该是拖延事情。语词重点是延迟,而非事情

    延迟的是一件具体的事,本身也是对人性地顺从,公众口碑通常是负向的,是自律者所摒弃的。


    这个时候来看关系就很简单了,一种是顺应人性,一种是反抗人性,也就是互斥关系


    0评论 2023-03-26 10:03: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