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总会向外求爱?为什么会这样呢? 4个回答
有的人已经很幸福了,就会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不断的向外求爱,为什么会这样呢?
匿名网友
2023-02-26 22:17:34
何昊岩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
是啊,看上去有的人已经很幸福了,可是就是看不到自己好的一面,总是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就像曾经的我,总是向外求爱,到朋友圈求点赞,求关注,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内在是匮乏的,是缺爱的,所以,我们才会不断地向外寻找。只有当我们学会了自己爱自己,给到自己足够的爱,当内在充盈,才会不再向外寻找,也可以更多地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爱,所以,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也会来爱你。
我们的人生经历形成了我们的人格模式,很多人天生并不会爱自己,所以,才会去寻求外界的爱。
其实,很少有人天生就知道如何爱自己,因为,大多数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些缺失,都会对父母对自己的无条件的接纳不那么笃定和自信。于是,为了获得家人或别人对自己的爱,我们或许会去展示自己的优点,或许会通过某些方式寻求关注,或许会为了获得别人的爱而委屈、压抑自己的需求……
但这些为了获得别人的爱的方式,并不能让一个人真正获得爱,如果她的付出,是为了让别人看到,是为了让别人对她有所回报,甚至成为一个”一辈子为别人而活“的人,那么,她给出去的其实不是爱,而是牺牲、压抑、控制、委屈、疲惫……虽然,她给出去的这些是为了获得爱,但这样获得的爱并不是稳定的,也并不会长久,还会让自己非常辛苦。
之所以会有这些模式和方式,是因为在我们的早年经历中,当我们给出了这些,我们会收到所谓的爱和认可,于是,我们就觉得,要想获得别人的爱,那么,我就需要这样做,但,真的是这样吗?
向外求,永远都无法收获稳定的爱,因为,不太可能存在一个人24小时关注我们自己,也不太可能存在一个人完全以我们为中心,我们更不可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可,不管你有多优秀,总会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
2.当我们的内心缺失什么,我们就会向外寻求什么。向内求,学会自己爱自己,当你内在充盈,就不会那么在乎外界的爱了。
之所以总是向外去寻求爱,正是因为我们不够爱自己,只有缺爱的人,才会那么在乎外界的认可和喜欢。一个人,如果她自己足够喜欢自己,足够认可自己,足够爱自己,她并不会那么在意外界的评价和认可,因为,她自己是和自己在一起的,她始终是对自己满意的。
而反过来,当一个人不够爱自己,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的时候,由于心理学中投射效应的影响,她总是会感觉别人也是不爱自己的,别人也是对自己不满意的,那么,这就会进入一个不良的循环,所以,向外求,只能暂时给到自己一些些爱,但要想让自己的内在充满稳定的爱,还是需要向内求,学会自己爱自己。
学会爱自己,就需要做到无条件地接纳自己,不管自己是怎样的状态,怎样的处境,都对自己说:”虽然,我……但我依然接纳我自己,爱我自己。“
3.爱自己,是敢于面对自己的真实,不是靠物欲的满足,而是照顾好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那些还能感觉到痛的人,还想抗争的人,其实是爱自己的人。而在明明不好的境遇下,选择回避,选择认同,选择麻痹自己,思维自动化去补充各种理由的人,恐怕对自己的爱还在沉睡。
爱自己是从心开始。很多时候,物质、条件、标签,那些东西并不会真的让我们的心感到充实和愉悦。伪造的快乐,其实是假快乐。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小时候不被肯定和关注,现在特别自卑。尽管已经为人母,为人父,在社会上有自己的位置,但是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还是急迫地想让自己变好,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爱自己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法?
其实,当我们在心里对自己说出:
我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我找不到爱自己的方法,
我该怎么改变自己,
——这些已经是你爱自己的开始了。
因为,至少你看见了那个阴影中不被爱的自己。
你没有用物质、忙碌、标签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去掩盖那个真实的自己,你在这个喧嚣的人生中,还有试图找到自己的动机。这就是对自己的接纳和爱。
原生家庭创伤下的童年,让那个真实的缺爱缺肯定的你,躲在了迎合大家需要的假性自我的后面,如果你一直在用各种东西掩盖那个真实的你发出的痛苦的呐喊,想让自己只体验安稳和谐,保持平静,保持对糟糕现状的平静接纳,你会越来越找不到那个真实的你。
心理学的很多大咖说:我们需要把向外的眼光收回来,转而向内。向内,就是去看到那个真实的自己,照顾好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找不到自己,是因为他们不允许自己找到。害怕遇到那个自己,害怕那些曾经的过往,得不到爱的回应的羞耻感,悲痛和愤怒都会回来。
可是你只有让它们出现,让它们回来,接纳它们的存在,你才能真的放下它们。
生活中很多的考验和难题都是我们找到自己和爱自己的机会。比如,如果今天我们就选择放弃这份工作,放弃这个不合适的伴侣,放弃自己一定要保住的某个东西,你可以吗?你可以先和那个自己呆在一起,再决定你真正的目标、真正想要的吗?
有关我们的真相,本身就是治愈。
因此,当我们看见那个真实的自己,并愿意去接纳这个全部的、真实的、并不完美的自己,我们就开始了爱自己的旅程。
以上,供参考,祝好!
郑薇惠 向TA咨询 打赏
杨励施 向TA咨询 打赏
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
我认为,终其一生,我们都处在各种关系中,这些关系可以分为,跟自己的关系,跟他人他物的关系,跟某种观念的关系。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跟自己的关系,也就说,我是谁,我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处理和自己的关系,看待自己跟他人的关系,如何看待自己跟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关系。
比如,你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你能不能接纳自己,对于其他人对你的期待,你怎么看,你对其他人的期待,你又是怎么看。你跟陌生人的关系,比如,服务员之类的,你怎么看。对于朋友,你是如何看的。对于亲密关系,你又是如何看待,如何定位自己等等。如何看待自己能做到,自己不能做到的等等问题。
我一直认为,只有能正确的认知跟自己的关系,有合适的自我意识,自尊,自我价值等等,才能更好的去跟这个世界,跟他人链接。
但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往外求,期望从他人的认可,肯定,或者是占有一定的物质,资源等来定义自己是谁,比如,我有很多钱,我是一个有钱人。我是高管,我是有个有权的人。
更有甚者,其实社会也是鼓励用外在的来定义一个人,比如,你是某某家的人,你是某人的配偶,是某人的父母等等,这个时候,更多的关注在你的身份标签上,而不是你这个人身上。
在这方面,有了孩子之后,我的感受特别深,特别是孩子上学之后。我就变成了,XX的家长,XX的妈妈,老师,孩子同学,孩子同学的家长根本不知道我的名字。当然,我也不知道别人的名字,说老师一般是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至于老师的名字,说实在的,记不住,不知道。
这些标签,都是他人给的,社会给的,有一定的规范要求,比如,作为家长,你要怎么样,作为老师,你要怎么样。
很多人喜欢热闹,喜欢跟朋友聊天,聚会,喜欢看各种新闻八卦,恨不得用这些把所有的时间填满。这就是向外求。
现在的生活太过匆忙,太过焦虑,很多人没有意识,也不知道如何向内求,如何看待跟自己的关系。
我认为,向内求,可以去看书,运动,思考。这些本质上带有一点孤独的意味,而一定的孤独才能回归自我,才能给我们思考跟自己的关系的机会。推荐一本书《孤独,回归自我》,个人所能感受到的最深刻、最治愈的心理体验都发生于内部。
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王聪女 向TA咨询 打赏
求助问答
爱情是自由的,是一种互相的感情。对于感情,你没有必要太偏执,否则于你于TA都不是一件什么好事。但是你明明知道,可就是毫无办法地偏执起来,也让你感到十分郁闷。做一道爱情测试吧,看看你对爱情的偏执程度有多少。测试开始:1. 你觉得以下哪种状况对男人的自信力影响最大?
去看看死亡似乎一直是一一个比较禁忌的话题,实际上,有出生又会有死亡,向死而生什么意思?就是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生和死仿佛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互不可分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一位生着的人时时刻刻都在迈向死亡,一种生命结束的状态,
去看看人的身体出现问题,需要去医院找医生。而人的心理出现问题,更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心理咨询的本质是“助人自助”,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是人们自己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等导致了认知不良、情绪困扰、行为障碍——而我们最终需要自己为此负责。然而,没有专业人士的帮助是不行的,
去看看我们都希望能遇到一个人,会给你怦然心动的感觉,发展一段令你心动的感情。你遇到了那个人了吗?等了又等,什么时候才能等到一段令你心动的感情呢?你还需要等多久呢?快来做个测试看看吧。1、恋爱中的你,是否会为对方改造自己的外貌或身材?会的→3不会→22、和朋友郊游途中,你迷路
去看看就算拍照时,觉得不好看了,要美图秀秀一下,把照片调个光,美个白,磨个皮,弄好看了才发上网一样,你在跟人说自己,评价自己,想像自己的时候,总会禁不住美化自己的。那么,你最容易美化自己的哪一方面呢。测试开始:1、你曾经逃避过一段或几段感情?是的——转2题不是—
去看看随着我们国家的法律不断的健全尤其是婚姻法,我们婚姻当中出现问题的时候该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在夫妻关系破灭的时候,或者说在拉起离婚大战的时候,出轨是很多的人都会面临着一个婚姻问题,那么在面对着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想要在这段婚姻大战当中能够取得胜利,首先我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