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别人仿佛是我的“牢”? 10个回答
别人对我好一点,我就有种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感激和行为!别人严厉对待我,我就会更加努力地完成这件事;别人骂我,我又觉得骂得对。即使是在资访关系里,我依然重复着这个模式。我无法真实的表达自己,总觉得别人是对的,总是用力地过度地付出自己!这样的我好累,好疲惫,为了一段关系,我付出太多了,也许,是太久没有被看见了,太久没有被爱了,我似乎要把自己逼到绝境,才会承认,我真实的委屈!我只想被看见!我想做我自己!不再被关系所困,不再被别人所困!我是自由的!也许,目前我还是缺乏一点勇气和底气吧!请各位老师帮助!
匿名网友
2023-02-11 21:15:18
吕志宇 向TA咨询 打赏
陈彪 向TA咨询 打赏
刘聪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好!
首先祝新年好!仔细看了你的问题描述。
这是一个人自我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试着帮你分析和建议如下:
【肯定自我觉察】
题主及时认识到自己“别人对我好一点,我就有种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感激和行为”“别人严厉对待我,我就会更加努力地完成这件事”“别人骂我,我又觉得骂得对”的种种情况。
首先这些清晰的自我觉察是积极地在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一个过程。
建议题主要好好珍惜这种觉察,因为这是最终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
【边界感的模糊】
题主所描述的“我无法真实的表达自己,总觉得别人是对的”“总是用力地过度地付出自己!这样的我好累,好疲惫”的情况表述和负面情绪表达。
这是一种典型的边界感模糊的表现。心理学上的“边界感”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
就是指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没有边界感的人心理上太过依赖别人,太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同,来支撑自己的生活。
【自我评价过低】
正如题主所描述“是太久没有被看见了,太久没有被爱了”“我只想被看见!我想做我自己!不再被关系所困,不再被别人所困!”的情况。
题主对自己不认可、不满意的自我评价过低的情况,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现实生活中如老师同学、或领导同事的压力,甚至也有原生家庭成长原因。
总之就是自我发展不够完整,需要用外在的看法和眼光来补充自己的认知。
【妥善应对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建议题主一是分清原生家庭和其它原因,从认知上纠正偏差开始,从理性上减轻压力。
二是建议题主认识到有权建立属于自己的边界。在生活中慢慢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原则和边界。积极肯定自己,相信自己的判断,独立做决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三是及时评估过分低估自己可能导致的自卑,及时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及时排解疏导。
希望以上对你有一点帮助。
苏灿柯 向TA咨询 打赏
赵杰杰 向TA咨询 打赏
肖飞 向TA咨询 打赏
陶君昊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你好:
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真的好不容易啊,这样的困境看起来真的好艰难,即便是建立了咨访关系,也很难逃脱过往的困境,延续了旧的模式,我仿佛听到了一个被禁锢已久的灵魂,从心底里发出对自由渴望的嘶喊。但是看见即是疗愈,这不也是一个很好的觉察和进步吗?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形成这样的人格模式,不是一天形成的,同样的道理,想要替换这种人格模式,也是需要一点点、一次次的在咨访关系中,让你可以重新定位自己,通过关系的反应、觉察与澄清,识别出你内在的潜意识内容,将其逐渐意识化。
【成长的次第】
正如中国儒家所讲,一个君子的成长顺序一定是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然后再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内在的小孩,在我们有意识的照顾下,也是按照一个顺序成长的。那就是去除制约、绽放天赋,超越自我。
去除制约
根据卡尔罗杰斯的观点,婴儿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去评价每一个经验的,这就是机体评价过程,饿了会哭,吃饱睡醒了会微笑。婴儿对事物的评价源于他们真实的感受,而不是别人告诉他们该如何感受。因此,机体评价过程是每个人生而具有的内在向导,它引导着人们趋向自我实现。当人们信任这个内在向导时,他们就能够自由地探索有益于机体的经验。
除了拥有机体评价过程,儿童也有获得无条件积极关注的需要,被接纳、尊重、温暖和无价值条件的爱,也就是说,人人都需要被爱,这种爱是对他们本人,而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当儿童感受到这种爱时,他们开始体验自爱和自我接纳,并形成良好的自我感受,伴随很少的内部冲突。
不幸的是,由于父母并不完美,他们将价值条件加诸孩子,要求孩子满足一定的要求才能被爱。基于对爱的需求,价值条件而非机体评价过程成为儿童组织他们经验的向导,儿童往往以牺牲他们的机体评价过程为代价来获得父母的爱。当一个孩子内化了父母的价值条件,这些条件就会成为他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价值条件越多,自身真实经验被歪曲的程度就越大。
这个价值条件,就是你身上的那个制约。这个价值条件导致你依赖于外界的关系提供给你的反馈、评价。导致了形成讨好型的人格。当价值条件开始弥漫,机体评价过程也就丧失了功能。对于自我的觉察被削弱,从而不能够体验或识别属于自我的感受。你受困于关系已久,是不是已经忘记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2.重新整合
依照罗杰斯的观点,个体要克服这种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分离、僵化和差异,就必须对歪曲和否认的经验有所觉察,个体要允许经验的发生并且准确的觉察。
咨询师的重要作用就是帮助个体战胜他们的防御,重新信任他们的机体评价过程。通过自我实现趋向来使个体突破那些通过价值条件而内化了的限制。咨询师会努力给当事人提供一种不附带任何价值条件的被接纳和被关心的体验。
你对你的咨询师很失望,我想是因为你的咨询师已经成功的对你产生了反移情,你应该在下一次的谈话中跟咨询师讨论一下你的感受,相信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是会对你的感受进行反应、觉察与澄清的,这样的体验很有用。如果你感觉到被评价、被批判,不被接纳,你可以对咨询师直言不讳的提出这一点,毕竟对自己的感受诚实,就是去除制约的第一步啊。
【自由的本质】
去年读到一本好书——《金钱的灵魂》。对于自由的定义有了新的理解,摘抄如下与你分享:
回顾你人生中那些自由的时刻,你会发现,“自由”并非不断权衡、反复比较各个可能的选择;亦非试图确定自己并不会被某一决定禁锢起来,无法脱身。“自由”是完全地展现自己,并尽情地体验;“自由”是全然地做出选择;“自由”是知道自己正走在属于自己的道途上;“自由”是拥有使命感;“自由”是毫无拘束地进行自我表达,是喜悦或平静地对待自己所选择的境况。
也推荐题主去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真正禁锢我们心灵的,是我们内在的价值条件,我们本来是一头大象,在很小的时候被捆住了手脚,我们也试图一次次的挣脱,但是一次次的失败,让我们学会了“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指个体在忍受超出其控制的反复厌恶刺激后,接受了自己的无能为力,停止尝试躲避或避免厌恶刺激的状态。这种无助感不是先天的,是人类在生活经验中后天习得的一种乏力感。题主现在的无力感就是这么来的,想要摆脱这种习得性无助,还是要不断的自我鼓励,不断地去除那些价值条件。集硅步至千里,一定会有蜕变的那一天到来的。
我是阳光海豚张会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在这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再一次祝你突飞猛进,大展宏图。
高印荣 向TA咨询 打赏
华叶帆 向TA咨询 打赏
求助问答
每个女性朋友们心中都会有自己喜欢的男人,而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男性朋友们对于女孩都喜欢什么样的问题都是比较关注的,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
去看看电影《重庆森林》里,王菲饰演的阿菲喜欢上了梁朝伟饰演的警察663。663刚失恋,前女友把他家的钥匙留到了阿菲打工的快餐店。阿菲偷拿了钥匙,每天下午,趁663不在家的时候,就偷偷
去看看梧桐坐在我的对面,举着酒杯,一饮而尽。这个男人的身上,承载了太多的故事。他看着我,借着酒劲,欲言又止,却又情不能自已,我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一个人,驱车几千里,从小城到最遥远的
去看看今天分享的书籍是《破冰:我们为什么需要和陌生人说话》,作者是:小荻老师,本来当成一本沟通书籍来读,读完几遍之后,这本书实际上更象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什么要跟陌生人说话。书中有
去看看试想,现在是周四下午你呆呆地坐在办公桌前,盯着面前的任务清单,想想周末前还有至少十件要完成的是事情。整个人僵住,但心率却逐渐飙高,大
去看看很多心理科普文章都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在心理咨询时咨询师也会从当下的朋友关系、同事/同学关系、夫妻关系、母(父)子关系问到成长过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