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毕业季的脚步近了,在这个道别的时刻,大家欢聚在一起,一生情,一杯酒,喝酒似乎是少不了的环节。平时三五好友聚会、春节时家人团圆等等场合里,似乎也能常常见到酒的身影,酒成为了社交中重要的一部分。你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一些人社交必须要喝酒呢?
酒精对社交的积极影响
Sayette等人(2012)做过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他们将一些陌生人随机分为3组,实验开始时分别让他们喝酒、不含酒精的饮料和安慰剂饮料,然后从面部表情、说话时长两方面观察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并且询问被试感受到的与其他成员关系的紧密程度。结果发现,喝了伏特加的小组成员有更多交流、体验到更多积极情绪、认为成员关系更加亲近。也就是说,即使大家都是陌生人,酒精也更有可能使社交的氛围更活跃,也更令人愉悦。
提到社交饮酒,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或许是一群“社牛”在餐桌上把酒言欢的场景,但其实,对于社交焦虑者来说,喝酒也是帮助他们融入社交场合的方式。酒精可以缓解社交焦虑情绪,有研究表明,对于非临床人群来说,每喝一杯酒,主观社交焦虑情绪平均减少4%(Battista et al., 2015);社交焦虑障碍的患者喝酒之后与他人的说话的时间会更长,其他人对他们的反应也更积极(Battista,et al.,2012)。
酒精近视理论(Alcohol Myopia Theory)
日常生活中,我们似乎更关注酒精的消极作用,酒精摄入会抑制人们的认知功能,特别是执行认知功能(包括注意、意识和行为控制等)。
酒精近视理论(Steel&Josephs,1990)认为,由于酒精损害了信息加工的能力,人们只能注意到环境中最突出、最显眼的信息和线索,就像近视一样。清醒的人在做行为决策时,会产生促进性和抑制性两类认知过程,而对于喝酒的人来说,如果周围突出的线索是促进性的,就会导致相应行为的增加,如果突出的线索是抑制性的,就会抑制相应的行为。在社交场合中存在着大量促进社交的线索,喝了酒后人们反而会对这类信息更加敏感,忽略其他的次要信息,从而导致社交行为的增加。
在一个动物实验中,研究者给小鼠摄入一定量的酒精,然后让一组小鼠处于社交环境中(周围有同窝的小鼠作为社交线索),一组处于普通环境中(周围只有一个棉球),结果发现社交线索增加了小鼠的社交行为,而棉球没有任何作用(Varlinskaya et al., 2001)。因此,酒精本身可能并不能促进社交行为,社交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酒精的近视效应会使人们更关注社交线索,在社交中更加活跃,这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需要酒精作为社交的助推剂。
难以对酒精说“不”
Cooper(1994)总结了4种常见的饮酒动机:增强动机(enhancement motives),喝酒是为了获得、增强或维持积极的情绪;社交动机(social motives),喝酒是为了使社交更令人愉悦;一致性动机(conformity motives),即迫于社交压力而喝酒;应对动机(coping motives),为了减少或控制消极情绪而喝酒。在实际的社交情境中,人们饮酒可能是出于其中的多种动机。人们之所以难以对社交饮酒说“不”,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强化作用:
社交饮酒和酒精滥用是有区别的,但社交饮酒被认为是酒精使用障碍(alcohol use disorder)的风险因素。开始时只是在社交场合中喝酒,久而久之,一些人可能变得越来越依赖酒精,这是一个强化的过程。酒精增加积极情绪、促进社交的作用为饮酒行为提供了正强化,而减少消极情绪、应对社交压力则是一种负强化。
事实上,社交焦虑障碍与酒精使用障碍有着较高的共病率(Bulley et al., 2016)。尽管对社交场合感到担忧和焦虑,但社交焦虑者往往非常渴望与他人交往。前面提到,酒精可以帮助社交焦虑者更好地应对社交场合,降低焦虑水平,他们的饮酒行为就会通过这种负强化来维持,进而越来越依赖酒精。
社会规范的影响
虽然许多人会通过喝酒来帮助社交,但也有不少人对社交饮酒这件事感到非常苦恼。很多时候,人们迫于社会规范(social norms)的压力,不得不喝酒,甚至不得不多喝酒。
社会规范是指群体可以接受的、并且希望个体遵循的行为标准,可以是白纸黑字的规定,也可以是不成文的共识。
想象一下,在朋友聚会、工作聚餐、商务饭局中,如果你拒绝喝酒,可能会收到什么反馈?
“咱们都是成年人了,喝点酒怎么了?”
“喝一点,别扫大家的兴。”
“你不喝,是不是看不起我?”
“过生日,寿星不喝醉怎么行?”
“就喝这么一点,看来咱们交情还不够深啊?”
这些话语,你很可能在现实中听到过,其中就包含了一系列有关社交饮酒的社会规范:
① 喝酒是成年人的标志。这样的想法在年轻人中尤为常见,仿佛聚在一起推杯换盏就是长大成人的象征。
② 请人喝酒代表想和那个人建立社交关系,反之,拒绝他人喝酒的邀请会被认为是拒绝进一步交往。因此,社交中不喝酒的人会通过表现出与人交往的意愿来弥补,以免破坏关系。
③ 可以比他人喝得多,不能比他人喝得少。酒量越大,社交能力越强,对男性来说,酒量可能还与“阳刚之气”联系在一起。
那么,社会规范是怎样影响人们的饮酒行为的呢?
一种方式是直接影响,例如他人的劝酒。另一种方式是间接影响,通过模仿和感知社会规范(perceived social norms)来实现。人们会模仿他人的饮酒行为,比如通过观察别人喝了多少酒来调整自己的饮酒量。感知社会规范则是指个体所认为的群体中大多数人会做的事情或者认同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他人对饮酒的看法的看法(禁止套娃)会影响饮酒行为。
社会规范对人类行为具有强大的塑造作用,社交饮酒有时也是一种无奈。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将喝不喝酒的选择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在寻求愉悦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噢~
参考文献
Battista, S.R., MacKinnon, S.P., Sherry, S.B., Barrett, S.P., MacNevin, P.D., Stewart, S.H., (2015). Does alcohol reduce social anxiety In DAILY life? A 22-DAY experience sampling study. J. Soc. Clin. Psychol. 34 (6), 508–528.
Battista, S.R., MacDonald, D., Stewart, S.H., (2012). The effects of alcohol on safety behaviors in socially anxious individuals. J. Soc. Clin. Psychol. 31(10), 1074–1094.
Bulley, A., Miloyan, B., Brilot, B., Gullo, M. J., & Suddendorf, T. (2016).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the co-occurrence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nd alcohol use disorder.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96, 62–70.
Cooper, M. L. (1994). Motivations for alcohol use among adolescents: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four-factor mode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6, 117–128.
Sayette, M. A., Creswell, K. G., Dimoff, J. D., Fairbairn, C. E., Cohn, J. F., Heckman, B. W., Kirchner, T. R., Levine, J. M., & Moreland, R. L. (2012). Alcohol and group formation: A multimod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alcohol on emotion and social bond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8), 869–878.
Steele, C. M., & Josephs, R. A. (1990). Alcohol myopia: Its prized and dangerous effects. American Psychology, 45, 921–933.
Varlinskaya, E. I., Spear, L. P. and Spear, N. E. (2001) Acute effects of ethanol on behaviour of adolescent rats: role of social context. Alcoholis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25, 377–385.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4760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1000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00343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4980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068316 人想测
立即测试